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91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5篇五加属
  • 4篇血小板
  • 4篇色谱
  • 4篇抗血小板
  • 4篇抗血小板凝集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三萜
  • 3篇三萜类
  • 3篇三萜类成分
  • 3篇色谱法
  • 3篇萜类
  • 3篇萜类成分
  • 3篇相色谱
  • 3篇活性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10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杨春娟
  • 8篇李发美
  • 8篇熊志立
  • 5篇宋洋
  • 5篇安琪
  • 1篇于凯
  • 1篇刘曼
  • 1篇杨晶
  • 1篇金林生
  • 1篇李晓红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色谱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梗五加果三萜类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果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三萜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3-0-[a-L-比喃阿拉伯糖-(1→2)-β-D...
宋洋杨春娟安琪熊志立李发美
关键词:五加属三萜化学成分抗血小板凝集
文献传递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大黄配伍附子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附子药对中5个蒽醌成分——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探讨在不同配伍比例下大黄中化学成分的总体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b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1.0%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30nm。结果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6~0.2120、0.00272~0.0544、0.002520~0.05040、0.002560~0.05120、0.002760~0.05520mg·mL^-1,井日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3、0.9996、0.9997、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101.1%±1.8%)、(102.8%±2.6%)、(96.7%±1.5%)、(100.9%±2.1%)、(99.6%±2.4%)。通过欧式距离(又称二阶Minkowski)比较,大黄附子配伍比例1:1时与单味大黄的化学成分含量总体差异最大。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研究大黄配伍附子增效减毒提供实验基础。
金林生熊志立李晓红杨春娟李发美
关键词:附子配伍化学成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五味子及其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本研究以五味子为研究对象,收集了12个不同产地的五味子和5个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药材,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杨春娟
关键词:五味子色谱指纹图谱
文献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含量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RP-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BDS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45:30: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以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mg·L^-1)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五味子甲素的回归方程为A=2.701×10^7 ρ-1.396×10^4,r=0.9999,表明五味子甲素在10.1-202mg·L^-1线性关系良好;五味子乙素的回归方程为A=2.797×10^7 ρ+1.570×10^4,r=0.9998,表明五味子乙素在12.2-244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100.5%,RSD均小于3.1%。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北五味子药材质量控制。
杨春娟熊志立杨晶赵霓李发美
关键词:北五味子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无梗五加果三萜类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果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三萜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1→2)-β-D-...
宋洋杨春娟安琪熊志立李发美
关键词:五加属三萜化学成分抗血小板凝集
文献传递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分析和chiisanogenin的药动学研究
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Maxim)Seem.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主产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具有滋补强壮、祛风除湿的功效。无梗五加果为无梗五加的成熟干燥果实,本论文...
杨春娟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药物动力学
文献传递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oleanolic acid-3-O-6′-O-methyl-β-D-glucuronopyranoside(1),22-α-hydroxychiisanogenin(2),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momordin Ib3),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4),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5),chiisanogenin(6),(-)-芝麻脂素[(-)-sesamin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春娟安琪宋洋熊志立李发美
关键词:五加属化学成分
无梗五加果三萜类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果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三萜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1→2)-β-D...
宋洋杨春娟安琪熊志立李发美
关键词:五加属三萜化学成分抗血小板凝集
文献传递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1
2008年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果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原儿茶酸甲酯(2),槲皮素(3),无梗五加苷B(4),金丝桃苷(5),(-)-pinoresinol-4,4′-di-O-β-D-glucopyranoside(6),chiisanoside(7),22α-hydroxychiisanoside(8),niduloic acid(9),胡萝卜苷(10),东莨菪苷(11)和无梗五加苷D(12)。其中化合物9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6和11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安琪杨春娟宋洋于凯熊志立李发美
关键词:五加属ACID东莨菪内酯GLUCOPYRANOSIDE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原儿茶酸被引量:12
2007年
建立了大鼠血浆中原儿茶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DiamondsilTM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9∶91,用H3PO4调pH至2.5);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260nm;内标为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的线性范围为0.050-3.2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 8,最低定量限为0.050mg/L,日内和日间测定的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均低于7.0%,准确度(以相对误差表示)为-1.4%-2.6%;在0.050,0.40,3.20mg/L低、中、高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血浆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3.4%,87.3%,91.1%。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大鼠体内原儿茶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韩熊志立杨春娟刘曼李发美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儿茶酸大鼠血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