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亮 作品数:28 被引量:106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一种有机物料包裹抑制剂的新型增效氮肥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物料包裹抑制剂的新型增效氮肥,其组分包括颗粒氮肥、腐植酸、硝化抑制剂、粘合剂,其中颗粒氮肥、腐植酸、硝化抑制剂、粘合剂的质量比为217:50‑100:1‑5:4‑8;所述氮肥为核壳结构,以颗粒尿素为核... 信秀丽 刘迎春 钟新月 朱安宁 杨文亮 张先凤基于TDLAS-bLS方法的夏玉米农田氨挥发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开放光程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和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通过田间试验,开展基于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农田氨挥发研究,旨在为揭示农田氨挥发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结果表明,TDLAS-bLS法能有效监测农田氨挥发动态,尤其是日内变化规律。豫北平原潮土农田夏玉米追肥后日内氨挥发有两个挥发峰值,分别在9:00和14:00左右,第一个高峰是由于夜晚溶解在露水中的氨气随露水蒸发而再次挥发,第二个高峰受地温和光照影响所致。追肥后氨挥发速率迅速升高,但挥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集中于前四天,整个监测期内氨挥发损失约25.3%。TDLAS-bLS法与通气法相比,测定结果有一定差异。 杨文亮 朱安宁 张佳宝 张玉钧 何莹 王立明 陈效民 陈文超关键词:夏玉米 氨挥发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不同组分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为深入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氮的影响,本试验以北方潮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轻组组分(LF)、重组组分(HF)以及各组分有机碳、氮(LFC、LFN、HFC、HFN)的变化。采用密度为1.7 g cm-3的碘化钾重液将土壤分离为轻组和重组。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轻组有机碳(LFC)含量介于38.91~94.89 g kg-1之间,为土壤总有机碳(TOC)的6.89%~33.17%;轻组氮(LFN)含量介于1.03~3.47 g kg-1之间。耕作扰动导致土壤轻组有机碳、氮的损失,随着翻耕频率的增加,LF、LFC、LFN的含量显著降低;秸秆还田为土壤提供外源有机物,显著提高了土壤LFC和LFN的含量。轻组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LF、LFC、LFN的含量呈递减的趋势。由于轻组的C/N比值显著高于重组和原土,因此轻组对耕作制度和土层深度的变化更敏感。不同耕作制度下HF、HFC、HFN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少免耕能减少土壤有机碳、氮的损失,秸秆能补充土壤碳库,提高土壤氮含量,因此保护性耕作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库,尤其对土壤轻组有机碳、氮的累积具有积极的作用。 舒馨 朱安宁 张佳宝 陈文超 杨文亮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潮土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氮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2014年 利用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一玉米轮作条件下连续5年实施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潮土团聚体组成、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免耕、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下〉5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升,增加比例分别为16.62%、16.05%、44.23%;而免耕、免耕+秸秆还田能显著提升5~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升比例分别为29.81%和64.28%,同时团聚体稳定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实施免耕能显著提高5~2、2~1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除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处理下2~1mm粒级外,秸秆还田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 陈文超 朱安宁 张佳宝 朱强根 杨文亮 舒馨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潮土 团聚体 有机碳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农田氨挥发实时监测方法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农田氨挥发实时监测方法,测定步骤为:采用开放式长光程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仪同时测定挥发源上风向和下风向处空气中氨浓度;在挥发源附近用三维超声风速仪测定三维风速、气温等气象数据,或用剖面气象系统测定不同... 朱安宁 杨文亮 张佳宝 信秀丽文献传递 一种降低静态箱式法测定农田氨挥发空间变异与环境扰动误差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静态箱式法测定农田氨挥发空间变异与环境扰动误差的方法。首先将与采样次数等量的采样箱底座打入土壤,底座均匀分布于监测区内;参照监测区施肥量与施肥措施,采样箱装置内采用相同的施肥措施,均匀施入单位面积等量... 杨文亮 朱安宁 信秀丽 张佳宝 张先凤文献传递 新垦水田土壤细菌群落构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研究新垦耕地有机质提升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和建群过程,为指导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微生物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渣场新垦水田为研究对象进行水稻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以单施化肥(CK)为对照,在CK基础上增施秸秆(R)、秸秆配施激发剂(RS),在RS基础上设置3种不同用量的天然腐殖质材料(RSM1、RSM2和RSM3),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及群落构建参数βNTI值。【结果】施用天然腐殖质材料+秸秆+激发剂后SOM、易氧化碳、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且显著高于秸秆单施或配施激发剂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秸秆+激发剂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也与CK以及秸秆单施或配施激发剂组合处理显著分异。细菌分子生态网络中不同种群之间以合作关系为主,关键物种主要来源于放线菌和α变形菌。βNTI分析表明细菌群落构建主要以随机性过程中的均质扩散为主,贡献比例达68.8%。SOM提升过程中,随机性过程有强化趋势。βNTI值与DOC含量的变化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AP)含量的变化显著负相关。【结论】天然腐殖质材料配施秸秆和激发剂可快速提升渣场新垦水田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提升过程中随机性过程在细菌群落构建过程中占主导地位,SOM的活性组分DOC以及养分AP是影响细菌群落组装的关键驱动因素。 李勇 刘伟 刘梦璇 周云鹏 赵炳梓 宣泽鹏 冯慧瑶 张丛志 赵占辉 杨文亮 潘慧 徐基胜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碳 一种降低静态箱式法测定农田氨挥发空间变异与环境扰动误差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静态箱式法测定农田氨挥发空间变异与环境扰动误差的方法。首先将与采样次数等量的采样箱底座打入土壤,底座均匀分布于监测区内;参照监测区施肥量与施肥措施,采样箱装置内采用相同的施肥措施,均匀施入单位面积等量... 杨文亮 朱安宁 信秀丽 张佳宝 张先凤文献传递 一种小麦-玉米深免间歇耕作方法 一种小麦‑玉米深免间歇耕作方法,深免间歇耕作周期为3年,按以下步骤实施:1)第一年,夏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施用化肥和生物激发调节剂,深耕,秸秆翻压还田,浅旋耕镇压作业后播种冬小麦;2)第二年与第三年,夏玉米收获后... 朱安宁 张先凤 杨文亮 信秀丽基于腐植酸与生物硝化抑制剂的协同作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方法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腐植酸与生物硝化抑制剂的协同作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生物硝化抑制剂溶解后,均匀喷施于氮肥表面,等待自然风干备用,生物硝化抑制剂与氮肥质量比例为1~5:100;步骤二:将附着生物... 信秀丽 刘迎春 钟新月 朱安宁 杨文亮 张先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