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季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肿瘤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我国的医疗水平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能有效地治疗多种病症。但仍然有许多疾病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治疗方法。肿瘤就是其中的一种。经过长期对肿瘤疾病的治疗,肿瘤这种疾病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其耐药性有原发耐药性(PDR)和多药耐药性(MDR),对于原发耐药性时在通过诱导药物治疗时产生的耐药性,且只对诱导药物起作用。而多药耐药性是肿瘤病原体在对其中一种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的治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值得关注的是,其他的药物在结构与治疗方面都各不相同,但是均产生了耐药性,这也是肿瘤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就肿瘤耐药机制研究进行探讨,望其对肿瘤的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 孙越鹏杨季苏杏丽耿磊李长福
- 关键词:肿瘤治疗耐药机制原发耐药性多药耐药性交叉耐药性
-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2018年
-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十九大提出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生物学院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总结了医疗器械与制药设备系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总结,为需要者提供经验。
- 孙越鹏王梦雪杨季苏杏丽
- 双氯芬酸钠的药物联用探讨
- 2018年
- 双氯芬酸钠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等的关节肿痛症状,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以及急性的轻、中度疼痛的缓解等。但是由于单一用药的不良反应比较明显,而与其他药物联用不仅不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研究重点探究双氯芬酸钠的药物联用现状,希望能够为临床重要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杨季
-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药物联用非甾体类
- 一种PEG系凝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PEG系凝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可交联的PEG系大分子单体和光引发剂溶解到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中,从而形成第一溶液;第二步,将高分子稳定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从而形成第二溶液...
- 王征高钊杨季蔡铮
- 文献传递
- 可降解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用于难溶性药物增溶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将水难溶性药物吲哚美辛包埋于可降解聚(醚-酐)三维光交联网络凝胶中,使该凝胶具有较好的溶胀性能.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药物能以分子或无定形态分布,贮存2个月后药物仍无形态改变,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包载在凝胶中的药物比原料药物具有更快的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量.采用该法能提高制剂中药物的物理稳定性,阻延药物析晶,有效地用于药物增溶.
- 王征杨季高钊
- 关键词:光交联凝胶吲哚美辛
- 药物制剂实训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分析
- 2017年
-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微视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微视频应用于药物制剂实训教学中,能够以视频形式,更加直观、形象的将整个实验过程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进而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着眼于药物制剂实训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意义,探讨了微视频的采集与制作,并提出了几条合理化建议。
- 杨季
- 关键词:药物制剂实训教学
- 聚(醚-酐)凝胶性能的优化及用于包载难溶性药物的研究
- 2008年
- 在制备聚醚酐凝胶的基础上,用两种不同的可光交联疏水性单体与聚醚酐大分子单体在紫外光引发下制备三维交联凝胶,使得凝胶的溶胀性能和亲-疏水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凝胶与难溶性药物的相容性;选用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通过后包合法将其包载于凝胶网络中,X射线衍射(XRD)检测结果表明,药物能以分子或无定形态分散于其中,优化后的凝胶可得到更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能有效地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出度,且药物体外释放速率与单纯聚醚酐凝胶相比,被有效延缓,更适于临床应用.
- 杨季蔡铮冼丹王征
- 一种PEG系凝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PEG系凝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可交联的PEG系大分子单体和光引发剂溶解到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中,从而形成第一溶液;第二步,将高分子稳定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从而形成第二溶液...
- 王征高钊杨季蔡铮
- 文献传递
- 可降解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用于药物增溶的研究
- 一些水难溶性药物因其溶解性差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吸收不完全,严重的影响了其临床应用,成为制剂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难溶性药物增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制成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物、可溶性药物前体等,但...
- 杨季
-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药物释放
- 文献传递
- “细胞培养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9年
- 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在生物学、医学、生物制药等各个领域。但因细胞生长条件苛刻,极容易死亡,所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阐述了在有限的实训条件下,利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细胞培养课程的过程,学生受益颇多,教学过程顺利,解决传统教学的难题,使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了新的提高。
- 孙越鹏宋丹杨季程昊苏杏丽
-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