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萌

作品数:32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腹腔
  • 14篇腹腔镜
  • 11篇手术
  • 11篇子宫
  • 11篇宫颈
  • 8篇宫颈癌
  • 7篇腔镜手术
  • 7篇开腹
  • 7篇腹腔镜手术
  • 6篇肿瘤
  • 6篇卵巢
  • 6篇病例
  • 5篇切除
  • 5篇根治性
  • 5篇根治性手术
  • 4篇术后
  • 4篇化疗
  • 4篇肌瘤
  • 4篇宫内
  • 3篇子宫肌

机构

  • 3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厦门市第五医...

作者

  • 31篇李萌
  • 19篇熊光武
  • 19篇郭红燕
  • 13篇吴郁
  • 13篇韩劲松
  • 12篇张璐芳
  • 11篇梁华茂
  • 11篇侯征
  • 9篇朱馥丽
  • 8篇李华
  • 7篇王颖
  • 7篇张坤
  • 6篇王学举
  • 4篇宋晓晨
  • 4篇乔杰
  • 3篇郭文萍
  • 2篇赵扬玉
  • 2篇周洪柱
  • 2篇杨艳
  • 2篇陈运山

传媒

  • 5篇中国微创外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2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遗传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4
  • 10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在术后辅助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分子分型在术后辅助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196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且病理分期为Ⅰ期的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子分型EC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196例患者的年龄为(55.1±10.2)岁,体质指数(BMI)为(26.0±3.9)kg/m2;POLE突变型19例(9.7%),错配修复系统缺陷型(dMMR)28例(14.3%),无特异性分子谱型(NSMP)142例(72.4%),p53突变型(p53abn)7例(3.6%)。不同分子分型EC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方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OLE突变型、dMMR型和NSMP型EC患者术后选择放疗,或者放化疗联合方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25),p53abn型EC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放疗方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但术后选择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53abn型患者选择放化疗联合方案的比例高于非此型别患者[5/7比14.4%(27/188)]。结论EC分子分型中的p53abn型患者术后选择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可能性更大。
严小帅李萌梁华茂郭红燕吴郁贺豪杰张坤李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术后辅助治疗影响因素
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寄生性平滑肌瘤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后继发医源性寄生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寄生性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有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史。发病年龄29~47岁,中位年龄38岁。2例表现为月经增多;1例自行触及下腹部包块;另4例无任何症状。本次发病距前次手术间隔4~8年,中位时间7年。寄生性平滑肌瘤均为多发,位于盆腹腔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卵巢、阑尾、腹壁瘢痕,直径0.5~12 cm。切除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平滑肌瘤,伴有玻璃样变(2例)、梗死(2例)或黏液变性(2例)。术后随访9~161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1例复发。结论:寄生性平滑肌瘤可继发于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经个体化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邵珲李华军张璐芳徐冰韩劲松李萌郭晓玥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医源性平滑肌瘤
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总结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和腹膜癌患者行腹腔镜初次或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FIGOⅡc期以上)、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2名患者接受腹腔镜评估手术。17例接受全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88.2%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11例腹腔镜评估后转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72.7%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仅进行活检和(或)姑息手术。腹腔镜组平均随访时间19.7月9,例无瘤生存6,例带瘤生存2,例因肿瘤死亡。开腹组平均随访时间25.8月,3例无瘤生存,5例带瘤生存,3例因肿瘤死亡。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08和P=0.03),但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中位复发时间,腹腔镜组为31.7月,开腹组为21.5个月(P=0.3)。结论对于经过精心挑选的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病例,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分期和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李萌熊光武Farr R.NezhatShaghayegh M.DeNobleConnie S.LiuJennifer E.ChoDouglas N.BrownLinus ChuangHerbert GretzPrakash Saharia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动脉主干阻断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子宫动脉主干阻断(UAB)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LM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患者一般资料、子宫肌瘤参数将术中进行UAB患者与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患...
侯征李萌王颖王学举郭红燕韩劲松张璐芳熊光武吴郁李华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技术
文献传递
DRGs病种组NB23和NB25的费用结构分析与策略探讨被引量:22
2018年
通过对NB23和NB25两个显亏病种组的费用结构分析,发现平均住院日、诊查环节总费用、治疗环节总费用、材料费和总药费是亏损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平均住院日为保护因素,依此提出从医院层面加强成本控制、从科室层面提高医疗效率、从管理层面强化质量监管、从发展层面鼓励技术创新、从政策层面支持支付标准动态调整等策略建议,以探索在DRG付费制度下的精益化管理模式。
吴昕霞郭儒雅李萌张坤胥雪冬周洪柱王健全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
地诺孕素与LNG-IUS治疗内生型和外生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5年
目的对比地诺孕素(DNG)与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治疗内生型和外生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经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内生型、外生型,且接受DNG(DNG组)或LNG-IUS(LNG-IUS组)治疗的患者232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MRI分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应用DNG、LNG-IUS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纳入的2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内生型129例、外生型103例。采用DNG、LNG-IUS治疗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29、103例,其中采用DNG治疗的内生型、外生型例数分别为69、60例,采用LNG-IUS的内生型、外生型例数分别为60、43例。DNG组患者的年龄为(37.5±5.6)岁,低于LNG-IUS组[(40.3±4.3)岁;P<0.001],其余特征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2)DNG组和LNG-IUS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癌相关抗原125(CA 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01),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两组间对比,DNG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P<0.001),血红蛋白含量升高更明显(P=0.016)。DNG组和LNG-IUS组的痛经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3.0%(89/122)和29.5%(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DNG组的不规则出血发生率高于LNG-IU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8%(81/129)、52.4%(54/103),P=0.112]。(3)内生型患者合并月经量增多的比例明显高于外生型(P<0.001),痛经比例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外生型(P=0.004,P=0.007)。在内生型与外生型子宫腺肌病患者之间比较,无论DNG治疗后还是LNG-IUS治疗后的痛经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内生型患者使用DNG后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78.3%(54/69),明显高于外生型的发生率(45.0%,27/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生型患者使用LNG-IUS后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
刘露王靖高欣然王默琳李萌尚春亮郭红燕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左炔诺孕酮地诺孕素
腹腔镜和开腹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间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9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51例,开腹手术组41例,...
李萌侯征熊光武乔杰郭红燕韩劲松张璐芳朱馥丽梁华茂李华吴郁张坤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开腹手术
文献传递
腹腔镜和开腹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间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9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51例,开腹手术组41...
李萌侯征熊光武乔杰郭红燕韩劲松张璐芳朱馥丽梁华茂李华吴郁张坤
关键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7月期间手术治疗的早期卵巢癌44例,其中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2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切除数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显著减少[(161.1±97.7)mlvs(398.0±278.6)ml,t=-3.945,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1.7±0.8)dvs(2.7±1.0)d,t=-3.389,P=0.002)。2组手术时间[(283.0±74.7)minvs(266.6±65.5)min]、术后住院时间[(13.4±4.9)dvs(13.2±6.6)d]、盆腔淋巴结切除率[84.2%(16/19)vs96.0%(24/25)]和数量(20.8±6.5vs20.7±1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2/19)vs20.0%(5/2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提示,早期卵巢癌腹腔镜分期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早期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新选择。但远期效果仍待探索。
郝婷李萌熊光武宋晓晨郭红燕张璐芳韩劲松朱馥丽郭文萍
关键词:早期卵巢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IB1期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及单纯宫颈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足月分娩1例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行单纯宫颈切除术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性。方法:1例24岁尚未生育的宫颈鳞状细胞癌Ib2期患者,宫颈后唇见菜花样赘生物,直径4.5cm,触血(+).两个疗程PVB新辅助化疗后,宫颈后唇仅可见糜...
李萌侯征吴郁宋晓晨王颖王学举陈运山赵扬玉熊光武
关键词:辅助化疗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