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苑
- 作品数:181 被引量:80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2008-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感染现况。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腹泻哨点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9种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型别检测,利用SAS统计软件分析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结果深圳市宝安区腹泻哨点监测中感染性腹泻致病菌感染率为19.32%,检测出副溶血弧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ETEC等感染有时间分布差异,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高峰期在夏、秋季;户籍、常住与流动人口在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EIEC、ETEC、志贺菌感染构成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在沙门菌、副溶血弧菌、ETEC及志贺菌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要重点加强辖区内副溶血弧菌感染的防治,6~10月要加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监测与防治,加强暂住人群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
- 许增生梁桂玲李苑钟景成靳兴汉叶郁辉
- 关键词:腹泻肠道致病菌流行病学特征
- 2008-2012年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流行性腮腺炎报告信息,对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宝安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 680例,年均发病率为33.17/10万,2008-2011年发病率逐年升高,2012年有所下降;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不同性别、年龄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1、3 203.29,P=0.00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15岁以下少儿发病最多(占77.00%);职业构成以学生为主(占33.01%)。结论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针对流行季节和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接种,是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的重点。
- 熊田甜周小涛朱奕李苑吴泰顺马智超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一起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调查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一起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分析发病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2023年9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一起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分析符合病例定义的3种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特征,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采集病例结膜拭子、环境涂抹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0型(EV-A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CVA24)。结果共搜索病例123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8.27%(123/1487)。病例症状以结膜充血(90.25%)、眼分泌物(74.80%)、眼异物感(51.22%)和眼刺痛(47.76%)为主。病例分布在不同楼层、年级和班级,且组内罹患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首末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别为9月5日和9月21日,9月15日报告病例数最多(27例),流行曲线显示为人传人模式。17份结膜拭子和1份水龙头把手环境涂抹样本检出CVA24阳性。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校兄弟姐妹有充血性结膜炎[相对危险度(RR)=18.59,95%置信区间(CI):3.69~93.80]、与他人手部接触(RR=2.79,95%CI:1.25~6.23)、与充血性结膜炎症状同学玩耍(RR=2.30,95%CI:1.01~5.26)为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与发病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疫情为一起由CVA24变种引起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事件,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特别是与病例的直接玩耍和手部接触,同时家庭内的充血性结膜炎病例也成为部分班级和年级间传播的关键因素。建议学生要避免与充血性结膜炎同学之间的手接触,同时要做好与家中充血性结膜炎兄弟姐妹的相对隔离和个人防护。
- 刘金凤陈亿雄李苑马志锋陈材向海山杨文英洪烈城
-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 基于移动百分位数法流感预警模型的探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百分位数法流感预警模型的最佳预警界值。方法采用不同百分位数P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界值,对深圳市宝安区2009~2011年流感的周病例报告数进行分析,评价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最佳预警界值,验证模型的预警判别效能。结果流感暴发流行的最佳预警界值为P80,ROC曲线下面积AUC=0.925(95%CI:0.804~0.963),灵敏度为91.29%,特异度为90.3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P80的预警界值下,该模型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5.29%、约登指数为63.07%、阳性预测值为73.68%、阴性预测值为87.88%,在P80界值时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警判别效能。结论基于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模型能够有效的预警流感的暴发流行,最佳的预警界值为P80。
- 熊田甜周小涛朱奕李苑吴泰顺马智超
- 关键词:流感预警
- 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患急性重症腹泻最主要原因[1,2]。病毒可引起严重的腹泻和脱水,尤其是6~24月龄的婴幼儿病情可更为严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11亿<5岁儿童患RV腹泻,其中2 500万儿童需要门诊治疗,200万儿童需要住院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引起61.1万婴儿和儿童死亡(每年腹泻总死亡数为130万)[3]。特别是发展中国家[1]。超过85%的死亡儿童发生在发展中国家[4]。
- 林国辉李苑
-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
- 2000-2004年围产儿出生素质现状及对策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分析2000-2004年围产儿出生素质现状.寻求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对医院连续性监测的方法,监测内容为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儿,按孕妇居住时间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2组人群,列表分析及x2检验。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11.53‰下降到2004年的7.3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22‰.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0.22‰,P<0.01,2组人群差异非常显著;出生缺陷从2000年的9.23‰上升到2004年的16.81‰.常住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66‰,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63‰.p<0.05,2组人群差异显著;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从2000年的70.35‰下降到2004年的22.66‰.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2.19‰,流动人口低出生体重几发生率为45.34‰,p>0.05.2组人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尽早开始围产期保健,为流动人口创造卫生保健条件。
- 杨育明李苑刘纯荣
- 关键词:围产儿
- 动物伤人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措施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调查2002-2004年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居民被动物致伤者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制定防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14岁以下儿童及>14岁两组人群,随机抽样708例14岁以下儿童,分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三组人群,列表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辖区伤人动物以犬为主,3年来14岁以下儿童被动物致伤总人数每年以6.97%的幅度下降,>14岁组每年以4.32%的幅度上升,伤口类型为重度的发生率14岁以下儿童每年以49.35%的幅度上升,且P>0.05,两组人群无差异。随机抽样三组儿童,伤口类型重度发生率、全程注射疫苗率、正确处理伤口率,均为P>0.05,差异无显著性,预防及时率P<0.01,差异有显著性,可见随着年龄增大预防不及时率增高。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犬只的制度化管理,扩大犬只的免疫接种率,对市场犬只进行检疫;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WHO推荐的暴露狂犬病后的伤口类型及处理方法;应将动物伤人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
- 杨育明李苑吴注辉
- 关键词:流行病学动物伤人防制
- 疫苗接种网上交流虚拟社区平台的搭建
- 2008年
-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出现,给众多网站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网站更加的注重与用户的交互性,让用户也成为了网上信息的提供者,网上虚拟社区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疫苗接种网上虚拟社区的建设,这种专注于特定领域的虚拟社区,将吸引想从该网站--疫苗接种大众资讯网获取各种疫苗接种信息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在这里可以充分的与他人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尽情交流疫苗接种知识。
- 李苑吴泰顺朱志良
- 关键词:疫苗接种
-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调查分析
- 2007年
- 近年来,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已成为我国急性传染病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影响群众生活生产最普遍的一组疾病。RV腹泻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成人劳动力大量损失的重要因素,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区RV腹泻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 卢月彩欧添英李苑刘晓军
-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急性传染病身体健康发病数
- 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麻疹低月龄患儿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研究
- 2011年
- 目的:检测〈8月龄麻疹患儿母亲和对照母亲的麻疹IgG抗体水平,探讨其与低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患儿母亲和对照母亲各50名,用ELISA的方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患儿母亲和对照母亲抗体阳性率分别是40.0%和62.0%,抗体保护率分别是14.0%和34.0%。经比较分析,两组间抗体水平分布差异显著性。结论:应对育龄期妇女实行麻疹抗体检测,根据其抗体水平予以麻疹疫苗加强;建议麻疹初种年龄由现有的8月龄提前至6月龄。
- 张克春刘灵辉林达云杨杰李苑马智超
-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