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平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池塘主养大规格草鱼种高产试验被引量:2
- 1999年
- 1996年我们在武功县北营渔场进行了池塘主养大规格草鱼种高产试验。从6月27日放养到10月10日验收,经105天饲养,216亩试验塘总产鱼种18395kg,平均亩产鱼种8516kg;其中草鱼种单产达到5627kg,个体重104g,成活率为83%...
- 王梅李维平王建华
- 关键词:草鱼池塘主养饲料营养
- 黄河壶口——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环境监测与保护
- 论文根据2004~2005年对黄河壶口—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的监测数据,对黄河壶口—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水资源、渔业资源和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多种模型对该段水域进行了渔业环境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
- 王绿洲杨元昊杨娟宁李维平任惠丽
- 关键词:黄河经济鱼类产卵场
- 黄河壶口—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环境监测与保护被引量:3
- 2011年
- 论文根据2004~2005年对黄河壶口一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的监测数据,对黄河壶口一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水资源、渔业资源和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多种模型对该段水域进行了渔业环境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保护制度、加大产卵场动态监测力度、加快污水处理硬件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资力度等渔业环境保护措施。
- 王绿洲杨元昊杨娟宁李维平任惠丽
- 关键词:黄河经济鱼类产卵场
- 温度对兰州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1
- 2006年
- 测定了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在不同温度(15℃、20℃、25℃、30℃、37℃4、2℃、47℃)条件下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各种酶活性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高后下降直至不能检出。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2℃;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胃和肝胰脏为37℃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除后肠为30℃外,其他部位均为25℃。消化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其生活水域的水温,反映出消化酶作为酶蛋白的耐热性。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性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胃;淀粉酶活性前肠>中肠>肝胰脏>胃>后肠;脂肪酶活性中肠>后肠>前肠≈肝胰脏>胃。研究结果还表明,前肠和中肠是兰州鲇消化蛋白的主要部位,中肠是其消化脂肪的主要部位,而前肠是其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在消化酶表现出活性的温度范围内,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淀粉酶活性。实验还表明脂肪酶具有活性的温度范围较蛋白酶和淀粉酶窄。
- 杨元昊周继术吉红龚月生杨娟宁李维平
- 关键词:温度兰州鲇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
- 兰州鲇消化器官理化特征及pH值对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6年
- 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Chen)消化器官的理化特征及在不同pH条件下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比肠长、比胃重、比肠重、比肝胰脏重、比内脏重分别为0.91±0.25、0.0158±0.0045、0.0112±0.0054、0.0199±0.0069和0.0916±0.0293;胃、前肠、中肠、后肠壁及胆汁的pH值分别为5.5~6.5、5.5~7.0、6.0~7.0、6.0~7.0和5.5~7.0;胃、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4、6.6和7.0,脂肪酶最适pH值分别为5.4(或5.8)、6.6和6.6.兰州鲇胃和肠的pH值环境均有利于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发挥.在最适pH条件下,肝胰脏淀粉酶活力略高于肠,胃淀粉酶活力最低,而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力相同,胃脂肪酶活力最高.从消化器官特点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可以看出,兰州鲇消化生理特性与其肉食性特点相适应.
- 杨元昊王绿洲周继术吉红任惠丽刘婷婷李维平
- 关键词:兰州鲇消化器官PH值消化酶
- 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不同断面水质理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2004年对黄河壶口—三门峡段的龙门、风陵渡和三门峡三个断面的水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水域在周年不同断面之间,龙门与风陵渡的总碱度差异性显著(P<0.05),风陵渡的磷酸盐均与龙门和三门峡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它监测含氮磷元素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2)总氮周年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性极显著(P<0.01),总硬度夏季高于春秋两季,差异极显著(P<0.01)。该段水域重金属在周年季节变化中,Hg 在夏季与春秋两季差异极显著(P<0.01),春、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Cu 在夏季与春秋季差异显著(P<0.01),春、秋两个季节之间无显著差异;Zn(P<0.01)、Pb(P<0.05)在夏季高于春秋季,差异性显著;Cd 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3)该断面水域中 UIA 超标最严重,其次为 Cu、TP、Zn、TN,分别超标60、21.3、6.5、4.8和4.4倍。
- 王绿洲李维平杨元昊任惠丽杨娟宁
- 关键词:黄河水质
- 池塘微囊藻生态环境调研与水华防抑试验被引量:7
- 1997年
- 通过宏观调查、系统测定和有关试验,分析了池塘微囊藻及其生态环境,并对该藻水华的预防和抑制进行了探讨。有微囊藻水华的池塘占到宏观调查池塘总数的50%以上。水华出现时间一般是6月至9月,这些池塘里的鲢、鳙鱼生长不良。系统测定中,探讨了池塘微囊藻生态环境,以及微囊藻生物量占浮游植物量的百分比(MPB%),分别与水中三态氮、有效磷等含量的关系。防抑试验启示,通过适当加大生石灰用量,并采用施肥培水等方式,对预防微囊藻水华的形成有效。微囊藻水华盛期,用药物和追肥抑制法加以控制为好。
- 石志中陈鹤平王梅李维平王玉玲王建华
- 关键词:微囊藻水华
- 兰州鲇肌肉生化成分分析及营养学评价被引量:33
- 2009年
- 测定了黄河中上游特有鱼类兰州鲇的肌肉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了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兰州鲇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7.4±0.7)%,粗脂肪(2.22±1.09)%,粗灰分(1.12±0.09)%,水分(80.4±0.8)%。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1.29±3.71)%(质量分数,干样),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10.43±0.47)%,含量最低的为胱氨酸(0.663±0.040)%,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0.24±2.18)%,占氨基酸总量的42.38%,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兰州鲇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3,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62%(干样)。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21%,并以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为主。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余12种矿物元素(p<0.05),锌在8种微量元素中含量(10.18mg/kg,鲜样)最高,铁(8.31mg/kg,鲜样)次之,硒含量(0.31mg/kg,鲜样)丰富。从营养学角度,兰州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 杨元昊李维平龚月生管薇王绿洲杨娟宁
- 关键词:兰州鲇肌肉生化成分营养学评价
- 黄河兰州鲇肌体重金属及有机氯的污染特征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了解黄河濒危鱼类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肌体污染物的残留现状,为黄河濒危鱼类资源保护和黄河水域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提供背景资料。【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了黄河港口至三门峡段兰州鲇肌体中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硒(Se)、六六六(HCHs=α-HCH+β-HCH+γ-HCH+δ-HCH)、滴滴涕(DDTs=pp’-DDE+op’-DDT+pp’-DDD+pp’-DDT)等9种污染物的残留状况,并与相同生境中的黄河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兰州鲇肌体重金属残留水平远高于黄河鲤和鲫,Hg、Cu、Zn、Pb、Cd、Se等的检出率为100%,As的检出率为54.5%,HCHs和DDTs的检出率为0。研究水域鱼类肌体主要残留物为Hg、Se、Pb和Cd,其中Hg的残留量最高,但除1个兰州鲇样品Hg含量超标外,其他检测指标的超标率均为0。均值污染指数表明,兰州鲇肌体污染物残留属于正常背景或轻污染水平,且三门峡段兰州鲇的受污染程度高于港口段,与水质监测结果保持一致。黄河港口至三门峡段水体受Hg的污染程度最高,Pb和Cd次之,Cu和Zn最低。兰州鲇肌体中Cu与Zn、Pb与Zn、As与Zn及As与Pb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黄河兰州鲇肌体污染物残留属于正常背景或轻污染水平,且主要受水质的影响。因此,应积极防治黄河水域污染,以加强对兰州鲇的资源保护,并确保食用安全。
- 杨元昊任惠丽张世羊杨娟宁王绿洲王立新李维平
- 关键词:兰州鲇重金属污染指数
- 高寒地区盐化水单养鲤鱼种试验
- 2000年
- 前期加注海子水 ,矿化度 2 87~ 3 0 3,pH 9 4 2~ 9 6 5 ;中后期以井水为主 ,矿化度 0 77~ 1 36 ,pH7 7~ 8。每公顷放养 2 5~ 3 0cm鲤夏花 82 2 75尾。经 1 1 1d饲养管理 ,平均日尾增重 0 73g ,总平均尾重80 5g。越冬后每公顷单产 5 333 9kg ,纯收入 1 95 6 2元 ,投入产出比 1∶1 5 1。
- 李维平王丰白志刚
- 关键词:鲤鱼种单养高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