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髋/膝关节置换术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疫情爆发后2020年1月20日至1月31日在华西医院骨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34例病人纳入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同时将2019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34例病人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延续管理模式。出院当天、出院后2周和出院后1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两组病人髋/膝关节恢复情况,华西心晴指数量表(HEI)评价病人情绪障碍程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和病人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在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下,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情绪亦未受疫情影响。出院后2周和1个月,观察组的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与髋/膝关节置换术相关的并发症。观察组病人延续护理满意度为100%,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7,P=0.020)。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采用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促进了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且病人心理状况未受疫情影响,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保障了病人的医疗安全,提高了延续管理满意度。
目的探讨采用调整颅骨牵引角度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型骨折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100例颈椎关节突交锁型骨折患者,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和试验组(2015年1月—12月),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中立位,试验组则采用先过屈性牵引再过伸性牵引的方法进行颅骨牵引。比较采用不同牵引方法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牵引复位率和复位时间。结果试验组牵引后24、48、72 h VAS评分分别为(4.20±1.68)、(3.70±1.43)、(2.00±1.04)分,对照组分别为(5.60±1.94)、(4.90±1.63)、(3.20±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颈椎脱位的复位率分别为84.0%和62.0%,复位时间分别为(8.1±0.5)、(14.2±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关节突交锁型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调整颅骨牵引角度治疗颈椎脱位,与持续中立位颅骨牵引相比,患者在疼痛控制、复位率、复位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