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 作品数:43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现代性的难题与现代文明的三重困境被引量:4
- 2021年
- 以黑格尔在对现代文明的探索中所指认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现代性难题为视角,可以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和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通过论证“自然自由制度”、批判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看作现代性难题的三种解决方案。这三种经济、技术和文化的方案揭示了围绕这一现代性难题所凸显出来的现代文明的“特殊性即普遍性”困境、“特殊的普遍性”困境和“普遍的特殊性”困境,只有超越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二元对立,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去探求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 李慧娟
- 关键词:文明
- “术语的革命”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
- 2022年
-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中,理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科书哲学、8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的哲学和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哲学三个阶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凸显了以“矛盾”“实践”和“文明”为核心的“术语的革命”,每一种“术语的革命”都包含着新见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 李慧娟
- 关键词:学术体系教科书改革
- 历史和个人的双重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实现的哲学革命
- 2010年
-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的非历史性和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展开了批判,在这一批判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作为解释原则的历史概念和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前提的现实的个人概念,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
- 李慧娟
-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
- 卢梭和马克思:超越启蒙的两条路径被引量:2
- 2014年
- 启蒙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一个重要思潮,在启蒙的视域中考量卢梭与马克思的承继关系,能够彰显两者在思想上的承继关系,并凸显他们对于启蒙超越的不同维度。卢梭和马克思都对启蒙精神进行了反思,并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了对于启蒙的超越:卢梭在政治学语境中实现了他对于启蒙的批判,提倡公意,追求良知、道德自由;马克思则在经济学语境中实现了他对于启蒙的超越,把启蒙问题转化为了"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问题,并在对于资本逻辑的批判中塑造了一种新的启蒙精神。
- 李慧娟
- 关键词:启蒙异化卢梭
- 全球化时代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2年
- 2012年8月3日至4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党校、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和《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杂志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李慧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境遇
- 一种大豆油环氧树脂多孔声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油环氧树脂多孔声学材料,其组分及其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环氧大豆油:74‑77份、酸酐固化剂:23‑27份、固化催化剂:0.93‑1.09份、发泡剂:8.4‑8.7份、泡沫稳定剂:0.45‑0.55份...
- 陈书明蔡燿宇曾磊李慧娟张章
- 一种主动减振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减振平台及其控制方法,所述主动减振平台包括:基座,其内部具有容纳空腔,基座的顶板上开设有中心通孔;其中,容纳空腔内充满磁流变液;支撑平台,其设置在基座上方;活塞,其设置在基座内,活塞包括:活塞板和活塞...
- 陈书明李慧娟
- 总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位
- 总体性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它被用来反对庸俗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证化倾向,对总体性困境的反思开启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的思考,通过马克思的文本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在当代的境遇中对于人类解放现...
- 李慧娟
- 关键词:总体性哲学
- 文献传递
- 从理论视域到现实视域--论马克思的“世界”概念被引量:1
- 2009年
- 从世界的自我冲突到理性的自我冲突,传统哲学对"世界"这一概念的哲学理解呈现出不同的方式,马克思通过实践实现了对于以往哲学的超越,重新理解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完成了从理论视域到现实视域的转换,使马克思哲学成为"改变世界"的新哲学。
- 李慧娟白宇
- 论哲学的理论想象——以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为例被引量:5
- 2019年
- 批判的理论想象、概念的理论想象和文明的理论想象是哲学的理论想象的三重内涵。孙正聿教授以他的《哲学通论》,向我们展现了哲学想象的一种可能性。批判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实现的对于哲学存在方式的构建,概念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赋予世界观、本体和表征等概念新的内涵实现的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研究范式的形成,文明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前提实现的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 李慧娟
- 关键词:《哲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