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癫痫
  • 6篇药师
  • 6篇用药
  • 5篇药学
  • 5篇临床药
  • 5篇临床药师
  • 5篇合理用药
  • 4篇癫痫患者
  • 4篇给药
  • 3篇血药
  • 3篇血药浓度
  • 3篇药浓度
  • 3篇药学服务
  • 3篇卡马西平
  • 3篇给药方案
  • 3篇案例分析
  • 3篇丙戊酸
  • 2篇血流
  • 2篇药师参与
  • 2篇药学监护

机构

  • 24篇厦门大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4篇李彦萍
  • 6篇孙洲亮
  • 4篇杨嘉永
  • 3篇杭永付
  • 3篇林玮玮
  • 2篇颜志文
  • 1篇刘碧丽
  • 1篇郭锦辉
  • 1篇马晓波
  • 1篇王昆

传媒

  • 8篇海峡药学
  • 3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2014年福...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12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某院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对某院住院及门诊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312例患者中,有72例(23.08%)血药浓度<50μg/mL,有207例(66.35%)血药浓度50~100μg/mL,有33例(10.58%)血药浓度>100μg/mL.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患者的年龄、给药剂型及合并用药无相关性(P>0.05).结论应重视加强丙戊酸钠浓度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给药,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李彦萍王昆王琦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合并用药年龄剂型
多药联用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病例分析和药学监护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及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参与1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和药学监护。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治疗方案,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程度。结论药师参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分析及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李彦萍
关键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促进临床药师更好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方法总结临床药师临床实践的经验,并对部分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药学问诊和医嘱审核参与患者个体化用药,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供药学信息,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出院用药教育,参与医师门诊开展药学服务。结论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应找准切入点,减少工作盲目性。
李彦萍孙洲亮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
1例癫痫患者口服呋塞米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呋塞米又称速尿、呋喃苯胺酸,为高效利尿剂,是氨磺酰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瘙痒、视力模糊等,并易引起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镁及与低血压有...
李彦萍林玮玮
关键词:癫痫患者呋塞米口服给药
药师参与癫痫合并药疹的会诊实践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为优化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药师参与1例癫痫患者的药学会诊,分析皮疹的原因并协助制定治疗方案。结果患者的皮疹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药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关键的治疗药物,需仔细了解用药史,结合过敏发生率和其他使用药物的情况认真分析。
李彦萍胡黎川
关键词:呋塞米药疹癫痫会诊
酮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凝胶剂对小鼠的镇痛抗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酮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KP-HP-β-CD)包合物凝胶剂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KP-HP-β-CD凝胶剂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KP-HP-β-CD凝胶剂的抗炎作用;并对家兔皮肤多次涂药进行刺激性实验。结果动物实验表明KP-HP-β-CD凝胶剂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提高小鼠热刺激引起的痛阈,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结论 KP-HP-β-CD凝胶剂具有明显的镇痛及抗炎作用,值得开发研究。
李彦萍
关键词:药效学抗炎
一例静滴氟康唑致肝功能异常的案例分析
一例45岁男性患者,因隐球菌性脑膜炎入院治疗,静脉滴注氟康唑200mg,bid,ivgtt,入院时丙氨酸转氨酶(ALT)2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1U/L,6天后升至ALT884U/L,AST604U/L,停...
李彦萍
关键词:氟康唑肝功能异常
奈达铂过敏反应监测与评价研究
2025年
目的应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监测奈达铂的过敏反应,探讨其在真实世界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创建奈达铂过敏反应监测模型,挖掘2023年1—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奈达铂患者的住院病例信息,得到阳性病例,分析其过敏反应发生规律,并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置病例组与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269例患者,用药842例,系统预警207例,药师筛选后确定2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模型阳性发现率为2.49%(21/842),准确率为10.14%(21/207),奈达铂过敏反应发生率为7.81%(21/269)。出现过敏时的化疗疗程为第1周期~第5周期,主要发生在前2个周期(17例,80.95%)。21例患者中,19例过敏发生在输液开始的1 h内,17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在2 h内好转。卡方检验分析显示,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以及合并使用抗肿瘤药物,在过敏反应的发生中有统计学意义(χ^(2)/P=7.753/0.005、6.245/0.044),而合并基础疾病是发生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χ^(2)=2.33,P=0.020)。结论奈达铂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使用周期及输液时间密切相关,合并基础疾病及合并抗肿瘤药物是其高危因素,应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监测护理记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为探索奈达铂过敏反应特征,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价值。
刘宏尉陈方李彦萍
关键词:过敏反应奈达铂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12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李彦萍
氟康唑注射液致肝功能异常1例被引量:6
2015年
1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因反复头痛半个月,发热6 d,呕吐2 d 入院。入院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既往无慢性肝脏及胆道疾病史,无其他基础疾病史。入院时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22 U· 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11 U·L^-1。初始给予注射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1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qd,静脉滴注;氟胞嘧啶片1 g,qid,po。第2天加用氟康唑注射液(辉瑞投资有限公司,规格:100 mL:200 mg,批号:A434203)200 mg 静脉滴注, bid。连用6 d 后复查肝功能,ALT 884 U·L^-1,AST 604 U·L^-1。体检:患者无发热、腹痛、恶心等,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区无叩痛。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甲肝抗体、戊肝抗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均正常,怀疑为药物性肝损害,氟康唑注射液所致可能性大。立即停用氟康唑注射液,继续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和氟胞嘧啶片,并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双环醇片。入院第9天复查肝功能: ALT 447 U·L^-1,AST63 U·L^-1。之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表1),直至出院。
李彦萍孙洲亮郭锦辉
关键词:氟康唑肝功能异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