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盛
- 作品数:94 被引量:3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能性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共同外部威胁是建构安全共同体的必要条件,威胁的来源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非国家。就目前的东亚地区来说,东南亚走向安全共同体是可能的,但在东北亚则不可能,整个东亚也缺乏这种可能性。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等非国家威胁的出现为东亚安全合作提供了契机,但仍然不足以为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提供足够动力。因此,目前维护东亚安全的主要路径选择应该是建立相关安全机制而非安全共同体,只有通过这种机制缓解甚至消除东亚国家内部互视为主要威胁的情况,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立才有可能。
- 李开盛颜琳
- 关键词:安全共同体
- 东北亚安全机制建构过程中的美国因素被引量:12
- 2007年
- 2007年6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湘潭大学的专家与学者应邀与会。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就东北亚安全机制、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六方会谈"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 李开盛
- 关键词:东北亚
- 对推进中日韩政治与安全合作的思考
- 2019年
- 鉴于政治与安全议题的复杂性,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建立20年以来,一直优先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合作,然后"以经促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来看,政治与安全领域仍然是三国合作的"短板"与发展的"瓶颈",对整体合作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当前东亚战略形势下,中日韩三国合作对于地区的稳定、安全以及中国外交具有特殊的价值,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三国间的政治与安全议题仍有一定作为空间,当前正处于推动三国合作的"窗口期",中国及日、韩应该利用接下来的第八届峰会以及在此峰会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突破政治与安全"瓶颈",推动三国合作机制的提质升级。
- 李开盛
- 关键词:中日韩合作
- 西撒问题的由来、演变与前景
- 2004年
- 西撒问题是指以摩洛哥与西撒人阵为主的两方就西撒地区最终地位所产生的一系列分歧、争端与冲突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双方爆发冲突,后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实现停火。但问题并未因停火而解决,拟议中的公民投票也一直未能举行。从当前情况来看,近期举行公民投票的可能性很小。有关各方正在寻求相应的政治解决办法,但估计问题仍难在短期内获得彻底解决。
- 李广一李开盛
- 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知识社会学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学派不同于理论,它不仅是知识生产的结果,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学派的形成不但需以独特的理论纲领或研究方法为内核,还必须以通过各种社会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学者共同体为载体,并且形成自己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当前中国既存在萌芽中的学派性研究,如关系理论、清华路径,也存在非学派式的理论与观点创新,如创造性介入和社会进化论等,呈现出"独行侠"与"集团军"齐头并进的现象。对未来的中国学派而言,在学界、国家和世界等从微观到宏观层面上都存在推动学派生成、发展的积极性社会性因素,中国学者如能在理论生长的基础上,善用这些因素,就有可能创造更多、更有影响力的中国学派,打破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美国霸权。
- 李开盛
- 关键词:中国学派知识社会学
- 利益平衡:中美在东亚的共处之道被引量:12
- 2020年
-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更加迫切需要新的中美东亚共处之道,以指导双方在这一地区实现良性共存,而不是恶性竞争。中美应该以利益平衡为基础实现在东亚共处,但基于正义的差异性原则,利益平衡并不意味着中美在东亚地位以及相应权利义务的完全相等,而是应该以维护地区整体利益为前提,根据地区身份的不同对两国在地区秩序中的权利义务予以差异化的安排。未来中美东亚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国家间关系应以两个原则为指导: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对地区秩序的构建承担首要责任,并在不与地区整体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主张其政治、安全和经济等利益。第二,如果地区外国家(如美国)的行为有利于东亚地区整体利益,应被允许和鼓励参与地区秩序的构建。视东亚为其全球霸权基础的美国不会满意这一安排,但这不应成为阻碍构建中美东亚新关系与地区新秩序的阻碍,也不意味着上述原则是不现实的。中国可以也应该在两国实力逐渐走向平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地区秩序主张。
- 李开盛
- 关键词:自主性开放性东亚秩序
- 求解南海争端被引量:2
- 2010年
- 以南沙群岛归属为核心的南海争端涉及六围七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中国大陆与台湾),已经困扰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许多年。近段时间.美国忽然高调介入。先是国务卿希拉里宣示南海事关美国国家利益,后有导弹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访问越南。南中国海上汹涌的波涛再次让国人感受到争端的复杂性与严峻性.如何有效反击外来干涉、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 李开盛
- 关键词:南海争端美国国家利益导弹驱逐舰南沙群岛
- 中国外交要善用网络舆论被引量:3
- 2010年
- 一、网络舆论成影响外交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普通人的发声工具.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外交方面亦不能免受“波及”。笔者曾做过一个分析.在某网站统计出的某个月跟贴最多的新闻中.国际政治与外交类新闻就占了一半。
- 李开盛
- 关键词:中国外交网络舆论社会文化中国政治国际政治
- 奥运之后莫忘“补课”
- 2008年
- 在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金牌总数第一的骄人战绩。然而,我们在尽享激情、光荣与成功之余,也需要逐渐冷静下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在收获奥运成功之余,是否也因此而拉下了一些“功课”?
- 李开盛
- 关键词:奥运会
- 国际关系理论的价值透视被引量:8
- 2006年
- 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国际关系理论总是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倾向。秩序与正义是国际关系中两种基本的价值倾向。在三种理论传统中,现实主义传统潜含着秩序追求,革命主义传统高举正义的大旗,自由主义传统则游走在秩序与正义之间。国际关系理论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其中的价值倾向是否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论批判因此也可以转化为价值批判。要建构一种完善的解释或预测理论,就需要认清国际社会发展规律,学会调适自身的价值观。
- 李开盛
- 关键词:秩序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