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阴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塞病肺部损害的CT诊断
- 2015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白塞病患者肺部损害的CT表现。方法收集12例白塞病患者的CT影像并进行评价。结果白塞病患者肺部损害的主要CT表现包括:肺动脉瘤有5例;腔静脉血栓形成8例;肺栓塞10例。结论诊断白塞病肺部损害必须使用胸部增强CT,其主要的CT表现为肺动脉瘤、肺动脉栓塞、腔静脉血栓等。
- 刘芳陈爽李宏毛定飚
- 关键词:白塞病
- 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阑尾炎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4例阑尾炎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以0.75mm薄层行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发现8例阑尾增粗、增大,其中2例伴有粪石,2例内见小气泡影,2例伴有局部脂肪间隙模糊;2例回盲部软组织块影伴有小肠低位梗阻;2例盲肠壁增厚,腔内见密度不均的软组织样影,邻近见多个淋巴结;2例仅见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清晰的显示阑尾炎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芳吴崴岚毛定飚葛虓峻李宏
- 关键词:阑尾炎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粪石回盲部16层螺旋CT
-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对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4.35)岁;病变程度,Ⅰ度47例,Ⅱ度48例。术后3个月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ODI改善率≥50%为良好,<50%为不良。95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74例)和疗效不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变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并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的相关性,评价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的价值。结果:疗效不良组病程、手术时间长于疗效良好组,病变程度高于疗效良好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术后3个月SSA、TPA、LL、SS均高于疗效不良组,PT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ODI均低于术前,且疗效良好组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VAS、ODI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3个月SSA、TPA、LL、PT、SS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为不良的获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8、0.797、0.875、0.822、0.
- 张文洪於洋李宏刘芳
- 关键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功能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分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结果15例贴近胸膜,13例伴有邻近胸膜增厚;3例呈楔形,8例呈类圆形,7例呈多边形;8例边界模糊;8例有长毛刺;8例密度不均;2例有空洞;7例有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和聚拢。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性肺癌、肺结核的CT表现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困难。
- 李宏
- 关键词: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颈内动脉和脑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颈内动脉和脑动脉成像(CTA)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21例疑为颈内动脉、脑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进行血管成像。结果21例颈内动脉和脑动脉均可清晰显示,其中正常者9例,动脉狭窄9例,动脉阻塞1例,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血管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内置入有重要指导价值。
- 李宏余卫平江华良张文洪陈爽夏裕平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颈内动脉
- 急性阑尾炎患者CT分级与病理表现及血清炎症标志物关系分析被引量:15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CT分级与病理表现、血清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行CT和血清炎症标志物检查。观察患者的CT表现,并根据其CT表现进行CT分级,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CT分级与病理表现及血清炎症标志物的关系。结果本组10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为单纯性阑尾炎(30.19%),45例为化脓性阑尾炎(42.45%),27例为坏疽性阑尾炎(25.47%),2例为阑尾周围脓肿(1.89%)。本组10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主要CT表现为阑尾直径>6 mm(96.23%)、阑尾及周围肠壁增厚水肿(80.19%)、阑尾区粪石(78.30%)和阑尾周围炎(73.58%);根据其CT表现分为CT分级1级8例,2级52例,3级35例,4级8例,5级3例。不同CT分级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均存在阑尾病理变化,CT分级越高,阑尾病理表现越严重。不同CT分级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阑尾炎患者CT分级与血清WBC、NEUT、CRP水平呈正相关(r=0.463、0.857、0.474,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分级与其病理表现及血清WBC、NEUT、CRP水平相关,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分型和治疗均具有积极意义。
- 马金连王远成刘芳刘峰朱红梅李宏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病理表现血清炎症标志物
- CT诊断肠扭转7例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7例,分析其形态特征。结果:7例全部出现漩涡征并肠系膜水肿,鸟嘴征4例,肠壁增厚6例,腹水征3例。结论:肠扭转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小肠扭转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CT对肠扭转的诊断是一种有效、敏感、快速、可靠的方法。
- 陈爽李宏
- 关键词:肠扭转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