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迪 作品数:38 被引量:170 H指数:9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机械工程 更多>>
改良式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利用网片进行改良式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南医院妇产科确诊为盆腔器官脱垂(POP)的304例患者进行改良式全盆底功能重建手术,即对15×10c... 曹莉莉 李宇迪 王延洲 徐惠成单中心经自然腔道腹膜外骶骨子宫固定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NOTES)腹膜外骶骨子宫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结局。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纳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子宫脱垂的患者,行经阴道NOTES腹膜外骶骨子宫固定术。统计患者人口学特征、围手术期参数和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尝试手术,其中13例(93%)成功完成; 1例因术中腹膜破裂,无法维持腹膜外腔压力转为多孔腹腔镜手术。患者中位年龄49岁,体质量指数23. 6 kg/m2,中位手术时间156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1例骶前出血,于术中双极电凝成功止血。术前POP-Q评分为Aa:0分; Ba:1分; C:2分; Ap:-3分;Bp:-3分。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POP-Q评分为Aa:-2分; Ba:-2分; C:-7分; Ap:-3分; Bp:-3分。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无性生活不适及性交痛,无网片侵蚀、暴露、感染等并发症。客观治愈率100%。结论 NOTES可安全、有效地完成经阴道NOTES腹膜外骶骨子宫固定术,但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临床研究,评估其完整的临床应用。 王延洲 徐惠成 李宇迪 陈诚 豆于雅 梁志清关键词:子宫脱垂 单孔腹腔镜 腹膜外 腹腔镜盆腔廓清术在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附6例报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廓清术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可行性和短期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15年11月对6例宫颈癌术后复发说的病例施行腹腔镜下廓清术,其中全盆腔廓清术4例,前后盆腔廓清术各一例,患者平均年龄52.6岁,初次宫... 徐惠成 李宇迪 陈诚 邓黎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早期浸润癌和宫颈癌手术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行冷刀宫颈锥切术后冰冻病检或石蜡切片发现宫颈早期浸润癌和宫颈癌的再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的好处及重要性.方法 对于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中对经阴道镜多点活检确诊为宫... 李宇迪 徐惠成 王丹 邓黎 梁志清腹腔镜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剖宫产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1年12月15例CSP入院即行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监护下清宫或腹腔镜病灶切除及修补术)和12例经保守性治疗(药物或者超声引导下清宫)失败转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中,1例因探查发现瘢痕缺损较大,出血多,中转开腹;9例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及修补术,其中3例同时行子宫动脉阻断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2例同时行宫腔镜检查;5例行腹腔镜监护下清宫,其中2例同时行宫腔镜检查术。15例均治愈并保留子宫,术后平均29 dβ-hCG降至正常,平均2个月月经复潮,半年后3例再次妊娠(其中1例足月时剖宫产分娩)。保守性治疗失败12例中,7例在腹腔镜监护下清宫,其中1例同时行宫腔镜检查;5例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及修补术,其中2例行UAE,1例行宫腔镜检查术。12例均治愈并保留子宫,术后平均30 dβ-hCG降至正常,平均1个月月经复潮,半年后2例再次妊娠。结论腹腔镜手术能尽早明确诊断,有多种手术方式选择,降低CSP诊治过程中的风险,可以修复瘢痕部位缺陷,是诊断和治疗CSP的理想方法。 曹莉莉 王延洲 李宇迪 王颖楠 徐惠成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 腹腔镜 子宫颈腺鳞癌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腺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手术治疗组(12例)和综... 阎萍 李宇迪 邓黎 徐惠成关键词:子宫颈癌 腺鳞癌 预后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14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孕期监护、分娩及产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7年本院14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144例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是孕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次之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当血小板小于或等于20×10^9/L时剖宫产采用全麻,产后出血、产后官腔积血发生率高。8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或输注血小板治疗,其中5例是妊娠合并ITP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这5例中4例是血小板小于或等于20×10^9/L,在中孕锄因患者担心药物引起胎儿畸形要求引产。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PAT多见,其次为ITP合并妊娠,当血小板小于或等于50×10^9/L以下有出血倾向,尤其是血小板降到20×10^9/L以百即使无出血倾向,应到血液科进行检查和治疗。分娩方式无剖宫产指征的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分娩,产时及产后给予缩宫素及止血治疗。不主张预防性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李宇迪 王琳 常青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妊娠 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 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保守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限2000~2013年,纳入研究的CSP为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超声检查分型、胎血管搏动、治疗前血β-HCG值、年龄、孕周。采用Rev Man 5.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相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8篇,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6篇。保守治疗患者254例,失败82例,全部入选患者保守治疗失败率32.28%。Meta分析结果显示:包块型CSP(Z=3.46,OR=0.19,95%CI 0.07~0.48,P=0.0005)为保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而高龄孕产妇、治疗前可探及胎血管搏动、血β-HCG值〉20000 U/L及孕周≥8周为CSP保守治疗失败的不确定因素(P〉0.05)。结论:包块型CSP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导致保守治疗失败,建议对CSP患者治疗前行超声检测评估分型,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宋永红 常青 陈诚 李宇迪 刘小艳关键词:瘢痕妊娠 保守治疗 META分析 CA125/HE4和超声影像指标在不同类型盆腔包块的分布特征及恶性风险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观察CA125、HE4及超声恶性风险指标在不同类型盆腔包块的分布特征及恶性预测价值,探讨更优化的卵巢癌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包块手术患者305例,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223例)、交界性肿瘤组(12例)、卵巢癌组(70例)。分析CA125/HE4和超声指标的分布特征并评估其恶性风险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中CA125和HE4值显著升高,与非上皮性卵巢癌和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上皮性卵巢癌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与交界性肿瘤组的CA125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交界性肿瘤的HE4值低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CA125升高,HE4无升高,与上皮性卵巢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指标中,肿块血流、肿块内乳头结构、肿块有实性部分、腹水、肿块直径>100mm及多个分隔囊腔六项指标的阴性预测值达78.0%~86.9%。肿块血流、乳头结构、腹水对卵巢癌诊断的特异性均达90%以上。结合血清学和超声指标,建立绝经前卵巢癌风险回归预测模型。结论:CA125和HE4升高分布于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肿瘤,是其敏感的评估指标。单项CA125升高多分布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HE4值是鉴别指标之一。超声六项指标灵敏度低但特异度高,其阴性预测值利于识别恶性风险。本研究的绝经前卵巢癌风险模型有助于卵巢癌的判别,且方法简便。 何海洋 凌开建 阎萍 李宇迪 梁志清关键词:盆腔包块 CA125 HE4 超声影像 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010年 目的:分离培养人皮肤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管生成在肿瘤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免疫微珠进行细胞分选,克隆柱纯化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标志物表达。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VEGF-C蛋白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光镜下LECs呈卵圆形单层生长,有典型铺路石征;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大,胞浆丰富,内有空泡,细胞器丰富;LECs标志物VEFGR-3、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D2-40均为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BVECs)标志物VIII因子表达阴性;VEGF-C对LECs的促增殖作用明显。结论:联合使用酶消、抗体磁珠分选和细胞克隆柱纯化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 王玲 梁志清 李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