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军

作品数:56 被引量:33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物证
  • 12篇诉讼
  • 11篇物证技术
  • 10篇侦查
  • 9篇司法
  • 9篇物证技术学
  • 7篇物证鉴定
  • 6篇刑事
  • 6篇司法鉴定
  • 6篇专家辅助人
  • 5篇侦查学
  • 5篇鉴定人
  • 4篇诉讼法
  • 4篇出庭
  • 3篇学术
  • 3篇学术研究
  • 3篇侦查学研究
  • 3篇实证
  • 3篇专家辅助人制...
  • 3篇作证

机构

  • 54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公安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54篇李学军
  • 4篇朱梦妮
  • 3篇刘品新
  • 3篇徐立根
  • 3篇刘晓丹
  • 2篇何家弘
  • 2篇刘勇
  • 2篇刘静
  • 1篇许明
  • 1篇陈霞
  • 1篇张卫萍
  • 1篇张相军
  • 1篇赵琦峰
  • 1篇王佳
  • 1篇许雯
  • 1篇房保国
  • 1篇刘建华
  • 1篇张吉林
  • 1篇王戈
  • 1篇谢鲁宁

传媒

  • 14篇法学家
  • 4篇中国司法鉴定
  • 3篇人民检察
  • 3篇证据科学
  • 2篇法律适用
  • 2篇山东警察学院...
  • 2篇科技与金融
  • 2篇数字法治
  • 1篇法学杂志
  • 1篇中国法学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政法论坛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法学论坛
  • 1篇公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检察官
  • 1篇判解研究
  • 1篇清华法学
  • 1篇公安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瑕疵证据及其补救规则的适用被引量:9
2020年
当前对于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基于法律效力的划分"及"基于排除基点的划分"两大误区;而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区别的关键点应在于违法程度的轻重,区分结果影响到关于二者证据能力的判断。本研究对网上公布的1401份与瑕疵证据有关的裁判文书进行了实证观察:从总体情况来看,瑕疵证据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案件基本覆盖了所有的证据种类,补救成功的案件占了绝大多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瑕疵情形与法律文本规定有所出入,法院对于补救方法的阐述说理明显不足。此外,还存在着瑕疵补救的扩大化适用、诉讼证据补强规则的异化及部分证据补救规则空缺等问题。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观察,完善瑕疵证据补救规则可从明确界定标准、细化补救方法、强化裁判说理三方面着手。
李学军刘静
关键词:瑕疵证据非法证据实证分析
预断排除法则若干问题浅析被引量:8
2003年
本文介绍了预断排除法则的基本内容,认为预断排除法则的功能是维护审判中心主义、贯彻直接言词原则、防止单纯追求诉讼效率而忽视审判的公平与正义。讨论了预断排除法则在不同诉讼模式中的具体体现,认为预断排除思想在我国已得以确立但实际运行结果却有所偏离。给出了修正我国预断排除之规定的建议,并提出了架构、完善相关保障制度的设想。
李学军刘建华
关键词:起诉书复印件主义诉讼效率诉讼模式直接言词原则当事人主义
2000年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2001年
千禧之年,物证技术学在鉴定技术开发、计算机信息数据库建立、物证技术学理论和鉴定制度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分述如下:……
徐立根李学军王戈
关键词:物证技术学学术研究计算机应用
超期羁押:成因分析及治理管见
羁押并不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任何一种强制措施,但一旦适用拘留或逮捕这两种强制措施,就必然会持续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因而羁押在我国是与强制措施之拘留、逮捕密切相关的一种状态及结果。 又因我国...
李学军赵琦峰
关键词:刑事诉讼刑事审前程序超期羁押
文献传递
经济全球化与刑事诉讼法制
2002年
本文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与法律全球化的相互关系 ,论述了法律全球化在刑事诉讼法制上的表现 ,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制与全球化趋势不相适宜的地方 ,认为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制应从观念和制度两个方面去适应、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李学军刘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法律全球化
论联合鉴定--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为视角
2025年
联合鉴定是解决涉及多专业、多鉴定类别、多区域等“涉众”专门性问题的重要方法。相较于综合鉴定,联合鉴定更符合我国相关规范的已有用法,也更能突出由多个鉴定主体合作的新鉴定模式。在环境损害类案件中,专门性问题普遍、繁杂且相互交织,由单一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传统模式往往存在周期过长、费用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办案机关对司法鉴定这一路径的选择。办理环境损害类案件时通常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展开,那么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也应当通过联合鉴定解决“涉众”专门性问题。为充分整合各方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应当放宽对参与联合鉴定主体的限制,并通过办案机关选择、鉴定行业协会组织等方式确定参与鉴定主体;还应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共享相关信息,并在各阶段性、区域性意见的基础上,整合形成联合鉴定意见。
贺娇李学军
我国刑事诉讼中意见证据规则适用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法官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意见证据时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刑事诉讼法针对意见证据采用的"原则+例外"的体例,使得例外的表述过于笼统。通过实证分析,并借鉴域外意见证据规则的规定,本文主张,只有建立在亲历感知基础上所作出的推断、评论或者猜测,才有可能被采纳为证据使用。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刑事意见证据规则。
李学军张鸿绪
关键词:实证分析
2002年物证技术学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2003年
2002年物证技术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均是可圈可点:学界不断开拓研究新领域,注意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深化传统理论;实务工作者则加强相互交流,针对实际办案情况总结新思路、新方法,以期指导实践.这在本年的学术会议和研究重点中均有体现.……
李学军谢鲁宁刘勇
关键词:物证技术学物证鉴定
新证据概念视角下杭州来某某失踪案侦查推进的理论阐释被引量:6
2022年
杭州来某某失踪案的发生备受民众关注,该案侦查推进中的诸多做法更值得理论总结、提升并思考。传统证据观仅从功能的视角在静态层面界定证据,无法将证据与法律拟规范的行为相关联,本文从动态生成的过程维度提出证据乃是“行为引发外界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一新的证据概念,并探析了其理论依据即过程哲学及物质不灭元理。新证据概念的推出,不仅可对杭州来某某失踪案侦查机关“由证至供”侦查模式予以理论支撑,还能引领实务工作者从多维空间去找寻各种证据以回建案件事实。新证据概念下“由证至供”侦查模式,彰显了我国人权保障理念的落地样态,提高了我国精准打击犯罪的专业水平。而为进一步确保程序公正、进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同时防范一些实施犯罪行为者因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存在的程序问题而出罪,建议在与现行功能证据观并存的新证据概念下,建立、完善公安机关的法律顾问制度。
李学军
关键词:侦查模式人权保障
当事人主义下辩护律师的地位、权利及制度保障被引量:2
2002年
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英美当事人主义的一些做法,如允许律师在侦查阶段介 入刑事诉讼、实行起诉状加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的移送起诉方式、改法庭审判为控辩式等等.这些变革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步入民主、科学、合理轨道的标志,对我国的司法实践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现行刑诉制度并非尽善致美,表现之一便是,刑事案件中的辩护律师仍然难以有效、切实地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初步研究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简略探究了该模式下辩护律师应有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和相应的制度保障,以期能裨益于我国刑事辩护律师制度的完善.
李学军
关键词:当事人主义控辩式起诉方式诉状法庭审判入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