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谈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前后期创作的情感联系
- 2011年
- 巴金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从离家到归家"的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在巴金前期的这类作品中,"家庭"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它是青年叛逆者要挣脱的牢笼;而在其后期创作中,则呈现了"家"中蕴含的脉脉温情,表达了作家对"家"的认同。这种对家庭中美好情感的怀念在巴金的前期代表作《家》中就已现端倪,即使在青年巴金的心底,依然有着对"家"的眷顾,这构成了与其后期家庭题材小说的情感联系。
- 李向东
- 关键词:情感联系
- 论《呐喊》、《彷徨》中的回溯性小说被引量:1
- 2013年
- 《呐喊》、《彷徨》中的回溯性小说在所呈现回忆的风格上有所差异:《呐喊》中的回忆偏重抒情,《彷徨》中的回忆理性色彩则要浓厚得多。而无论哪一种风格的回忆呈现,其意义往往在小说文本提供的当下语境中被搁置或消解。从《呐喊》中痛苦到要去忘却的回忆,到《彷徨》更加决绝地契入回忆,这个过程体现了鲁迅抗争宿命的艰苦卓绝与生命主体意识的强大,而伴随着这一切的却是作家心灵的另外一面:无奈与绝望。鲁迅正是在这生命的两极状态的激烈对撞中执着前行。
- 李向东
- 关键词:《呐喊》《彷徨》
- 试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性恶”被引量:2
- 2008年
- 巴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小说《家》揭露了封建体制的罪恶。但这只是小说意蕴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小说不仅仅揭示了制度之恶,还展示了人性之恶,很多发生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悲剧,其根源往往不只是罪恶的封建制度,还有源于人性深处的恶。小说对人性恶的呈现构成了《家》的另外一层意蕴。
- 李向东
- 关键词:《家》人性恶
- 浅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隐指作者的转变
- 2011年
- 在巴金不同时期的家庭题材小说中,隐指作者的人格特征出现了明显转变。《激流三部曲》中的隐指作者主要还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核心观念是青年人要获得自由、幸福,就要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的洗礼。可是这种观念被此后同类题材的小说逐步颠覆了,其所呈现的隐指作者也逐渐转变为感伤主义者。
- 李向东
- 楷书法帖的“阅读”——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楷书艺术既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以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例,从字形、结构、用笔以及重心、中心等方面梳理了楷书法帖的"阅读"步骤,对其中易被忽视的一些问题做了阐释。
- 李向东
- 关键词:《九成宫醴泉铭》
- 在历史的链环中——胡风事件悲剧原因探析
- 2011年
- 发生在20世纪中国文坛的胡风事件震动中外。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历史链环中,由环环相扣的"人"与"事"联在一起共同作用所造成的,牵扯到左翼文坛历史上的宗派关系,胡风本人的个性,部分文艺界领导人的旁观静待及推波助澜等多方面的原因。
- 赵军张志慧李向东
- 关键词:悲剧
- “自由”与“他由”之间——重读《秋夜》
- 2012年
- 《秋夜》呈现了一个由反抗→绝望→反抗绝望→再一次绝望→回归反抗的轮回。反抗与绝望二者间急遽而频繁的转换体现了鲁迅处于"自由"与"他由"两种生命状态的张力场中被撕扯着的情感与思想。
- 李向东
- 关键词:《秋夜》
- 边缘者的境遇——再读《孔乙己》被引量:10
- 2012年
- 运用叙述学与回忆诗学的方法,通过对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相关性分析,凸显他们各异却又相通的边缘化生存境遇,进而认为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生存境遇渗透着鲁迅本人边缘化的生命体验;小说对他们边缘化境遇的呈现,是此前《狂人日记》中相关思想命题的深化。
- 李向东
- 关键词:孔乙己境遇
- 叙述角度转换中的悲剧呈现——以《家》、《憩园》、《寒夜》为例
- 2011年
-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家庭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的叙述角度经历了全知叙事→"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转换。随着叙事角度的转换,叙述者和文本中艺术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拉近,从对故事中悲剧事件的"掌控者"变为悲剧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又成为悲剧事件的"亲历者"。这种转换表现出巴金悲剧性生命体验的逐步深化。
- 李向东许唯玮
- 关键词:小说创作《家》《憩园》《寒夜》叙事角度
- 文学史叙述中的沉浮——洪深对熊佛西的批评及其影响
- 2025年
- 洪深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针对熊佛西的“趣味”“单纯主义”和“态度”提出了批评。洪深从左翼文化立场对“第一个十年”里熊佛西的批评,忽略了作家立足于启蒙的对受众的关注与现实情怀。洪深对熊佛西的评价,被之后不同历史时段的文学史叙述以各异的方式予以吸纳。熊佛西在文学史叙述中的沉浮,既展现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在作家、作品评析方面经久不衰的影响力,也折射出富于包容度的文化语境和在此前提下文学史叙述的鲜活。
- 李向东
- 关键词:文学史《中国新文学大系》熊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