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疫苗
  • 3篇病毒
  • 2篇腮腺炎
  • 2篇腮腺炎病毒
  • 1篇毒株
  • 1篇野毒
  • 1篇野毒株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基础
  • 1篇疫苗株
  • 1篇生物学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抗原
  • 1篇脊髓灰质炎
  • 1篇脊髓灰质炎病...
  • 1篇减毒
  • 1篇核苷
  • 1篇核苷酸序列

机构

  • 3篇卫生部北京生...

作者

  • 3篇徐海明
  • 1篇唐巧英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国外医学(预...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腮腺炎病毒及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8年
随着对腮腺炎病毒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和融合(F)蛋白是重要的抗原决定簇,HN蛋白抗体可中和病毒感染,而F蛋白是溶血抗原。现今使用的腮腺炎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对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后发现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脑膜炎病例主要与Urabe株有关,目前正在探索发展新一代腮腺炎疫苗。
徐海明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疫苗分子生物学
腮腺炎病毒疫苗株与野毒株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比较腮腺炎病毒疫苗株与野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差异。方法腮腺炎病毒疫苗株S79株和JerylLynn株在鸡胚细胞上从第5代连续传至第25代,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法,从传代前后的腮腺炎病毒疫苗株以及野毒株的基因组中扩增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片段(HN)、融合蛋白基因片段(F)和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SH),并利用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法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传代之前第5代的两种疫苗株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传至第25代的S79株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25代的JerylLynn株显示了更高的突变率。比较现行疫苗株与野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后发现,1995年分离的野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疫苗株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推测S79株可能与JerylLynn株同源。
徐海明唐巧英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疫苗聚合酶链反应
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减毒的遗传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9年
用Sabin株生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由1、2、3型组成,疫苗株是由强毒株经连续传代突变而来,对每种疫苗株而言只有少数位点与减毒有关,特别是5′端非编码区的第5个茎环结构。现已证实Sabin株病毒在人体中复制时由于病毒的回复突变或第2位点的抑制突变导致毒力回升,可能在疫苗接种者和接触者中引发脊髓灰质炎病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作突变分析(MAPREC)对疫苗中的痕量回复突变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可能,正逐步用于从分子水平监测OPV生产的连续性,成为评价3型OPV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徐海明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遗传学疫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