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云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应激
  • 2篇神经元
  • 2篇内质网
  • 2篇内质网应激
  • 2篇模型大鼠
  • 2篇姜黄素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神经
  • 2篇海马神经元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大鼠海马
  • 2篇大鼠海马神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检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同型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隐匿性骨折
  • 1篇早期诊断价值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彭云
  • 2篇朱庆强
  • 2篇谭利明
  • 2篇王春喻
  • 2篇申向民
  • 2篇吴晶涛
  • 2篇蒋波
  • 1篇张海南
  • 1篇尚松安
  • 1篇张婷婷
  • 1篇蒋洪敏
  • 1篇陈月梅
  • 1篇刘畅

传媒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凋亡、Aβ表达、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A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按时间点分为第3、7、14...
蒋波胡珊珊彭云马晓琳王春喻申向民谭利明
关键词:姜黄素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文献传递
多b值DWI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量分级及早期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价值。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采用标准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养不同周期以获取不同病理等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所有兔子均行肝脏多b值DWI,采用双指数模型获得定量扩散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同时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搜集肝脏标本,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性积分(NAS),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为正常组、单纯性脂肪肝组、临界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各参数的差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不同等级间的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级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各参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能。结果正常组肝脏ADC值、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338±0.222)×10^-3mm^2/s、(0.665±0.109)×10^-3mm^2/s、(18.638±6.169)×10^-3mm^2/s、(38.000±3.04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ADC值、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105±0.210)×10^-3mm^2/s、(0.791±0.112)×10^-3mm^2/s、(15.622±5.510)×10^-3mm^2/s、(31.857±5.031)%。正常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间ADC值、D值和f值有统计学差异(P为<0.05)。在临界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间,仅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和f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9、-0.768(P均<0.05),D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3(P<0.05)。f值[曲线下面积(AUC)=0.922]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能优于ADC值(AUC=0.727)(P<0.05)。结论多b值DWI定量参数值可用于分级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f值对非酒精性性脂肪
李畅罗先富彭云朱庆强尚松安贾宏茹刘畅吴晶涛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扩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β_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47例脑出血患者分别应用循环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cy和β2-MG水平,以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检验并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Hcy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5±3.93)、(18.59±2.85)、(15.79±3.66)μmol/L。β2-MG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96±1.02)、(1.90±1.11)、(1.32±0.31)mg/L。经统计检验,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Hcy、β2-M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Hcy、β2-M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组血清Hcy和β2-MG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β2-MG水平显著升高,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可能均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月梅蒋洪敏张婷婷彭云
关键词: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
能谱CT对早期痛风降尿酸治疗疗效的定量评价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早期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疗效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2例早期足部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前、后的能谱CT图像,采用物质分离技术获取尿酸(钙)基物质图,两名医师双盲法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第一跖趾关节周围的尿酸盐沉积浓度。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浓度与尿酸盐沉积浓度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治疗后血尿酸浓度下降值与尿酸盐沉积浓度下降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能谱CT所测关节周围尿酸盐沉积平均浓度为(1178.78±11.63)mg/L,血尿酸平均浓度为(421.59±115.27)μmol/L。治疗后能谱CT尿酸盐沉积平均浓度为(1162.55±9.50)mg/L;血尿酸平均浓度为(309.41±87.59)μmol/L。治疗后血尿酸浓度与能谱CT所测第一跖趾关节周围尿酸盐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1);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差与能谱CT尿酸盐浓度差有相关性(r=0.53,P<0.01)。结论能谱CT成像能够通过测定第一跖趾关节周围尿酸盐沉积浓度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对早期痛风降尿酸治疗的疗效进行定量评价,为临床的治疗与监测提供依据。
彭云王猛罗先富朱庆强吴晶涛
关键词:能谱CT疗效评估
CT纹理分析联合机器学习对椎体隐匿性骨折辅助诊断价值初探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联合机器学习多层感知模型对椎体隐匿性骨折早期检出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84例经MRI证实为胸/腰椎隐匿性骨折病例的CT资料,每例患者选择一个隐匿性骨折椎体纳入实验组,选择一个相邻正常椎体纳入对照组.对CT图像进行标准化后,使用A.K.(artificial intelligent kit)软件分别提取椎体CT矢状位及轴位图像纹理特征.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椎体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M-W秩和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依次对训练组椎体矢状位及轴位CT图像纹理参数进行筛选,采用多层感知模型对筛选出的参数进行建模,最后采用验证组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椎体矢状位CT图像纹理参数筛选后获得最低密度值、能量、峰度、低密度增强值、Hara方差5个参数,对训练组参数进行学习建立多层感知模型后,训练组与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和0.84.椎体轴位CT图像纹理特征进行筛选后获得均值、能量、均质性、偏度、范围、区域百分比6个参数,对训练组参数进行学习建立多层感知模型后,训练组与验证组的AUC分别为1.00和0.85.结论:机器学习多层感知模型对椎体CT图像纹理特征进行筛选及建模,能够辅助诊断椎体隐匿性骨折,从而降低漏诊率.
彭云王猛刘畅贾宏茹吴晶涛罗先富
关键词:纹理分析隐匿性骨折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正>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凋亡、Aβ表达、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A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按时间点分为第3、7...
蒋波胡珊珊彭云马晓琳王春喻张海南申向民谭利明
关键词:姜黄素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