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蔚
- 作品数:91 被引量:64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广州市2012——2013学年中小学生伤害现况及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现状及疾病负担,为完善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12-2013学年中小学伤害监测哨点学校在校发生伤害学生填写的《广州市中小学伤害监测报告卡》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害监测哨点学校共有822人次发生伤害,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0.27%.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分别为0.41%和0.13%,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中分别0.21%、0.30%、0.33%以及0.15%.伤害原因以跌倒/坠落伤最多(38.2%),伤害最多发生于体育活动时(39.2%),伤害性质中以骨折最多(27.9%).一学年发生伤害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合共为1 311 807元,中位数为300元,住院费用占所有费用的63.3%.因伤害导致缺课总天数为2 513天,有314人次父母因照顾伤害患儿误工,占38.2%.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类型的学生伤害发生原因和性质有所不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活动.
- 张维蔚熊莉华林琳李迎月林晓华刘伟佳
- 关键词:疾病负担
- 2013-2015年广州市市售普洱茶农药残留状况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普洱茶农药残留状况,为政府监管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013-2015年在广州市8个区的批发市场、零售店、超市、餐饮单位、网店和茶博会6类场所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方法采集普洱茶样本,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植物源性样本农药多组分残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标准程序检测样品中17种农药残留量。结果共检测432份普洱茶,检出农药残留353份,检出率为81.71%。检出率较高的项目为氯氰菊酯(78.70%,170/216)、联苯菊酯(69.68%,301/432)、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0.32%,131/432)。农药残留超标7份,超标率为1.62%。不同包装形态、生产年份、原料产地的普洱茶农药残留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广州市市售普洱茶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超标率较低,政府监管部门可根据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的样品类型特征进行重点监测。
- 余超李晓晶林晓华李迎月张维蔚何洁仪梁伯衡刘于飞
- 关键词:普洱茶农药残留量食品安全
- 青少年暴力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有暴力行为与正常青少年之间愤怒情绪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EI-CA)、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广东省少年犯管教所80名具有暴力行为青少年和80名普通中学生进行性别与年龄配对后开展对照研究。结果暴力组青少年状态性愤怒、特质性愤怒、愤怒外投表达得分高于对照组,而愤怒对内控制和对外控制得分低于普通青少年(t值分别为9.741,9.958,5.238,5.395,7.486,P值均<0.05)。在父母养育方式上的对比,暴力组青少年父惩罚、严厉和母惩罚、严厉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父亲情感温暖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593,8.472,12.957,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表达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密切联系。结论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
- 张维蔚林丽云熊莉华李迎月林晓华何洁仪刘伟佳
- 关键词:暴力青少年教育体制家庭
- 中小学生人群2种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比较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参考)、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在广州市中小学生人群中的应用结果 ,为完善界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2种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诊断伤害,比较伤害的发生率、不同组份的构成及其影响。结果根据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参考),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21.63%,伤害次数发生率为35.30%;根据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14.49%,伤害次数发生率为20.80%。符合仅"由家人、教师或同伴作紧急处置或看护"组份的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6.16%,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3.16%;符合因受伤仅请假(0.5~1d)的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0.59%,伤害次数发生率为0.72%。结论建议伤害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修订,可取消"由家人、教师或同伴作紧急处置或看护"及受伤请假(0.5~1d)组份影响。采用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作为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较为合适。
- 刘伟佳张维蔚刘伟麦锦城何秀芳林蓉杜琳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广州市郊区2016-2018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流行趋势分析
-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广州市郊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18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的体检数据,对广州市郊区5所学校共3877名9~18岁...
- 黄婕张齐光李燕张维蔚王燕燕刘于飞张玉华宋韶芳
- 关键词:营养不良超重肥胖
- 文献传递
- 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方法2006~2019年,根据国家、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共采集966份动物性淡水产品,开展VP检测。结果VP总体检出率为21.84%(211/966)。不同季节、不同采样地点、不同种类、不同加工售卖方式淡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为27.40%;超市VP检出率最高,为32.73%;甲壳类中淡水蟹VP检出率最高,为53.33%;生鲜类VP检出率最高,为27.23%。结论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VP污染,应加强整个产业链综合监管,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 李海麟刘于飞张维蔚李燕林晓华
- 关键词: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食品污染
- 广州市售普洱茶稀土元素残留现状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售普洱茶稀土元素残留现状,为人群经普洱茶摄入稀土元素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013—2015年,在广州市超市、批发市场、零售店、餐饮单位、网店5类场所采集418份普洱茶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依据GB 5009.94-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稀土总氧化物含量测定。结果 418份样品进行稀土总氧化物检测,超标169份(>2.0 mg/kg),超标率40.43%,检测值范围0.33~6.70 mg/kg,中位数1.75 mg/kg,均值1.95 mg/kg,P95为3.74 mg/kg,检测值介于2.0~2.9 mg/kg之间样品占比28.23%;介于3.0~3.9 mg/kg之间样品占比8.38%;介于4.0~4.9 mg/kg之间样品占比1.91%;介于5.0~10.0 mg/kg之间样品占比1.91%。稀土元素在生茶中的合格率高于熟茶,饼茶中的合格率高于散茶和其他形态茶,年份<5年的茶叶合格率高于>5年茶叶。结论广州市售普洱茶稀土元素超标率较高;稀土残留情况在不同类别、形态、采样场所、年份普洱茶中存在统计学差异;普洱茶监管重点方向为熟茶、砖茶、沱茶以及年份>5年的茶。
- 余超何洁仪李迎月林晓华张维蔚梁伯衡刘于飞
- 关键词:普洱茶稀土
- 2014-2018年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铝含量调查及人群膳食暴露评估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铝含量状况,评估居民膳食铝暴露的风险。方法 2014-2018年,在广州市11个行政区采集食品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的铝含量;结合2011年广州市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计算广州市居民膳食中铝的暴露量。结果 7类1 251份食品样品中,铝的总体检出率为77.62%,铝含量的均值为99.67 mg/kg,铝含量均值排在前三位的食品是藻类、油炸面制品和发酵面制品。广州市居民通过7类食品对铝的平均摄入量为每周每公斤体重0.206 mg,占PTWI的10.29%;高食物消费人群通过7类食品对铝的摄入量为每周每公斤体重1.995 mg,接近铝的PTWI。居民膳食铝暴露的主要来源是发酵面制品、焙烤食品和油炸面制品。结论广州市居民膳食铝的平均暴露量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但高食物消费人群的膳食铝暴露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中含铝添加剂使用情况的监管,降低居民膳食铝暴露水平。
- 张玉华刘于飞张维蔚陈坤才梁伯衡黄婕王燕燕
- 关键词:铝食品添加剂
- 基于百度指数的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络舆情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基于百度指数获取网民及媒体对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注度,分析网络舆情特点,探讨科学的舆情引导策略。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为关键词,选取2020-01-20/2021-01-31网民百度搜索指数及媒体指数,结合此期间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趋势分析,观察三者间关系;同时结合百度指数需求分布,分析网络舆情特点。结果网络舆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发展趋势相近,网民百度搜索指数与病例数呈正相关(r=0.588,P<0.001)。网络舆情具有快升缓降的特点,主要经历突发、高涨、消退和平稳4个阶段。疫期初期媒体指数上升速度高于网民搜索指数,经高水平波动17 d后陡然下降。网民搜索高峰比媒体报道高峰早10 d出现,并于媒体高峰出现前10 d开始缓慢下降。随着我国疫情的发展,网民由最初对疫情实时动态的关注逐渐延伸至对疫情相关事件如新冠疫苗的关注。结论重大突发疫情发生初期公众关注度高,是舆情风险防控的关键时期。开展早期、实时舆情监测可有效评估网络舆情特点,提高舆情引导的精准性。政府通过媒体迅速、大量地公开信息能积极引导舆情走势,确保健康传播的权威性。
- 黄婕刘慧刘维斯董航张维蔚许欢张周斌
- 关键词:网络舆情
- 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自填式问卷对7 475名儿童就家庭虐待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7 475名儿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发生率分别为59.41%、31.51%、17.94%,女生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高于男生(t=-4.755,H=24.410),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均高于女生(t=-8.356,H=82.211;t=-8.784,H=52.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父母亲饮酒频率是儿童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儿童虐待问题并不少见,儿童虐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虐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家庭环境在儿童期虐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林蓉刘伟佳张维蔚刘伟林琳吴家刚杜琳
- 关键词:虐待影响因素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