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卿

作品数:21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血清
  • 3篇预防乳腺癌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伤膏
  • 3篇烧伤
  • 3篇烧伤膏
  • 3篇湿润烧伤膏
  • 3篇术后
  • 3篇术后皮瓣
  • 3篇术后皮瓣坏死
  • 3篇皮瓣
  • 3篇皮瓣坏死
  • 3篇腺癌
  • 3篇脑室
  • 3篇脑室周围
  • 3篇脑室周围白质...
  • 3篇坏死
  • 3篇白质

机构

  • 19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作者

  • 20篇张秀卿
  • 14篇宋滨东
  • 5篇徐桂霞
  • 3篇王长芹
  • 3篇战美丽
  • 2篇李书芹
  • 2篇李洪双
  • 2篇王会芹
  • 2篇王丽君
  • 2篇张杰
  • 1篇任立军
  • 1篇刘桂云
  • 1篇史静
  • 1篇商广芝
  • 1篇孙甲君
  • 1篇张喜凤
  • 1篇彭德广
  • 1篇李红双
  • 1篇许斌
  • 1篇赵志红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4
  • 6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乳头状癌AKT2、VGEF-C表达及对微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他(AKT2)、VGEF-C表达及对微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AKT2、VGEF-C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AKT2和VGE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64/85)和74.1%(63/85)。AKT2、VGEF-C的表达、MVD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AKT2、VGEF—C与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AKT:、VGE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滨东张胜堂张秀卿徐桂霞商广芝王俊虎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AKT2血管形成
儿童脓毒症诱导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诱导凝血功能障碍(pediatric 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pSI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测pSIC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2015版儿童脓毒症诊断标准。按照pSIC诊断标准将脓毒症患儿分为普通脓毒症组和pSIC组。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一般情况、炎症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儿童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pSOFA)、pSIC评分、住PICU时间等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分析,初步筛选pSI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S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150例脓毒症患儿纳入研究,其中普通脓毒症组121例、pSIC组29例。通过Lasso回归以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SOFA、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为pSIC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pSIC评分来源与pSOFA、PT有交叉重叠,故将其排除,其余4项指标构建了预测pSIC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9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5(95%CI 0.952~0.999);校准曲线显示为斜率接近于1的直线,提示该模型预测pSIC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且临床决策曲线提示该模型亦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pSOFA、PT、ALT、BUN、MPV/PLT、PCIS均为pSI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T、BUN、MPV/PLT、PCIS构建的pSIC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能够预测pSIC的发生,为临床上早期识别和干预pSIC提供参考。
汪振莹张圆圆张喜凤张秀卿徐桂霞
关键词:儿童
小儿血常规指标和血铁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血常规指标与血铁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4月~2021年9月期间150例儿童,测定其血常规指标及血清铁蛋白(SF),根据铁缺乏和贫血诊断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观察铁缺乏伴贫血组、无贫血铁缺乏...
张秀卿宋滨东
关键词:铁缺乏血常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
新生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因及预后分析
战美丽史静王长辉孙甲君王长芹李红双徐桂霞张秀卿
本课题主要应用于新生儿领域。技术原理:围产期多种因素可引起脑瘫。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并发症,是早产儿日后造成脑瘫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分析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病因也就能了解脑瘫的病因,从而早期预防。对新...
关键词:
关键词:新生儿预后分析
新生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脑性瘫痪(脑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5年11月我院806例新生儿中遗留脑瘫后遗症的患儿61例进行病因研究。经至少2次头颅B超或MRI确诊、并已排除其他疾病的26例PVL患儿为PVL组,取同期住院的35例非PVL所致的脑瘫患儿为非PVL组,并对PVL的高危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PVL26例,占脑瘫病因的42.6%。重度窒息(x3)、低孕周(x1)、颅内出血(x14)、低血压(x8)是PVL发生的高危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43、3.575、3.268、1.947,建立的主效应模型为logistic(P)=β0+0.7952x3—1.428x1-1.328x14+0.8256x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对PVL的发生也有影响(P〈0.05)。结论PVL是发生脑瘫的主要病因之一,重度窒息、低孕周、颅内出血、低血压是PVL发生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
战美丽王长芹李书芹王会芹张秀卿徐桂霞李洪双
关键词:脑性瘫痪
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评估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6例直肠前突患者行经阴道后壁直肠前突修补治疗后临床效果作评估和分析.并对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痊愈41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平均治愈时间19d.结论 经阴道入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术式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无后遗症及并发症,近远期疗效好.
宋滨东张秀卿丁印勇宋新颜任立军
关键词:阴道直肠前突
COPD急性加重期CRP、IL-10、WBC、中性粒细胞比例检测的意义及比较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析30例患者治疗前及自觉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IL-10、末梢血WBC总数、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急性加重期的阳性率以及自觉症状好转时的阴性率。结果①CRP、IL-10、N%水平在WBC自觉症状好转时均明显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P均<0.01);②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RP、IL-10、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③COPD患者经治疗自觉症状好转时CRP、WBC阴性率均高于N%阴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血清CRP既可作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又是反映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的早期评判指标。
张胜堂张秀卿宋滨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腺苷脱氨酶与癌胚抗原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腺苷脱氨酶(ADA)与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自2008年9月~2009年6月我院经治有胸腔积液症状的患者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水平,对不同疾病组结果分析比较。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为(43.00±13.82)U/L,CEA的含量为(1.25±1.22)μg/L;恶性胸腔积液组A-DA为(17.57±6.20)U/L,CEA为(293.74±197.50)μg/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含量较恶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增高(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CEA含量较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增高(P<0.01)。胸腔积液ADA(pADA)/血清ADA(sADA)及胸腔积液CEA(pCEA)/血清CEA(sCEA)比值,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69±0.83、1.05±0.89)与恶性胸腔积液组(0.87±0.22、9.47±5.9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ADA及pCEA判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分别为:39U/L、pCEA<5μg/L,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9.8%。结论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与癌胚抗原测定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胜堂张秀卿宋滨东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胸腔积液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
2021年
目的探究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清市中医院2016年4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5例疑似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结果经金标准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确诊47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7例,黏液性囊腺癌1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6例;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41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6例,黏液性囊腺癌1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2例。准确率为81.54%,敏感度为80.85%,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92.68%,阴性预测值62.50%。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可准确掌握患者病情,且该技术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与特异性较高,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丁印勇宋新颜宋滨东张秀卿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微小癌4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甲状腺微小癌46例,其中术中冰冻切片未发现1例;4例作患侧甲状腺叶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40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2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加改良性颈部淋巴结清扫。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10年,1例对侧复发,无1例死亡。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仔细检查、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良好。甲状腺腺叶切除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对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可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宋滨东张秀卿丁印勇宋新颜黄涛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