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海

作品数:1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6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学
  • 4篇乐论
  • 4篇《乐论》
  • 3篇美学
  • 2篇代文
  • 2篇艺术
  • 2篇审美
  • 2篇网络文学
  • 2篇美学思想
  • 2篇藏族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形象思维
  • 1篇言说
  • 1篇以和为美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象
  • 1篇音乐
  • 1篇音乐形态
  • 1篇幽默
  • 1篇幽默感

机构

  • 17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17篇张学海
  • 1篇刘鹏

传媒

  • 9篇西藏民族学院...
  • 2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西藏艺术研究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艺海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上海文化
  • 1篇景德镇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5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刍议藏族古代文艺美学思想的双重性
2018年
藏族古代有着丰富的文艺美学著述,这些文艺美学著述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思想资源上来看,是印度文化和藏民族文化的结合;从内容上来看,它具有鲜明的佛教美学理想,又贯穿着强烈的身体意识;从形式上来看,它以诗歌的形式阐释艺术理论,是诗性言说和理性逻辑的结合。
张学海
关键词:藏族文艺美学双重性
论佛教造像艺术中的“尚圆”美学被引量:3
2014年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宗教思想传播的需要,出现了"以像施教"的方式,形成了以佛陀为中心的丰富的佛教造像艺术。文章以佛陀造型的圆形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在圆形中蕴涵的佛教观念,探究这种观念形成的文化原因,表明对圆形的崇尚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美学理想的观点。
张学海
关键词:佛教造像审美趣味
《乐论》创作思想解读
2014年
萨迦·贡噶坚赞的《乐论》是藏族古代音乐理论的经典。《乐论》从"论音"、"作词"和"音、词结合运用的规定"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藏族古代声乐艺术创作的思想,注重音乐形态的创造,提出了"悦耳动听、节奏熟练,停顿恰当,语言优美,出自音、词的巧妙配合。"的美学观点,反映了藏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张学海
谁是聂赤赞普被引量:2
2019年
聂赤赞普被认为是吐蕃王朝的前身西藏山南雅隆部落悉补野第一代赞普。本文从西藏史书上关于聂赤赞普记载分析入手,揭示了聂赤赞普叙述的神话传说特点;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解读了西藏史前时期丰富的太阳崇拜文化现象,指出了西藏先民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分析了聂赤赞普史书记载的细节,提出了聂赤赞普是西藏先民以太阳为原型的藏族传说始祖的观点。
张学海
关键词:神话太阳崇拜
审美想像试述被引量:1
2005年
审美想像是最具有本真性的想像。创造审美意象是审美想像的基本功能,它以相似和接触为基本逻辑。审美想像把感知、情感等因素凝聚起来,是审美经验活动的核心。
张学海
关键词:本真性逻辑审美意象
当代文学中的西藏想象——由宁肯《蒙面之城》说起
2014年
文章以宁肯的《蒙面之城》为主要对象,兼及其他作家的创作,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当代文学中西藏地区以外的作家关于西藏的文学创作现象。《蒙面之城》是作家的心灵成长史,对西藏的文学形象的想象具有典型的意义;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程观察这类文学创作,可以看出意识形态的转换使西藏的文学形象,逐渐从群体到个体,由神秘到质感,由偏见到还原,给西藏的文学真实显现提供条件和可能;而对西藏作为异域空间的文学想象,在凸显西藏文化的独特性的景象的同时,赋予其精神乌托邦的神圣意味。
张学海
关键词:他者意识形态
从考古发现看西藏史前时期的身体意识
2014年
对史前时代文明的考古发现,西藏有着丰富的早期人类文明遗存,这些史前时代的创造物具有人类早期文明的一般特点和西藏地域特点。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藏族先民在这些创造物上静态地凝聚了早期人类意识活动的特点。本文拟运用身体哲学的观念,研究分析西藏石器、陶器和人体装饰物等人的创造物特点,以及器物"涂朱"的习俗,揭示西藏先民在人类创造活动中表露出的身体意识和观念,显示西藏文化起源上人的意识的特点。
张学海
关键词:史前考古身体意识
试论网络文学的时代特质被引量:3
2011年
网络文学的兴盛与传统文学的沉寂相比,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时代发展的显性大势。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发展体现了消费性的时代特征,网络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网络文学的阅读和网络文学存在的依据都是以消费者的感官享乐为目的。网络文学的创造与传统文学不同,它是作者与读者两个主体之间平等交流与对话的结果,这一间性主体有意认同大众的身份,坚守大众立场,使网络文学呈现出复调狂欢的色彩。交互性是网络文学直接的表现形式,消费性是网络文学的本质,它体现了文学的社会性与时代性的特征,是网络文学交互性特征的社会根源。
张学海
关键词:网络文学消费性交互性
鲁迅《阿Q正传》幽默艺术美学意义初探被引量:2
2003年
幽默是《阿Q正传》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表现方式。鲁迅个体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的自卑情结,这是鲁迅《阿Q正传》小说创作的潜意识动力和幽默风格形成的深层原因。
张学海
关键词:《阿Q正传》幽默艺术美学意义幽默感果戈理
囊玛厅:西藏传统艺术符号的消费转向
2016年
囊玛厅是当代西藏都市社会文化休闲和消费的场所,也是当代西藏城市大众文化的独特形式。它从西藏传统艺术文化转化而来,成为现代西藏大众文化消费的符号,表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生活的独特意义。本文从囊玛歌舞艺术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在囊玛厅中囊玛作为传统艺术符号的变化,揭示了其消费特征,探究了形成囊玛厅文化消费现象的原因,并阐述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多重意味,指出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的借鉴价值。
张学海
关键词:囊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