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 作品数:7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微波消融和二次手术治疗晚期复发型小肝癌的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研究经皮微波消融和二次手术治疗手术后>12个月复发(晚期复发)且直径≤5.0 cm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1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原发性肝癌首次手术患者,术后肝内晚期复发选择经皮微波消融或二次手术治疗,共66例,其中微波治疗组39例,二次手术组27例.分析微波消融后消融率、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结果 微波消融组完全消融率达94.9%;微波消融组和二次手术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73.3%、62.2%和96.2%、76.9%、61.2%;1、3、5年无瘤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8%、28.0%、14.0%和66.7%、50.7%、43.4%,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471、P=0.323).结论 经皮微波消融对晚期复发型小肝癌消融效果好,且与二次手术治疗有着相似的生存预后及无瘤生存预后.
- 张婷婷李开艳罗鸿昌张伟张丽英高孟
- 关键词:复发微波
- 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价肝硬化背景下经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伴有肝硬化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71例,定期对患者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中腹腔镜超声检查,发现7个术前影像学未检出的肝内病灶(6.9%)。共计101个肝肿瘤病灶,均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1.4%),无死亡情况。术后1个月后复查,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显示肝病灶完全消融,未见残留。术后随访(11.5±10.1)个月,4个病灶发现局部复发,6个病灶出现远处转移,3个病灶同时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恢复期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罗鸿昌张婷婷张伟张万广查文惠李开艳
- 关键词:超声检查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
- 原发性小肝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直径≤3cm的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与54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微波消融组3月、6月、12月、24月、36月、48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0%、88.0%、77.2%、60.2%、31.2%、31.2%,手术切除组同期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7%、90.7%、80.0%、70.1%、70.1%、56.1%(P=0.207);微波消融组6月、12月、24月、36月、48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7.4%、97.4%、92.9%、83.6%、83.6%,手术切除组同期总生存率分别为96.2%、96.2%、96.2%、88.2%、75.6%(P:0.869)。术后肝功能(ALT、AST、ALB)、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微波消融组均优于手术切除组(Pd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可以得到与手术切除相近或相一致的疗效,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原发性小肝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之一。
- 高孟李开艳罗洪昌张伟张婷婷查文慧刘若冰邓又斌
- 关键词:超声检查
-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的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临床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998年4月至2010年12月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患者102例,术后复发选择经皮微波消融,分析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生存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1、3、5、7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3.5%、53.5%、40.5%、17.7%;手术后≤1年(早期)及〉1年(晚期)复发组微波消融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3%、38.9%、27.1%和86.3%、72.3%、6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示复发灶直径、数目、肝功能分级及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微波消融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示复发灶数目、肝功能分级及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微波消融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应用价值高、疗效显著。手术后晚期复发、单发、直径≤3cm病灶微波消融治疗效果好。
- 张婷婷李开艳张伟张丽英高孟邓又斌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细胞微波存活率
- 原发性肝癌直接微波消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不经手术,直接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4个病灶(最大直径均〈5cm),未经手术治疗,在局麻下使用超声引导直接经皮穿刺进入肝癌瘤体内对其进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磁共振(MR)或增强CT(CECT)检查,判定病灶的完全消融率。经过后期的随访判定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的局部复发率、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1个月后,34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97.1%,随访3~24个月,32例患者的再发率21.9%。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9.7%、82.0%。结论微波消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体积较小、单发的癌肿、微波消融可以一次彻底消融,疗效满意。
- 张丽英李开艳张婷婷高孟
- 关键词:微波消融原发性肝癌肝脏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灶远期疗效评估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肝细胞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后复发灶(直径≤5cm)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5月~2011年12月,89例HCC复发患者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所有HCC复发患者在MWA治疗后1个月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者增强磁共振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结果消融治疗1个月后,病灶完全消融率91%(81/89)。HCC经皮MWA治疗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3.7%、39.6%、17.3%。肿瘤大小(P=0.046)、肿瘤数目(P=0.001)、Child-Pugh分级(P=0.023)、AFP水平(P=0.003)以及HCC早期复发(≤1年)(P=0.013)为总体生存率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的危险预后因素。肿瘤数目(P=0.000)、Child-Pugh分级(P=0.000)和AFP水平(P=0.001)是HCC经皮MWA治疗后总体生存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MWA对于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灶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罗鸿昌张婷婷张伟高孟查文惠刘若冰李开艳
- 关键词:超声引导生存率
-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治疗后的后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术后的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5例肝脏恶性肿瘤共49个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后期随访过程中,出现甲胎蛋白不降或升高、常规超声检查微波灶可疑残存时,应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进行CEUS检查,判断微波灶是否有肿瘤组织残存。CEUS检查后,经过3月以上的随访,以最终临床结果为标准,从而来判断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微波后的后期随访过程中的价值。结果:在对49个病灶CEUS检查中,43个病灶在三个造影时相中均未见造影剂填充,判断为肿瘤灭活;5个病灶动脉期周边可见增强,判断为肿瘤残存;1个病灶倾向残存;以最终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CEUS的准确性为91.8%。结论:CEUS是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治疗后复诊过程中正确地判断肿瘤残存的有效方法,可成为肝癌微波治疗长期随访的重要手段,并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张丽英李开艳崔贤张婷婷
- 关键词:肝肿瘤微波多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