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奕

作品数:33 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血压
  • 13篇儿童
  • 11篇高血压
  • 10篇儿童青少年
  • 8篇降压
  • 7篇原发性
  • 7篇原发性高血压
  • 7篇少年
  • 7篇青少年
  • 7篇降压0号
  • 7篇肥胖
  • 6篇心理
  • 6篇心理困扰
  • 5篇健康
  • 5篇超重
  • 4篇共病
  • 3篇共病现象
  • 3篇肥胖症
  • 3篇超重肥胖
  • 2篇宣教

机构

  • 33篇北京大学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无限极(中国...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徐州市疾病预...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3篇张奕
  • 20篇马军
  • 15篇宋逸
  • 10篇胡永华
  • 10篇武轶群
  • 6篇任涛
  • 6篇秦雪英
  • 4篇曹卫华
  • 4篇詹思延
  • 4篇陶秋山
  • 4篇吴涛
  • 3篇李立明
  • 3篇朱广荣
  • 3篇杨田
  • 3篇胡佩瑾
  • 3篇张秀红
  • 2篇董彬
  • 2篇宋岩
  • 2篇李晶
  • 2篇何柳

传媒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校医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1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0号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07年
张奕武轶群胡永华
关键词:复方降压制剂高血压
儿童青少年生命早期因素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生命早期因素,为抑制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选取“厦门市青春期发育队列”2020年随访调查中体格检查信息及血生化检测信息完整,且有生命早期信息的研究对象1 197名。生命早期信息与社会人口学信息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心血管代谢指标通过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获得。调整性别、年龄、家族史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生命早期因素。结果 厦门市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风险聚集的检出率为17.96%,男生(26.67%)高于女生(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P<0.01)。每增加1项生命早期危险因素,发生一般性肥胖的风险增加0.35倍(OR=1.35,95%CI=1.03~1.78,P<0.05)。过期妊娠是心血管代谢风险的主要生命早期因素,与心血管代谢风险聚集(OR=2.45,95%CI=1.11~5.41)和高三酰甘油(OR=3.25,95%CI=1.39~7.61)的风险增加相关(P值均<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与生命早期不利因素相关。应重点关注过期妊娠这一生命早期因素、肥胖这一心血管代谢风险,控制生命早期不利因素可以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零级预防。
蒋家诺张奕陈力刘婕妤袁雯郭桐君马军董彦会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儿童青少年
厦门市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共病现状及其多维度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了解厦门市7~12岁儿童肥胖和高血压(HBP)共病现状及其多维度影响因素,为后续开展预防性举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7年厦门市青春期发育队列基线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4 798名二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对肥胖合并HBP进行分析筛选潜在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合并HBP的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肥胖检出率为9.15%,HBP检出率为11.65%,男生中肥胖合并HBP检出率为3.00%,女生中肥胖合并HBP检出率为1.80%;BMI正常的儿童HBP检出率为8.28%,肥胖的儿童HBP检出率为26.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每周至少喝1次含糖饮料(OR=2.50)、每天吃咸菜/榨菜/腌菜(OR=4.52)、肥胖家族史(OR=3.09)与肥胖合并HBP呈正相关,女(OR=0.53)、每周至少吃1次高能量零食(OR=0.40)、身体活动充足(OR=0.58)与肥胖合并HBP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厦门市7~12岁儿童肥胖与HBP共病负担存在性别差异,饮食和运动行为是影响肥胖合并HBP的主要维度。儿童肥胖和HBP防控应从饮食运动和行为环境等多维度出发,及早预防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共病状态的发生。
张奕蒋家诺陈力刘婕妤袁雯郭桐君董彦会马军
关键词:肥胖症高血压共病现象
“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系统评价长期服用“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将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至“降压0号”治疗组(0号组)或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治疗3年,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和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共计1799人完成3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0号组与常规组的收缩压分别下降13mmHg(1mmHg=0.133kPa)和7mmHg,舒张压分别下降8mmHg和4mmHg,0号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常规组。治疗3年后,0号组和常规组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90.0%和79.5%,均较基线有显著提高。3年间0号组共有33人报告出现不良反应,占随访人数的2.6%。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心悸、乏力等。服用“降压0号”1年后出现TG升高、血钾升高、血钠升高,也出现TC下降、HDL—C升高、LDL—C下降等变化,且这些指标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人群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0号”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更方便、有效且安全的特点。
张奕胡永华曹卫华秦雪英任涛陶秋山吴涛武轶群詹思延李立明
关键词:降压0号长期疗效安全性
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分布与抑郁和社交焦虑的关联:基于双能X线检测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社交焦虑的现状,并分析儿童青少年脂肪分布与抑郁和社交焦虑的关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纳入北京市7~18岁儿童青少年1412名,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获得其脂肪分布,使用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价其抑郁和社交焦虑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估计儿童青少年脂肪分布与其抑郁、社交焦虑的线性与非线性关联。结果:13.1%和31.1%的儿童青少年分别存在抑郁症状和社交焦虑症状,且男生、低年龄组的抑郁和社交焦虑检出率显著低于女生、高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的总脂肪率、Android脂肪率、Gynoid脂肪率、Android与Gynoid脂肪比(Android-to-Gynoid fat ratio,AOI)与抑郁和社交焦虑不存在显著性线性关联,但总脂肪率和Gynoid脂肪率与抑郁的非线性关联显著,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切点分别为26.8%和30.9%。脂肪分布与抑郁、社交焦虑的关联在不同性别和高低年龄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青少年的脂肪分布与抑郁和社交焦虑不存在显著性线性关联;脂肪分布与抑郁呈现倒“U”型曲线,主要表现在总脂肪率和Gynoid脂肪率上,且这种趋势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上均表现出一致性。将儿童青少年的脂肪分布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是未来儿童青少年抑郁、社交焦虑防控关注的方向。
袁雯张奕陈力蒋家诺陈曼曼刘婕妤马涛马奇崔孟杰郭桐君王鑫鑫董彦会马军
关键词:抑郁社交焦虑体脂分布
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研究
张奕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降压0号疗效依从性
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评价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全面检索相关数据库(CBMDISC,CNKI,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MEDLINE,OVID,PubMed Central),并配合数据库外检索保证文献的查全率。由两名独立的摘录员对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信息摘录。利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各原始研究间异质性大小选择随机/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9篇,经评价后19个研究包含2 434例患者符合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4篇为中等质量的研究,其余均为低质量的研究。有效性结果:降压0号组与常规药物组合并总有效率之比及其95%可信区间为1.02(0.98,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安全性结果:降压0号组与常规药物组合并不良事件发生率之差及其95%可信区间为-0.01(-0.03,0.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结论根据目前研究证据,降压0号与其他常规降压药物相比疗效相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其他常规降压药差异不明显,有较为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得到更加可靠的结论,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验证和补充是必要的。
武轶群何柳宋岩张奕胡永华
关键词:降压药高血压循证医学
1985-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及预测研究被引量:88
2023年
目的分析1985—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并进行预测。方法利用1985、1995、2000、2005、2010、2014、2019年的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分别纳入409945、204931、209209、234420、215317、214353和212711名7~18岁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儿童超重与肥胖,计算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及年均增长值,采用ArcGis 10.6软件分析2019年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对1985—2019年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仅肥胖检出率和年均增长值进行拟合,并预测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发展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为23.4%,仅肥胖检出率为9.6%,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城市高于乡村(25.4%比21.5%),男生高于女生(28.4%比18.4%)(均P<0.001)。2019年各省份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差异较大,最低为广东(12.2%),最高为山东(38.9%),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由1985年的1.2%增长至2019年的23.4%,增长了18.1倍;仅肥胖检出率由1985年的0.1%增长至1985年的9.6%,增长了75.6倍。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由1985年的1.3%、1.5%、0.5%和1.6%增长至2019年的31.2%、19.4%、25.6%和17.4%,分别增长了22.3倍、11.7倍、54.2倍和10.1倍。多项式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将由2019年的23.4%增长至2030年的32.7%;仅肥胖检出率将由2019年的9.6%增长至2030年的15.1%,乡村儿童青少年增长明显;2025年全国乡村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将全面超过城市,出现“城乡逆转”;我国低、中、高流行区儿童肥胖也将持续增长,2035年中流行区的儿童青少年超
董彦会陈力刘婕妤马涛张奕陈曼曼钟盼亮师嫡胡佩瑾李晶董彬宋逸马军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儿童青少年流行病研究
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短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0号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全国14个省会城市的11861名社区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0号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4周的随访和血压测量,观察患者服用降压0号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患者服用降压0号4周后,血压达标率达到68.4%;(2)有5.9%的患者服用降压0号后有不适症状发生。不适症状的常见类型有头晕、头痛、胃部不适、乏力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0号4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服药后未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张奕秦雪英武轶群胡永华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
家长对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的知信行特征及决定因素分析:一项基于多城市的调查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家长对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知信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儿童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24年7—12月在成都市、南京市和武汉市3个城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小学和中学在校学生家长,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疫苗认知、流感防治知识、防护行为及健康影响因素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群体知信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回收有效问卷2656份。家长关于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的总体知识和态度水平较高(知识合格率为94.99%;态度合格率为96.01%),但行为合格率仅为38.29%。初中和高中家长对学生接种行为合格率较低(初中:OR=0.56,95%CI=0.42~0.75;高中:OR=0.38,95%CI=0.22~0.63),母亲角色的接种行为合格率较低(OR=0.49,95%CI=0.24~0.99),而成都市家长在为学生接种流感疫苗行为上表现更为积极(OR=2.84,95%CI=2.17~3.72)。此外,家长学历、学生健康状况、家庭居住地及家长年龄等因素也显著影响其知信行水平。接种行为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45.44%),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保护自身健康(74.06%)、学校要求接种(51.55%)及保护家人或朋友(51.13%)。结论基于多中心调查发现:城市地区家长对流感及学生流感疫苗的认知、态度水平较高,但接种行为还有待改善,表明家长对流感疫苗的认知与态度未能有效转化为接种行为,凸显知信行转化的复杂性。疫苗安全性担忧、学生年龄增长及母亲角色是主要障碍。未来应通过加强学校流感防控及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力度、可视化疫苗安全性证据、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构建多维度的宣传和干预体系,推动家长从“认知认同”到“行为内化”的可持续转化,从而提升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完善相关免疫策略。
王若琳张奕黎晓蕾吴双胜彭质斌汤佳吴琼何静丽孔凡国任彪罗春燕石春雷马军董彦会
关键词: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影响因素中小学生家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