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
-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线形溃疡病理演变的X线研究被引量:6
- 1994年
- 胃肠线形溃疡病理演变的X线研究陈九如,张国良多年来我们对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球部呈线状形态的溃疡患者25例进行了较长期的临床X线随访,内镜及手术病理对照。发现线形溃疡的形成、病理演变过程和临床意义尚有商榷之处,特加以报道。一、资料、方法和X线特征:本组2...
- 陈九如张国良
- 关键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X线诊断
- 全文增补中
- 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4
- 2004年
-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 ,CT的使用已越来越多。CT检查对阑尾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着重对急性阑尾炎的CT检查技术、表现和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
- 张国良陈九如
- 关键词:CT急性阑尾炎
- 胆囊病变CT误诊原因分析(附17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胆囊病变(主要是胆囊癌)的CT误诊原因,以提高胆囊病变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7 例CT漏诊和误诊为胆囊癌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和误诊原因。结果:17例CT误、漏诊的胆囊病变中,12例为 原发性胆囊癌,CT误诊为其它病变;5例为其它病变,CT误诊为胆囊癌。误诊的原因:①早期胆囊病变CT上发现困难; ②CT扫描显示胆囊底部结构不满意,对此处病变易遗漏;③胆囊癌常合并存在胆囊结石及胆囊其它病变(胆囊萎缩、胆囊 积液等),当肿瘤组织较小时易被忽略;④晚期胆囊癌侵及肝脏时,不易与晚期肝癌侵犯胆囊相鉴别;⑤CT扫描间距过大 或增强效果不佳等技术因素也可造成误诊。结论:只要检查全面(增强与薄层扫描)、观察仔细,胆囊癌的CT误诊率应能 减少。
- 张国良赵殿辉陈九如
- 关键词:胆囊肿瘤
- 急性阑尾炎的CT检查与诊断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3例经手术病理和(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阑尾炎CT资料,就CT表现、分型和诊断价值加以分析。结果:33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中,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6例(18.18%);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10例(30.30%);急性阑尾炎伴阑尾穿孔3例(9.09%);阑尾脓肿10例(30.30%)和炎性肿块4例(12.31%)。急性阑尾炎的直接CT表现有:阑尾增粗(直径>6mm),壁增厚;阑尾结石。间接表现则有: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内条索状影;阑尾周围间隙内渗液及游离气体影;阑尾脓肿或炎性肿块等。结论:对临床疑似病例做螺旋CT检查有助于诊断或排除急性阑尾炎,并可对阑尾脓肿、炎性包块与回盲部肿瘤作出鉴别。
- 张国良陈九如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炎性肿块回盲部肿瘤CT资料阑尾结石炎性包块
- 胆囊癌的CT诊断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0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术前诊断89例,术后复查15例),回顾复习其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和分析漏、误诊因素。另有78例病人作了术后临床随访。结果:CT对胆囊癌诊断正确率为85.2%,漏诊率为14.8%,经腹超声则分别为59.3%和40.7%(两者P值均<0.001)。CT图像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有: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46例次;腔内乳头状或结节状影20例次;胆囊肿块18例次。15例胆囊癌术后1年内复查,14例出现多处转移。78例临床随访者中,存活5年以上者8例(10.26%)。结论:胆囊癌病人的预后不甚理想。CT对其诊断正确率较高,但早期发现仍存在一定困难。
- 张国良陈九如王约青
- 关键词:胆囊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 钡灌肠检查引发肠穿孔的分析(附3例报告)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提高对钡灌肠检查引发肠穿孔并发症的警惕和认识,防止其发生。方法3例老年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55岁,68岁和70岁),均因大便习惯改变,伴腹痛和消瘦就诊。在遥控X线机下进行低张结、直肠双对比造影。结果3例患者均于造影后于直肠肛管部前壁见少量钡气积聚(2例为腹膜外,1例为肠壁内)。一周后复查气体吸收,钡剂仍残留。结论钡灌肠检查引发肠穿孔极为少见,注意操作技术应能避免其发生。
- 张国良陈九如
- 关键词:并发症病例肠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