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亮

作品数:17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大学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6篇内固定
  • 6篇骨折
  • 5篇椎间盘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脊柱
  • 3篇蛋白
  • 3篇胸腰椎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胸椎
  • 3篇腰椎骨折
  • 3篇治疗胸腰椎骨...
  • 3篇椎骨
  • 3篇内固定器
  • 3篇脊柱骨
  • 3篇脊柱骨折
  • 3篇固定器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11篇泰州市人民医...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7篇张亮
  • 11篇张文捷
  • 10篇赵春明
  • 3篇张威
  • 3篇张宁
  • 3篇卞帅博
  • 3篇黄爱兵
  • 2篇葛灵
  • 2篇于情
  • 2篇任永信
  • 2篇杨璇
  • 1篇蔡斌
  • 1篇倪斌
  • 1篇胡志毅
  • 1篇宋李军
  • 1篇秦晓东
  • 1篇杨惠林
  • 1篇任先军

传媒

  • 3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六届中国微...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
张文捷张亮赵春明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内固定器
离心力下构建组织工程纤维环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离心力对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纤维环的影响。方法取兔胸腰段椎间盘纤维环组织,经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后细胞原代培养,体外扩增至第3代,5×10^7/mL的细胞悬液种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无纺网支架上。实验组在离心力下培养(相对离心力:85.86×g,每天2次,每次离心15min),对照组静态培养。每组5个标本,培养4周后取出纤维环细胞与支架复合物.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Ⅰ型胶原分泌情况。结果体外培养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类纤维环样组织,实验组纤维环厚度和组织弹性均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阳性染色面积为(45.39±6.78)%,对照组为(33.53±4.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细胞排列较对照组更具方向性。结论离心力刺激纤维环细胞增加Ⅰ型胶原的分泌,有利于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纤维环。
葛灵张宁任永信胡志毅宋李军秦晓东张亮
关键词:椎间盘离心法
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进展被引量:15
2010年
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是脊柱手术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由Turnbull最早于1953年报道,发生率在0.7%~2.8%,一般于术后4周左右发病.可发生存任何对椎间盘有创操作中。目前认为术后椎间隙感染是术中细菌的直接播种所致,多数可通过有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获得治愈、但椎间盘为无血供组织,治疗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笔者就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抗感染治疗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张亮张文捷赵春明倪斌
关键词:抗感染治疗腰椎少见并发症脊柱手术有创操作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讨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采用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髋内翻、下肢短缩,无钢板螺钉滑脱、折断,无加压钉穿出股骨头、位置不良等并发症,患肢功能优良率为94.4%。结论: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蔡斌张亮张文捷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LCP内固定术
胫骨下端螺旋形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延及中段的骨折
2010年
目的 探讨应用胫骨下段螺旋形接骨板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骨折的固定技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9年2月应用胫骨下段螺旋形接骨板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9~65岁(平均38岁),总结其手术方法并对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显示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好6例,优良率为87%.结论 应用胫骨螺旋形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的骨折简单有效,创伤小.
张文捷任先军赵春明于情张亮
关键词:肩骨折肱骨骨折
尿毒清颗粒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肾功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肾功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69例。常规组采用碳酸司维拉姆治疗,试验组采用尿毒清颗粒联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FGF23、胎球蛋白A、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iPTH)及血磷、钙、钙磷乘积、hs-CRP、肾功能、贫血三项的差异,评估2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S)评分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FGF23、胎球蛋白A、iPTH及血磷、钙、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血磷、钙磷乘积、FGF23均降低(P<0.05),胎球蛋白A升高(P<0.05),iPTH、血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血磷、钙磷乘积、FGF23均低于常规组(P<0.05),胎球蛋白A高于常规组(P<0.05),iPTH、血钙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CA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CACS评分均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CAC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前hsCRP、肾功能、贫血三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血肌酐(blood creatinine,Scr)、铁蛋白、尿毒氮(urea nitrogen,BUN)、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均降低,维生素B_(12)、叶酸均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hsCRP、铁蛋白、肾功能指标均低于常规组,维生素B_(12)、叶酸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尿毒清颗粒联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可降低血磷、钙磷乘积等水平,改善肾功能,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程,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徐晓宏卞帅博董金山张亮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高磷血症肾功能
胫骨远端外侧螺旋形钢板治疗肱骨近中段骨折
2011年
目的:探索应用胫骨远端外侧螺旋形钢板治疗成年人肱骨近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此方法治疗肱骨近中段骨折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全部患者骨性愈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2%。结论:胫骨远端外侧螺旋型钢板是一种治疗成年人肱骨近中段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
张亮张文捷赵春明于情张威
关键词:肩骨折肱骨骨折
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8
2012年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张文捷张亮赵春明张威黄爱兵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内固定器
Quadrant微创可扩张工作通道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微创可扩张工作通道下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结果本组获得随访6~15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临床效果评定:优1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8.5%。结论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疗效高、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赵春明杨惠林张文捷张亮黄爱兵
关键词:QUADRANT通道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
旋转式生物反应器内构建组织工程髓核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RCCS)对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髓核的影响.方法 将兔髓核细胞体外扩增至第3代,以3×107/ml的浓度接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无纺网支架上.实验组在RCCS内培养,对照组静态培养.培养4周后取出细胞与支架复合物,行大体标本观察、扫描电镜、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定量测定糖胺聚糖(GAG)及DNA含量.结果 旋转式生物反应器下构建的组织工程髓核的厚度、大小及组织弹性好于对照组,实验组GAG、DNA含量分别为(211.0±10.9,13.3±2.1),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152.0±14.4,7.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转式生物反应器能促进椎间盘髓核细胞Ⅱ胶原及糖胺聚糖的合成分泌,有利于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张文捷张亮赵春明张宁
关键词:椎间盘生物反应器生物医学工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