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凯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多层螺旋CT对成人活体肾筋膜向上附着的解剖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成人活体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探讨肾筋膜向上的附着关系以及肾周间隙向上的通连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0~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例121例,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及西门子双源多层螺旋CT机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在飞利浦及西门子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及三维重建,观察肾筋膜的显示情况、肾筋膜向上的附着情况及肾周间隙的上方通连关系。结果肾筋膜的上方附着:右侧肾筋膜前层与腹膜的融合位置均在肾上极以下。左侧肾筋膜前层在肾上极以上与腹膜融合,占27.3%(33/121),左侧肾筋膜前层在肾上极以上外侧与脾脏表面腹膜融合,内侧与膈下筋膜融合,占19.8%(24/121),左侧肾筋膜前层在肾上极以下与腹膜融合,占52.9%(64/121),在总体上呈内高外低趋势。肾筋膜后层与膈下筋膜的融合位置均位于肾上极以下,表现为外高内低。肾周间隙向上的通连关系:双侧肾筋膜前后层在肾脏上方均未见融合。肾周间隙在右侧向上与肝裸区通连,在左侧约80.2%(97/121)向上与腹膜外间隙通连,约19.8%(24/121)左侧肾周间隙外侧与腹膜外间隙通连,而内侧止于膈下。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能较好的观察肾筋膜向上的附着情况,以及肾周间隙向上的通连关系。
- 漆锐周翔平陈卫霞余建群李真林廖凯
- 关键词:肾筋膜肾周间隙多层螺旋CT
- 80Kv、270mgI/ml造影剂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脏三维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 廖凯
- 80Kv、270mgI/ml造影剂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脏三维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 廖凯
- 高速率生理盐水联合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三低”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高速率生理盐水联合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High-Strength 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H)算法对“三低”(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低对比剂注射速率)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于我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以4.5 mL/s的速率注射50 mL对比剂,以3.0 mL/s的速率注射40 mL生理盐水,采用120 kVp,使用60%自适应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Reconstruction-V,ASIR-V)算法重建;B组以3.0mL/s的速率注射30mL对比剂,以3.0mL/s的速率注射40mL生理盐水,采用80 kVp,使用60%ASIR-V算法重建;C组以3.0 mL/s的速率注射30 mL对比剂,以5.0 mL/s的速率注射40 mL生理盐水,采用80 kVp,使用DLIR-H算法重建。比较3组图像间的CT值、图像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及CT剂量长度乘积,比较3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 3组图像的CT值、SD值、SNR及C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在上腔静脉处CT值低于A、B组,其余各目标血管CT值、SNR及CNR均高于A、B组。C组各目标血管SD值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的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较A组分别降低了55%、54%、40%。3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与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低”技术下高速率生理盐水联合DLIR-H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不仅能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当的图像质量,还可以使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和对比剂注射速率均明显减少。
- 樊敏袁元程巍廖凯杨行王思梦李真林
- 关键词:生理盐水低剂量CT血管造影
- 能谱CT多参数成像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图像质量的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7日~2月20日确诊为COVID-19的15例患者胸部能谱CT影像学资料,共发现53处磨玻璃样病灶(磨玻璃结节组),23处实性病灶(实性结节组)。使用患者能谱CT的原始数据分别重建混合能量图像、最佳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像,在三种图像同一位置以相同大小(ROI)测量病灶的CT值(水基图测量水值)、相邻正常肺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三种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分。结果磨玻璃样病变与实性病变在混合能量、最佳单能量和水基图上SD值、SNR和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磨玻璃样病变在水基图上主观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病变在最佳单能量图和水基图主观评分高于混合能量图(各P<0.05)。结论能谱CT多参数成像通过重建最佳单能量图像和水基物质图像,可有效降低图像背景噪声,提高CT图像质量,尤其水基物质图像对提高COVID-19磨玻璃样病变图像质量的优势更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李万江文雨婷李真林帅桃廖凯羊丹潘雪琳余建群
- 关键词:能谱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图像质量
- 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双低剂量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DLIR-H)算法较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改善双低剂量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低剂量A组及常规剂量B组,每组35例。A组采用80 kVp,对比剂45 ml,使用DLIR-H算法重建;B组采用100 kVp,对比剂60 ml,使用60%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重建。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主动脉弓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大脑中动脉起始处的CT值、SNR及CNR均大于B组(P<0.05),图像噪声均小于B组(P<0.05),A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对比剂用量显著低于B组。结论与常规剂量结合60%ASIR-V算法相比,双低剂量结合DLIR-H算法能进一步提高头颈部CTA的图像质量,提高头颈部CTA检查的安全性。
- 樊敏袁元程巍李真林廖凯
- 关键词:X线计算机
- 256排多层螺旋CT行头颈血管联合主动脉“一站式”扫描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联合主动脉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检查头颈血管和胸腹血管患者4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A、B两组,A组进行CT头颈血管和胸腹部血管的一站式扫描;B组分别行头颈血管CT扫描和胸腹部血管CT扫描。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B组CT血管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A、B 2组血管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腹主动脉以及髂总动脉的CNR及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及颈总动脉CNR和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NR均高于A组,B组SD均低于A组;2组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4.70±10.62)m L]对比剂使用剂量和B组[(146.10±12.48)m L]对比剂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7,P=0.000)。结论:头颈血管联合胸腹部血管扫描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需求,减少患者检查次数和对比剂的使用量,优化检查流程。
- 王紫薇帅桃廖凯庆浩何邱田李真林
- 关键词:脑动脉颈动脉主动脉X线计算机
- 宽体探测器CT冠脉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一站式”扫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初步探讨宽体探测器CT冠脉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一站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患者CTA资料,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CTA成像,疑心脑血管累及后再次行心脑血管联合成像,B组行冠脉CTA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A"一站式"检查,对2组扫描获得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及检查耗时。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M1段、颈总动脉、椎动脉V4段、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主动脉根部、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的CT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sie ratio,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比剂使用量较A组减少约45%,检查耗时较A组减少约5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一站式"联合扫描,可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冠脉、头颈及主动脉血管图像,操作简便,耗时短,对比剂用量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帅桃游永春李万江廖凯李真林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主动脉血管
- 定量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对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评估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定量CT(Q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与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参加西南自然队列研究的受试者439例,将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段(每隔10岁为1组)分4组,比较每组腰椎BMD,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两组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和QCT参数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各项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腰椎BMD与各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BMD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BMD随年龄增大逐渐降低。男性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骨量正常组,甘油三酯(TG)和皮下脂肪(SFA)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腹内脂肪(VFA)和总脂肪(TFA)都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男性腰椎BMD与年龄、HDL-C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BMI)、TG、SFA呈正相关(P<0.05),女性腰椎BMD与年龄、HDL-C、VFA、TFA均呈负相关(P<0.05)。年龄和HDL-C是男性腰椎BMD异常的危险因素,BMI是其保护因素,年龄和VFA是女性腰椎BMD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腹部脂肪堆积和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中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 杨行廖凯夏春潮刘江山窦青瑜李真林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腹部脂肪血脂
- 高时间分辨率16cm宽体探测器CT在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A联合扫描中的可行性研究
- 李万江帅桃廖凯李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