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鹏飞

作品数:55 被引量:21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介入
  • 21篇静脉
  • 15篇肝移植
  • 14篇动脉
  • 13篇术后
  • 13篇门静脉
  • 12篇介入性
  • 11篇移植术
  • 11篇移植术后
  • 11篇放射学
  • 11篇肝移植术
  • 11篇肝移植术后
  • 8篇栓塞
  • 8篇门静脉高压
  • 8篇介入治疗
  • 8篇静脉高压
  • 7篇曲张
  • 7篇细胞
  • 6篇食管
  • 6篇门体分流

机构

  • 5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55篇庞鹏飞
  • 46篇姜在波
  • 46篇单鸿
  • 36篇朱康顺
  • 32篇李征然
  • 30篇钱结胜
  • 29篇黄明声
  • 28篇关守海
  • 15篇李名安
  • 13篇孟晓春
  • 11篇张有用
  • 11篇何可可
  • 10篇周斌
  • 9篇陈俊伟
  • 6篇易述红
  • 5篇吴春
  • 5篇王劲
  • 4篇陆敏强
  • 4篇李丹
  • 4篇于春鹏

传媒

  • 7篇当代医学
  • 7篇介入放射学杂...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第八届中国介...
  • 1篇江苏省第六次...
  • 1篇2014年器...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介入治疗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移植术后(劈离式肝移植2例,活体肝移植3例)发生HVO,实施支架植入(4例)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介入技术要点。结果介入治疗3例采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入路,2例采取右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造影显示HVO发生在肝左或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口3例,在肝总静脉与肝右静脉吻合口2例。5例介入治疗均成功,介入术后肝静脉与右心房间压力梯度从(15.4±5.6)mmHg下降到(1.9±1.2)mmHg。术后随访9~482d,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术后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术前明显升高的血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前伴有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的2例术后腹水均缓解,消化道出血停止。结论HVO是肝移植术后少见并发症,危害严重,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朱康顺关守海何可可钱结胜易述红庞鹏飞李征然姜在波陆敏强单鸿
经桡动脉置入冠脉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经左侧桡动脉置入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6例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患者。狭窄发病于肝移植术后6~110d,平均47d。2例患者因右侧股动脉入路置入支架失败改用左侧桡动脉入路,4例患者参考术前CTA直接经左侧桡动脉入路置入支架。合并肝动脉血栓的1例患者置入支架前使用尿激酶50万u溶栓治疗。合并肝内胆道扩张的2例患者同时行胆道穿刺引流术。结果6例患者支架置入均成功,1例合并肝动脉血栓患者溶栓成功,2例合并肝内胆道扩张患者胆道穿刺引流成功。术后随访36~148d,中位时间76d。随访期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支架狭窄,6例置入支架均通畅,各项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经桡动脉置入冠脉支架能够有效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
庞鹏飞姜在波钱结胜朱康顺关守海李征然何可可单鸿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狭窄冠状动脉支架
远红荧光蛋白报告基因mKate2对肝癌细胞的标记及荧光成像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制备远红荧光蛋白报告基因mKate2慢病毒,用于标记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进行体外的细胞荧光成像,为肿瘤的活体荧光成像示踪提供基础.方法 以pmKate2-N质粒为模板,将mKate2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3/V5-DEST;pLenti6.3-mKate2表达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并测定慢病毒的活性滴度;mKate2慢病毒以病毒感染复数(MOI)=6感染HepG2 96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法(FACS)检测感染效率;收集2×106个mKate2-HepG2细胞,通过光学成像系统进行荧光成像,确定最佳成像参数.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mKate2基因序列正确,无突变或缺失;mKate2慢病毒的活性滴度为1.6×106TU/ml;mKate2慢病毒感染HepG2 96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FACS检测显示mKate2的阳性率为93.8%±0.4%;激发光(530±15)nm和发射光(710±28)am为对mKate2-HepG2细胞进行荧光成像的最佳参数.结论 慢病毒能够介导远红荧光蛋白报告基因mKate2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高效标记,并且mKate2标记的HepG2能够进行体外细胞荧光成像,可以用于下一步的活体肿瘤示踪研究.
李丹沈敏张波李征然庞鹏飞朱康顺王劲黄明声孟晓春单鸿
关键词: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的化疗栓塞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介入化疗栓塞在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例原发性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且失去外科治疗机会的患者接受1次或多次TACE治疗(平均每例2.28次)。通过治疗后的影像学资料判定治疗反应,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患者生存率。结果12例中7例(58.3%)肿瘤体积缩小≥30%。然而,在随访期间有11例(91.3%)出现了肝内或肝外新发病灶。移植后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7.1%、47.6%和17.9%;复发后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50%和31.3%。结论对于原发性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且失去外科切除机会的患者,介入化疗栓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肿瘤生长。
周斌李征然钱结胜朱康顺姜在波关守海黄明声庞鹏飞单鸿
关键词:化疗栓塞肝细胞癌复发肝移植
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导致缺血型胆管损伤的治疗
2009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导致缺血型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导致胆管损伤,接受肝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处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成功植入12枚冠脉支架,5例单独采用胆道ERCP引流,3例采用PTCD,3例ERCP疗效欠佳后改用PTCD。随访4个月至4年,6例死于感染,其中5例1年内死亡,3例再次接受移植,2例生存至今。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导致缺血型胆管损伤总体疗效欠佳。肝动脉支架联合胆道长期引流可延长移植物存活期,为再次肝移植提供机会。
钱结胜姜在波朱康顺关守海庞鹏飞单鸿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狭窄
自身免疫性肝炎致肝硬化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致肝硬化的MRI诊断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为AIH所致肝硬化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3例)并行MR 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2例行肝穿刺活检,2例经1~2年随访,分析其MRI表现并与病理、肝功能分级对照。结果 (1)肝脏形态学改变:5例(ChildB、C级)全肝萎缩。3例(Child C级)肝脏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结节形成,可见结节融合,横径最大约为53mm,结节信号表现多样,但在DWI上均呈低信号,部分结节增强后可见强化,随访后强化信号消失。(2)继发门静脉高压改变:除1例(Child A级)无明显继发门静脉高压表现,余6例门静脉主干增粗、胃底及脾静脉延长迂曲。7例脾均增大,2例(Child C级)脾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其中1例伴有脾梗死。3例(Child C级)腹腔积液形成。(3)其他:1例(Child A级)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改变。肝穿刺病理结果符合AIH致肝硬化表现。结论 AIH致肝硬化的MRI表现特点为: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加重,肝脏形态学及继发门静脉高压改变随之加重;全肝萎缩,肝左外叶及尾状叶的代偿性增大少见;肝硬化结节形态、信号改变多样,癌变罕见;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较少伴有淋巴结肿大。MRI可作为AIH致肝硬化的有效检查手段。
吴春王劲廖碧红姜在波朱康顺关守海钱结胜李征然庞鹏飞何炳均单鸿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磁共振成像
介入治疗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报道
病例回顾 43岁男性患者,既往有乙肝肝硬化病史6年余,因反复黑便、血便于2014年11月24日急诊入院,患者先后接受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胃底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术、腹腔动脉造影术、结肠镜检查、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查术...
罗骏阳庞鹏飞张有用姜在波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门静脉高压症异位静脉曲张门体分流术
经桡动脉途径覆膜支架隔绝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被引量:2
2008年
患者男,52岁。上段食管癌切除术后1个月余,肿瘤复发合并伤口感染继发伤口大出血,右上纵隔血肿。再次手术探查发现肿瘤侵及右锁骨下动脉并导致出血,给予缝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离断分支血管,修补出血口,伤口仍有持续少量出血,血红蛋白降至7g/L。第2次术后7d再行第3次手术清创修补锁骨下动脉,仍不能止血,持续少量出血至第3次手术后第3天。由于患者不能耐受第4次手术,决定介入治疗。
于春鹏姜在波庞鹏飞明建中单鸿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覆膜支架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
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接受介入治疗的76例肝移植术后ITBL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按胆道造影表现分为3组:肝门区狭窄组(28例),肝内多发狭窄组(42例),胆汁瘤组(6例)。治疗方式包括单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PTBD配合球囊扩张、PTBD配合球囊扩张及胆道内支架术。引流方式包括胆道外引流及胆道内外引流。术后随访并观察疗效及胆道并发症。结果 76例患者的PTBD首次成功率为97%(74/76)。介入治疗的总体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为21%(16/76)、51%(39/76)、28%(21/76)。其中,肝门区狭窄组治愈10例(36%),好转16例(57%),无效2例(7%),治疗有效22例(93%);多发性狭窄组治愈6例(14%),好转21例(50%),无效15例(36%),治疗有效27例(64%);胆汁瘤组好转2例(2/6),无效4例(4/6)。肝门区狭窄患者的疗效优于多发性狭窄患者(P<0.05),多发性狭窄患者的疗效优于胆汁瘤患者(P<0.001)。引流管期间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其中外引流及内外引流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13/64)及67%(8/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TBD是治疗肝移植术后ITBL的安全、有效手段之一。结合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采用胆道外引流可显著降低胆道感染发生率。
李名安黄明声姜在波钱结胜李征然张有用庞鹏飞单鸿
关键词:肝移植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在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疗效。方法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23例,其中吻合口狭窄7例,肝门区狭窄6例,多发性狭窄10例。确诊后均行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术前均给予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同时对狭窄部位配合球囊扩张,胆道引流持续6个月。支架选用胆道塑料支架(内涵管,18例)或金属管(5例),支架术后继续放置引流管行胆道引流1周。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14例(61%),复发9例(39%)。其中置入胆道内涵管18例,12例治愈(67%);置入金属支架5例,2例治愈。7例吻合口狭窄患者,6例治愈;6例肝门区狭窄患者,4例治愈;10例多发性狭窄患者,4例治愈。结论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是一种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可使大部分胆管狭窄患者脱离引流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名安姜在波钱结胜黄明声李征然刘涛庞鹏飞张有用单鸿
关键词:肝移植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