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图像
  • 2篇CT图像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现
  • 1篇硬币病变
  • 1篇内线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疾病
  • 1篇小叶
  • 1篇螺旋CT
  • 1篇螺旋CT诊断
  • 1篇煤工
  • 1篇煤工尘肺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 1篇结节
  • 1篇溃疡
  • 1篇溃疡性

机构

  • 3篇北京丰台医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4篇崔平
  • 2篇关春爽
  • 2篇孙应实
  • 1篇卢涛
  • 1篇李雪丹
  • 1篇李忠辉
  • 1篇马大庆
  • 1篇柳玮华
  • 1篇陈步东
  • 1篇高鹏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煤工尘肺小叶内线影HRCT与病理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估煤工尘肺患者离体肺标本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上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52例煤工尘肺标本尸检新鲜离体肺标本通过改良Heitzman法进行固定。充气状态肺标本进行HRCT冠状位及橫轴位扫描。2位有经验的胸部影像医师独立读片。评估参数包括小叶内线影、微小结节、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影。根据HRCT上感兴趣区,做组织学切片,进行影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结果:52例肺标本,31例纳入研究范围。在橫轴位CT上,仅有16.1%的病例分布在支气管血管周围,38.7%的病例分布在胸膜下。在冠状位CT上,上肺区分布的仅有16.1%。小叶内线影的伴随征象中微小结节和增厚的小叶间隔(100%)是最常见的,其次是磨玻璃密度影(83.9%)和肺气肿(80.6%)。HRCT上小叶内线影与增厚的肺泡间隔一致,组织病理学上肺泡间隔内可见煤斑、炎症细胞、肿瘤细胞或渗出液等。结论:煤工尘肺小叶内线影可以由多种病理基础造成,小叶间隔增厚是小叶内线影最常见的伴随征象。
关春爽马大庆崔平陈步东张岩松柳玮华
关键词:尘肺
在薄层及后处理CT图像上观察肺叶间裂的影像表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在薄层正常肺CT及后处理图像上对叶间裂的影像解剖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正常或基本正常肺CT,在横断位CT及多平面重组冠状位、矢状位CT及最大密度投影CT上观察叶间裂及不完整叶间裂的形态表现,对不完整叶间裂进行分型并确定缺失部位。统计分析应用SPSS 17.0。结果:三种叶间裂均完整的病例仅占20.72%。不完整叶间裂包括42.94%左斜裂,38.74%右斜裂及56.46%水平裂。93.70%不完整叶间裂缺失部位为肺门及纵隔旁。在薄层横断位CT上,表现为线影的叶间裂包括94.29%左斜裂和71.47%右斜裂,而82.58%水平裂表现为高密度带影。所有叶间裂在矢状位及冠状位CT上均表现为线影。在不完整叶间裂分型中常见类型包括左斜裂Ⅰ型、Ⅱ型,右斜裂Ⅰ型、Ⅲ型及水平裂Ⅰ型、Ⅳ型。结论:不完整叶间裂是常见变异。薄层CT扫描及后处理CT技术有助于准确识别肺叶间裂及其变异。
关春爽崔盾崔平高鹏
多平面重建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评价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9例SPN行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HRCT扫描及薄层冠状位、矢状位MPR重建。图像分析分为2种方法,方法A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轴位HRCT图像,方法B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薄层冠状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判断方法A和方法B对SPN基本形态和基本征象的评价有无不同。结果方法A和方法B对39例SPN基本形态和征象评价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螺旋CT结合轴位HRCT的方法将2例炎症误诊为肺癌,螺旋CT结合MPR图像则作出正确诊断。与MPR图像比较分析后发现,轴位图像未能真实显示病灶的基本形态。结论薄层MPR在显示SPN的基本征象方面同HRCT的作用相同、在评价SPN的基本形态方面优于单纯轴位CT。
崔平李忠辉孙应实
螺旋CT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的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检查结果 ,并行对照研究。结果 :CT表现 :肠壁轻度增厚 15例 ,粘膜面呈锯齿状 12例 ,肠壁分层 2例 ,肠系膜密度增高 2例 ,系膜淋巴结增大 2例 ,肠管变细、缩短、肠袋变浅或消失 11例。结论 :螺旋CT能提供传统双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以外的影像学信息 ,包括粘膜面、肠壁、肠管形态、肠系膜等的情况 ;三维重建在显示粘膜面、肠管的变形和病变的范围上有较大价值。
孙应实崔平李雪丹卢涛徐克1
关键词:螺旋CT溃疡性结肠炎胃肠道疾病CT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