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杰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鹤壁市病媒生物现状调查
- 2012年
- 目的了解鹤壁市病媒生物的现状。方法依据《河南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对蚊虫、苍蝇、蟑螂以及鼠类分别在采样点采用电动吸蚊器、诱蝇笼、粘捕盒以及捕鼠夹的方法进行病媒生物的密度以及种类监测。结果蚊虫以淡色库蚊为主,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密度以8月最高,平均密度为17.47只/人工小时。苍蝇以家蝇为主,占55%,密度以7月最高,达40.13只/笼,主要分布在农贸市场。蟑螂在鹤壁市不是主要的病媒生物。鼠类主要以小家鼠和褐家鼠多见,不同季节变化不大。
- 裴保河韩光亮岳晓杰
- 关键词:病媒生物监测综合防制措施
- 2018-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
- 2025年
- 目的 分析河南省鹤壁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识别优先防控病种,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2018-2023 年鹤壁市法定传染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利用简单季节指数法探索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季节分布特征。结果 共报告法定传染病 25 种 49 623 例,年均发病率 518.01/10 万;累计死亡 35 例,年均死亡率 0.37/10 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不含新冠病毒感染)发病呈下降趋势(χ2趋势=490.624,P<0.001),丙类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105.551,P<0.001)。受主要病种影响,不同传播途径发病率及构成比为呼吸道>肠道>血源及性传播>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与 2018-2019 年相比,2020-2023 年呼吸道、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均上升(χ^(2)=280.052,P<0.001;χ^(2)=20.045,P<0.001),而肠道、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均下降(χ^(2)=570.568,P<0.001;χ^(2)=146.903,P<0.001)。肠道、呼吸道、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分别为 5-8 月和 1 月、12 月-次年1 月、4-5 月。发病率前 6 位中的流行性感冒(10 岁以下占 61.81%)、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0 岁以下占 51.45%)、手足口病(5 岁以下占 93.59%)发病以儿童为主,乙肝(30~<60 岁占 65.68%)和肺结核(45 岁及以上占 53.18%)以中老年人发病较多,新冠病毒感染以 50 岁及以上人群(70.42%)为主。结论 2018-2023 年鹤壁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前相比,呼吸道、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均出现上升。
- 侯海梅陈伟岳晓杰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
- 2016-2020年河南省鹤壁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分析鹤壁市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鹤壁市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中鹤壁市医疗机构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鹤壁市共计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1 707例,其中淇滨区(4 033例,34.45%)报告最多;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男性5 714例,女性5 993例;各年龄组均有报告,以25~54岁年龄组为主,占40.03%;职业以农民为主(3 904例,33.35%);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11 563例,98.77%)。自述致病食品类别中粮食类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居前三(21.56%、21.01%、12.50%)。进食场所以家中(9 315例,79.57%)为主。997例进行病原学监测,检出阳性87例,阳性检出率8.73%,以诺如病毒为主(65例,74.71%),沙门氏菌检出22例(25.29%),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均未检出。结论 2016-2020年鹤壁市食源性疾病以夏秋季高发,农民和25~54岁年龄组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致病食品以粮食类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为主,进食场所以家中为主,病原体以诺如病毒污染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时段、环节及人群的食品安全监管和科普宣教,保障民众身体健康。
- 岳晓杰李金学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流行病学特征食品安全
- 2019—2022年鹤壁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鹤壁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做好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2年,按照河南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鹤壁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监测。结果2019—2022年共调查17308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正常检出率为61.5%,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5%、2.4%,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2%、17.3%,各年营养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79,P<0.05)。学生营养状况正常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_(趋势)=74.98,P<0.05),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30.12、118.76,P值均<0.05)。男生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5.1%、39.2%)均高于女生(2.7%、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44、194.77,P值均<0.05)。随着学段的上升,学生的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27.72、141.92,P值均<0.05)。城区学生消瘦检出率(5.2%)高于郊县(2.5%),超重肥胖检出率(31.6%)低于郊县(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69、78.63,P值均<0.05)。结论2019—2022年鹤壁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整体呈下降趋势,超重肥胖的比例持续升高。应重点关注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问题,加强合理膳食指导和营养干预。
- 付凯悦李金学岳晓杰
- 关键词:营养状况超重肥胖
- 2018-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 2025年
- 目的分析河南省鹤壁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百日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18-2023年鹤壁市百日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百日咳流行特征。结果2018-2023年鹤壁市共报告百日咳病例88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25/10万,其中2022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8.68/10万,鹤壁市人民医院报告68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86%(681/886)。3~<7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02.17/10万,不同年龄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7.884,P<0.05);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χ^(2)=7.150,P<0.05)。各年季节高峰不固定。结论2018-2023年鹤壁市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受监测意识影响较大,3~<7岁为高发人群。应采取措施,持续提高百日咳监测意识和监测敏感性。
- 陈艳霞李军岳晓杰付凯悦
- 关键词:百日咳发病率
- 鹤壁市18~45岁青壮年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变迁研究
- 2013年
- 1对象与方法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的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社区类型在全市选择2个城区居委会和两个郊区村,每个社区随机选择20户,共80户,调查户中的所有家庭成员均作为追踪调查对象。从1989年开始追踪该样本人群的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
- 李金学董胜华李棒棒王慧岳晓杰
- 关键词:青壮年膳食结构营养状况
- 鹤壁市2019年城乡44所中小学教学环境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鹤壁市城乡中小学教学环境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鹤壁市44所中小学各抽取6间教室,对其教学环境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鹤壁市44所中小学校监测结果:教室人均面积达标率61.4%、课桌椅分配符合率22.7%、黑板与前排课桌距离达标率59.1%;人均面积达标率,农村学校(83.3%)高于城镇(46.2%);黑板与前排课桌距离达标率,农村学校(83.3%)也高于城镇(42.3%);城镇教室黑板照度达标率(92.3%)高于农村(61.1%),课桌面照度达标率(96.2%)也高于农村(66.7%)。结论鹤壁市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指标有城乡差异,应重视并积极改善,以保护师生身体健康。
- 张杨岳晓杰
- 关键词:学校卫生教学环境卫生监测
- 2013-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油条/油饼中含铝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鹤壁市油条/油饼中含铝食品添加剂(以铝计)监测结果,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及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2022年鹤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417份油条/油饼样品中含铝食品添加剂(以铝计)的检出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22年鹤壁市共监测油条/油饼样品417份,铝含量最高为1.420 0 g/kg,中位数为0.2 080 g/kg,其中2013-2017年监测的油条/油饼样品中铝含量中位数均超过限量值;铝检出率为87.29%,铝含量超标率为54.20%,2013年超标率最高为95.00%,2022年最低为9.52%,不同年份间铝含量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67,P<0.001),且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45.285,P<0.001)。5个县(区)监测的油条/油饼样品中,淇滨区的样品中铝含量超标率最高为62.43%,淇县最低为37.78%,城区样品中铝含量超标率为60.73%,高于郊县的41.55%(χ^(2)=13.875,P<0.001);山城区、淇滨区的样品中铝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327 5 g/kg和0.272 0 g/kg)高于限量值。按照采样地点,街头摊点采集的样品铝含量超标率最高为85.71%,商店采集的样品中铝含量超标率最低为15.38%,不同地点采集的样品中铝含量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384,P<0.001);街头摊点和农贸市场采集的样品中铝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478 0 g/kg和0.349 5 g/kg)超过限量值。结论 2013-2022年鹤壁市油条/油饼中铝含量超标率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县(区)和流通环节仍存在较高风险隐患,需重点关注。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监管,鼓励含铝食品添加剂替代品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养成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饮食方式,保障食品安全。
- 岳晓杰李金学
- 关键词:铝添加剂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