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晨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结合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评价拉氧头孢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拉氧头孢在当前剂量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应用拉氧头孢钠治疗的84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38例)和早产儿组(46例)。均采用拉氧头孢30 mg/kg,间隔12 h静脉注射,拟定疗程均为7~14 d。分析治疗过程期间患儿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结合群体药代动力学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拉氧头孢在本组患儿中的药物半衰期约为2. 95 h。足月儿组应用拉氧头孢白细胞计数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2±6)×10~9/L比(18±8)×10~9/L](P=0. 011),早产儿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10~9/L比(11±4)×10~9/L](P=0. 396)。2组患儿C反应蛋白治疗第5天后均较治疗第1天明显降低[足月儿组:(1. 3±0. 6) mg/L比(15. 1±13. 2) mg/L,早产儿组:(1. 7±1. 0) mg/L比(18. 4±15. 6) mg/L](均P <0. 001),且均降至正常(<10 mg/L)。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见皮疹、腹泻、肝肾功能损伤等情况,尤其未见明显出血倾向发生。结论目前临床应用拉氧头孢(30 mg/kg,间隔12 h静脉注射)的药物半衰期为2. 95 h,针对敏感细菌有效,足月儿与早产儿对拉氧头孢的治疗均有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寇晨韩冬李兆娜刘尊杰张亚南高正平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拉氧头孢群体药代动力学
- 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目前关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尤以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现总结国外对于该药的临床进展,以方便我国快速开展该药物的临床治疗。
- 寇晨马建荣
- 关键词:咖啡因早产儿
- 某院产科2019~2022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producing Enterobacter)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耐药菌之一,在产科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调查某院产科2019~2022年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ESBLs)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某院产科2019~2022年间的临床样本数据,包括血液、尿液和分泌物等。通过常规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筛选出产ESBLs肠杆菌的菌株。采用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及梅里埃VITEK 2 COMPACT仪器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评估耐药性。结果产科共筛选出152株产ESBLs肠杆菌菌株。这些菌株主要来源于产科患者的胎盘子母面以及伤口分泌物等样本。其中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59.9%的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显示耐药性,35.5%对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药物耐药,但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仅为0.01%;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73.4%的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21.5%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在磺胺类抗生素中,53.9%的菌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结论某院产科2019~2022年产ESBLs肠杆菌的分布较为广泛,且这些菌株普遍存在耐药性。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医生应谨慎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案,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并进行合理的药物使用与监测,以减少产ESBLs肠杆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 高阳杨冬梅李幽然寇晨
- 关键词:产科耐药性
- 在多功能培养箱内的婴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多功能培养箱内的婴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该装置可对培养箱内通气患儿的气管插管进行有效的辅助定位。该装置包括一固定架,固定架有两腿部和一横梁;两腿部的底端紧固于培养箱的侧板上;在横梁上放置两个卡位游标,相...
- 寇晨魏宁宁张巍
- 文献传递
- 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构建母亲产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预测模型
- 2025年
- 目的探讨母亲产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以提高新生儿感染风险的早期评估和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且出现产时发热产妇及活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新生儿生后是否出现感染为观察结局,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对胎龄和出生体重进行匹配,建立母亲产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预测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进行模型评价与验证。结果共纳入3269名产妇及3212例活产新生儿,其中591例新生儿生后因感染住院治疗。通过PSM法匹配208对新生儿后,两组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OR=1.885,95%CI:1.123~3.166)、B族链球菌(GBS)阳性(OR=4.443,95%CI:2.156~9.156)和胎粪污染(OR=3.137,95%CI:1.104~8.910)是母亲产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和0.711,校准曲线中,训练集的拟合优度检验(χ^(2)=4.917,P=0.766)和验证集的拟合优度检验(χ^(2)=0.130,P=1.000),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和一致性。结论建立基于PSM方法的母亲产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预测模型,通过收集易获取的临床指标进行早期判断,适合临床应用,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 程序赵雪臻寇晨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
- 蒙特卡罗模拟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初始给药方案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初始给药方案,为临床合理制定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药物说明书,制定18种不同初始给药方案,结合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敏感折点,运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不同给药方案的目标获得概率(PTA)。所有患儿均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00 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1 h的给药方案,拟定疗程为7~14 d。分析治疗期间患儿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当MIC=0.25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90%;当MIC=2 mg/L时,除所有每12小时1次给药方案外,其余给药方案PTA>90%;当MIC=16 mg/L时,当前制定的给药方案均不能满足PTA>90%。本研究共纳入33例患儿,其中新生儿宫内感染9例、新生儿肺炎24例。治疗后临床评估有效为33例,症状缓解时间为(1.2±0.6)d,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01),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初始给药方案应为100 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1 h。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给药方案针对敏感细菌治疗有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韩冬寇晨李兆娜刘尊杰高正平
- 关键词:新生儿细菌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蒙特卡罗模拟
-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优化注射用拉氧头孢钠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初始给药方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注射用拉氧头孢钠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初始给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2017年制定的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标准,明确注射用拉氧头孢钠对敏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敏感折点,结合拉氧头孢钠的药品说明书,制定15种不同MIC的初始给药方案,应用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10000例“真实患者”的获得目标概率(PTA),优化获得最佳的初始给药方案。结果:注射用拉氧头孢钠对敏感菌的敏感折点为MIC≤8μg/mL。当MIC=1μg/mL,所有给药方案PTA>90.0%;当MIC=2μg/mL,除“40 mg/(kg·d)分2次给药,50 mg/(kg·d)分2次给药”方案外,其余给药方案PTA>90.0%;当MIC=4μg/mL,“每天4次所有剂量、80 mg/(kg·d)分3次给药、70 mg/(kg·d)分3次给药、60 mg/(kg·d)分3次给药”共8种给药方案PTA>90.0%;当MIC=8μg/mL,仅“80 mg/(kg·d)分4次给药、70 mg/(kg·d)分4次给药”两种给药方案PTA>90.0%;当4μg/mL≤MIC≤8μg/mL,同一给药剂量下,不同给药频次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MIC≤2μg/mL,同一给药剂量下,不同给药频次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推荐“60 mg/(kg·d)分2次给药”为注射用拉氧头孢钠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初始给药方案。
- 寇晨韩冬张亚南高正平
- 关键词: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蒙特卡洛模拟
- 一种新生儿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生儿科用呼吸机自动吸痰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端面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箱体的前端面分别设置有启动开关与吸力调节器,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储存罐,所述罐盖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吸痰管的一端安装有保护套,...
- 寇晨
- 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附22例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真菌败血症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病时间为生后2~39 d;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16例、呼吸暂停16例、血氧波动18例、心率增快15例、腹胀5例、末梢循环欠佳15例;出现血小板减少13例,C反应蛋白增高14例。血培养结果为白色念珠菌6例,近平滑念珠菌16例。治疗首选氟康唑22例,加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3例,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2例。结论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培养真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真菌败血症的金标准,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氟康唑为治疗真菌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 李兆娜寇晨王淑荣韩冬刘尊杰仝净净张亚南王萍
- 关键词:真菌败血症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氟康唑
- 超早产儿低Apgar评分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建立超早产儿生后发生低Apgar评分的早期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超早产儿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生后是否发生低Apgar评分为结局变量,选取17个临床指标为预测变量。在训练集内应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最终预测因子进入最终模型,并应用验证集对最终模型进行校准度、区分度和临床决策曲线的评价。结果共纳入169例超早产儿,训练集117例,验证集52例。训练集经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后,将性别、胎儿宫内窘迫、受孕方式及分娩时间4个指标纳入最终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均有较好的校准曲线,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1,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60.5%,外部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704。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在2%~75%的阈值范围内对判断超早产儿生后发生低Apgar评分的受益更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度,可作为预测超早产儿生后低Apgar评分的参考工具。
- 高正平赵雪臻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