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宫鹏

作品数:101 被引量:2,383H指数:2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医药卫生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4篇遥感
  • 11篇气候
  • 9篇制图
  • 8篇土壤
  • 8篇气候变化
  • 8篇黄河三角洲
  • 7篇遥感制图
  • 6篇湿地
  • 6篇土地利用
  • 6篇土壤盐
  • 6篇分辨率
  • 6篇LANDSA...
  • 5篇地表
  • 5篇地表覆盖
  • 5篇盐分
  • 5篇土壤盐分
  • 5篇健康
  • 5篇MODIS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48篇中国科学院
  • 47篇清华大学
  • 3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4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遥...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加州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国家卫星海洋...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国家基础地理...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教育部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00篇宫鹏
  • 8篇程晓
  • 7篇王红
  • 6篇黄华兵
  • 6篇牛振国
  • 6篇梁璐
  • 6篇陈晋
  • 5篇翁永玲
  • 5篇蔡闻佳
  • 5篇俞乐
  • 5篇徐冰
  • 4篇刘高焕
  • 4篇王显威
  • 4篇李丛丛
  • 4篇应清
  • 4篇郑姚闽
  • 4篇罗勇
  • 4篇刘臻
  • 3篇覃志豪
  • 3篇居为民

传媒

  • 20篇科学通报
  • 18篇遥感学报
  • 9篇中国科学:地...
  • 3篇遥感信息
  • 3篇地理信息世界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科技导报
  • 2篇地理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一号小卫星MTF在轨测量与图像复原被引量:13
2007年
卫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在轨测试是监测卫星平台及其遥感器在轨运行情况和性能衰减程度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相机,研究利用边缘地物法进行MTF在轨监测,并基于MTF测试结果,采用维纳滤波法对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图像进行复原。结果表明NW向和NE向两个方向的MTF差别不大,在这两个方向上LSF的半带宽分别为3.75和4.35个像元。根据所计算得到的MTF值对图像进行复原可以明显提高北京一号小卫星图像清晰度以及边界信息。
吴昀昭宫鹏
关键词:调制传递函数MTF图像复原北京一号小卫星DMC
用中国环境减灾卫星1号数据评估日本仙台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淹没区被引量:7
2011年
地震对平坦地区引起的损失用中等分辨率的卫星数据比较难于辨认。但是,2011-03-11在日本仙台发生的9.0级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海啸造成日本东北部近海岸带的低洼陆地巨大的淹没损失。如果能及时获取当时海啸淹没的遥感影像,应该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淹没区制图。但是,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料仅仅是地震发生以后3天的中国环境减灾卫星1号的多光谱成像数据,
宫鹏张晗张海英梁璐王雷
关键词:卫星数据中国环境淹没区大地震海啸减灾
用光谱反射率诊断小麦水分状况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3
2000年
用地物光谱仪对大田内110个小麦叶片进行了光谱反射率测试, 采用光谱归一化技术对小麦叶片的光谱特征吸收峰深度和面积进行定量描述和计算, 同时测定了小麦叶片的相对水分含 量. 研究发现小麦叶片相对水分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在1 450 nm附近水的特征吸收峰深度和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通过光谱反射率可以诊断小麦缺水状况. 对基于地物光谱仪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提出开发小麦水分活体定量测定的可行性技术.
田庆久宫鹏赵春江郭晓维
关键词:小麦叶片反射率
对《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中的偏差》一文的回应被引量:13
2012年
基于我国国情,我们提出湿地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价方法,利用目前在国家尺度层面可以获取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数据和全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对我国91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做了初步评价[1],有一定的科学价值[2]和现实意义[3].杨军等人[3]根据国际上提出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体现了作者基于全球学术视角、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科研见解.
郑姚闽牛振国宫鹏
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保护区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传染病时空传播与流行规律”研究成果综述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项目在传染病流行病学数据整合及其共享分析技术平台建设、血吸虫病时空动态传播的多尺度定量化模型、血吸虫病时空传播和动态预测模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分布与传播规律、生态流行病学、传播风险预测等方面取得的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
方立群马家奇周晓农姜庆五宫鹏曹务春
关键词:传染病现代信息技术
全球地表覆盖高分辨率遥感制图被引量:91
2011年
全球地表覆盖分布及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估、地理国情监测、宏观调控分析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信息。国际上现有全球五套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1 km或300 m,数据精度、分类体系、时空分辨率等均存在不足。为了满足全球变化研究与地球模式模拟的需求,应该研制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更符合全球变化需要、精度较好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本文简要介绍了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情况和数据产品的不足,讨论了对新一代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需求,介绍了我国研制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863重点项目。
陈军陈晋宫鹏廖安平何超英
关键词:全球变化研究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
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新奥尔良市西侧海岸线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卡特里娜飓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给路易斯安那州周围的海岸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对海岸线进行连续观测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用于定量评估飓风对海岸的破坏,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飓风对海岸的破坏过程.本文选取新奥尔良西侧一段约180 km的海岸线为研究区,综合使用美国陆地卫星时间序列和验潮站的水位数据得到飓风前后的海岸线变化率.提取不同时期的海岸线,然后进行速率估算和变化检测.结果表明,飓风登陆前后,海岸线位置和变化速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卡特里娜飓风之前,研究区有39.42%的海岸线向海洋推进,60.58%的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海岸线平均变化速率为?2.53 m/a;而之后有26.73%的海岸线向海洋推进,73.27%的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海岸线平均变化速率为?3.58 m/a.卡特里娜飓风给海岸造成了很大破坏,86.57%的海岸在卡特里娜飓风中受到严重侵蚀,研究区海岸线向陆地平均移动14.91 m.计算结果表明遥感技术确实能够有效估算出飓风前后的海岸线变化.其结果可用于评估飓风对海岸的影响,为灾后重建提供基础信息,也可以用于研究飓风对海岸的破坏机理.本文显示了对地观测技术在灾害评估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徐南宫鹏
关键词:卡特里娜飓风海岸线遥感技术变化检测
卫星动态观测数据揭示中国地表色调分布及时序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对2001年—2010年的MODIS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时空聚类,得到2001年—2010年8天合成的色调信息,并初步分析了中国地表色调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地表主色调主要由代表植被的绿色、裸土的褐色、裸土与植被混合的黄色、水体的蓝色以及冰雪的白色这5种颜色组成。分布在西北地区的褐色在一年中4个季节都为主色调。NDVI值较低的绿色光谱簇在春秋冬3个季节都为主色调,分布在南方的热带、亚热带针叶林以及灌木区。NDVI值较高的绿色光谱簇只在夏季一个季节为主色调,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以及东北部分地区。永久白色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多年积雪地区。(2)黄淮海平原农业区色调在一年中呈现褐色—绿色—褐色—绿色—褐色的变化,与第一轮生长—间歇—第二轮生长物候历一致。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水稻播种和插秧时节有独特的光谱簇,呈现出植被与水体混合的特征。从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到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再到黑龙江,从南到北呈现出作物播种时间推迟、收割时间提早、生长期变短的现象。(3)甘肃北部、四川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是年际主色调在绿色和黄色之间变化最为频繁的区域。这些年际主色调变化频繁区域也是中国绿度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也是在LUCC分类中易产生错误的地区。
付薇陈焱磊施楣梧张旭东肖红宫鹏
关键词:MODIS主色调
基于对象的南极大陆边缘浮冰自动提取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南极大陆边缘区域浮冰提取对于南极浮冰变化以及全球变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增长图像分割技术的南极大陆边缘浮冰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结合浮冰的灰度、轮廓、位置关系等信息进行合并和验证,有效解决图像分割过程中的过度分割以及分割不足的问题.还提出一种基于像素检测的小面积浮冰提取算法,有效提取像素个数小于5的浮冰目标.分别选取了LandSatETM+数据、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BCCD1数据和MODIS1B数据,进行大范围的实验测试,并对不同数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种数据的浮冰面积提取精度均高于81%,其中ETM+数据和HJ1B数据的提取精度大于90%.实验结果说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整个区域浮冰总的面积和数量,还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单个浮冰的详细信息.
赵子莹刘臻宫鹏
关键词:图像分割面向对象
近39年长三角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长三角海岸带是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剧烈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在沿海开发逐渐深化与政策助推背景下,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加剧,已成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热点区,分析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格局演变过程对推动长三角沿海发展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0-2018年5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桑基图、年变化率、动态度及核密度分析方法,揭示了近39年来长三角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在数量结构、空间形态、重点地类集聚及海陆梯度变化规律等方面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2018年长三角海岸带基底景观由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构成,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9.86%,呈现出北耕南林、建设用地呈散团式镶嵌其中的空间格局。(2)近39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系统在数量结构和空间形态上变化各异,其中,在数量结构上整体呈现耕地持续平稳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快速增加、林地波动式微弱减少、草地和水域波动式微弱增加的发展趋势,且历经围填海开发面积累计达2 161.01 km2;在空间形态上主要呈现出建设用地斑块遍地开花并伴随局部爆炸式扩张、耕地斑块逐渐缩减且趋于破碎化、江苏和上海东部以及杭州湾沿岸围填海开发形成明显湿地景观的演变态势。(3)重点针对建设用地和湿地开展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分析,其中,建设用地扩张规模呈小而散且扩张集聚度呈持续增强趋势,形成由"单中心"趋向"多中心"空间集聚格局;滩涂资源呈现数量少、斑块小且分布散的特征,总体呈减少趋势,各时期扩展热点区及缩减热点区地处县市各异。(4)在距离海岸线20 km范围内,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明显的建设用地趋海及海洋用地趋陆的变化规律,且江苏、上海及浙江沿海地带的各地类动态度海陆梯度变化规律各异。
王曼曼张宏艳张有广林明森宫鹏
关键词:长三角海岸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