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丽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16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肺疾病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免疫
  • 2篇抑制剂
  • 2篇预后
  • 2篇制剂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疗效
  • 2篇耐药
  • 2篇老年
  • 2篇疾病
  • 2篇检查点
  • 2篇肺癌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石景山区疾病...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2篇宋丽萍
  • 10篇向平超
  • 4篇赵璨
  • 3篇张硕
  • 3篇张二明
  • 3篇郭伟安
  • 2篇孙佳
  • 2篇杨慧
  • 2篇张鑫
  • 2篇鞠立新
  • 1篇张莹
  • 1篇时延伟
  • 1篇季新强
  • 1篇李海波
  • 1篇卓明磊
  • 1篇丁彦
  • 1篇杨珺楠
  • 1篇刘颖
  • 1篇贺正一
  • 1篇赵春燕

传媒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健康向导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单药与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效果的真实世界比较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EGFR TKI(EGFR TKI)单药对比EGFR TKI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治疗在真实世界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探索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为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按照一线治疗使用不同代EGFR TKI情况和是否单药治疗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并对不同治疗亚组的疗效结果进行研究。结果66例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入组单药治疗组34例(1代EGFR TKI 20例,2代EGFR TKI 3例,3代EGFR TKI 11例),联合治疗组32例(1代EGFR TKI 15例,2代EGFR TKI 4例,3代EGFR TKI 1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影响选择联合治疗的因素(P=0.022和P=0.044)。联合治疗组在总体及不同代EGFR TKI治疗亚组上rwORR数值和中位rwPFS数值均高于单药组,但这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生存(OS)方面,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总体人群及1代EGFR TKI组和3代EGFR TKI组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样本量有限的2代EGFR TKI组观察到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吸烟史和COPD病史患者是影响选择联合治疗方案的因素;相较于单药治疗,联合治疗在rwORR和rwPFS方面有获益趋势,提示联合治疗可成为部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种更优的一线治疗选择。
宋丽萍赵璨李海波王雪姚博洋向平超
关键词:EGFR突变
北京市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北京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石景山区10个社区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监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吸入支气管舒张药物前、后肺功能检查以调查COPD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096名监测对象具有可靠的药后肺功能结果并被纳入最终研究,其中男性1886名(46.0%),女性2210名(54.0%)。总体患病率为10.2%,男性为13.8%,高于女性的7.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COPD患病率亦升高。在诊断的COPD患者中,49.8%的患者为中-重度阻塞(GOLD分级Ⅱ~Ⅳ级),37.5%的人群做过肺功能检查,12.5%了解自己曾诊断COPD。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OR=1.94,95%CI:1.45~2.58,P<0.05),COPD的患病率与吸烟包年数呈正相关,仍有已知自己为COPD的患者未戒烟。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1.52,95%CI:1.22~2.05,P<0.05)、年龄增加(OR=1.66,95%CI:1.34~2.41,P<0.05)、呼吸道疾病家族史(OR=1.73,95%CI:1.33~2.23,P<0.05),幼时支气管炎/肺炎病史(OR=2.035,95%CI:1.339~3.095,P<0.05)。结论北京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率较高。目前需要制定针对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疾病管理的策略以降低COPD疾病负担。
孙培培张二明时延伟赵春燕宋萍萍张硕张克周玉娇赵璨闫维吴蓉菊宋丽萍郭伟安马石头安欣华包曹歆向平超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
咳嗽不止怎么就是哮喘呢 浅谈咳嗽变异性哮喘
2023年
小王是一名幼儿园老师,1个多月前因感冒着凉后出现流涕、打喷嚏,服用感冒药物后症状好转了,却开始咳嗽,主要是干咳,晚上尤其明显,吃了好多止咳药也不管用,反而咳嗽越来越重,而且每次吸一口凉气、嗓子一痒就开始咳,咳到开始呕吐才能停下来,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得已到医院呼吸科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怎么可能?咳嗽不止怎么就是哮喘呢?小王虽有疑问,可遵医嘱治疗后,咳嗽居然明显好转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宋丽萍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幼儿园老师止咳药遵医嘱感冒药物
老年住院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103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合格痰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及痰培养,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130株,革兰阴性菌73株,占56.15%,前3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57株,占43.85%,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多粘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甲氧苄氨嘧啶、复方磺胺等耐药性较低。结论该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大多耐药程度高,通过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可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宋丽萍向平超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性
肺功能及高分辨CT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影像学、肺功能及临床表现进行相关分析,评价肺功能特别是脉冲振荡(IOS)测定呼吸阻抗在该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6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阻抗、常规肺功能、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部高分辨CT评分和呼吸困难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振荡频率在5Hz时的电抗(X5)、在20Hz时的电抗(X20)与肺活量(VC)呈正相关(r=0.699、0.537,P〈0.05),与用力肺活量(FVC)呈正相关(r=0.690、0.473,P〈0.05),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呈正相关(r=0.494、0.301,P〈0.05),与PaO2呈负相关(r=-0.621、-0.411,P〈0.05);响应频率与VC、FVC、DLCO呈负相关(r=-0.658、-0.639、-0.352,P〈0.05),与PaO2呈正相关(r=0.277,P〈0.05);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病程较结缔组织病所致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病程明显延长(P〈0.05),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肺功能指标VC、FVC、DLCO及呼吸阻抗指标响应频率、X5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IOS测定呼吸阻抗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动态监测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应重视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肺部早期病变。
宋丽萍贺正一刘颖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脉冲振荡肺功能高分辨CT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10-30-2022-10-19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接受一线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单抗治疗的40例初治ES-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8例;中位年龄63.50(57.00,66.00)岁。以治疗4个周期后有无治疗反应为标准,通过两独立样本t/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有治疗反应组和无治疗反应组各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对治疗疗效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其95%CI,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截至2024-05-19,中位随访时间13.50(95%CI:11.54~15.46)个月。患者失访1例,死亡6例,未出现病情进展3例。(2)40例接受化疗+PD-1/PD-L1单抗治疗4个周期后,总体客观有效率为65.00%(26/40),疾病控制率为77.50%(31/40),中位PFS为6.12个月。(3)治疗有反应组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4.83kg/m^(2),高于无反应组的23.34kg/m^(2),Z=2.070,P=0.039;CD3^(+)细胞比例为(74.80±7.37)%,高于无反应组的(66.09±8.89)%,t=-2.897,P=0.009;CD3^(+)T/CD19^(+)B细胞比值为6.10±2.80,低于无反应组的9.43±5.20,t=-2.314,P=0.028;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为(10.88±5.74)ng/L,低于无反应组的(28.82±22.09)ng/L,t'=2.982,P=0.010。BMI、CD3^(+)细胞比例和IL-8对治疗反应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0.779和0.781,P值分别为0.043、0.010和0.009。三者联合预测AUC为0.869(95%CI:0.738~1.000,P=0.001),灵敏度为85.70%,特异度为83.30%。(4)年龄≥63.50岁患者的PFS为6.03个月,低于<63.50岁者的7.90个月,χ^(2)=4.820,P=0.028;CD3^(+)/CD19^(+)≥7.55者的PFS为7.70个月,长于<7.55者的4.20个月,χ^(2)=4.552,P=0.033;IL-8
周玉娇迟雨佳王小艺王静静陈含笑宋丽萍向平超季新强卓明磊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经治恶性胸膜间皮瘤免疫联合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经治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的现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39例经治M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18.97个月,根据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情况分为免疫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分析免疫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1.1%和10.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8.9%和5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长于对照组(分别为14.53和7.07个月,P=0.015),但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和2.03个月,P=0.062)。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腔积液性质、病理亚型及免疫治疗疗效与MPM患者的PFS和OS均有关(均P<0.05)。免疫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17/19),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9例),其次为恶心呕吐(7例)、疲劳(6例)和皮肤损害(6例)。有5例患者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结论真实世界中,MPM患者多于后线开始接受免疫联合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中位治疗线数为二线。无论与化疗还是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璨费凯伦万蕊宋丽萍向平超段建春
关键词:胸膜间皮瘤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真实世界临床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的真实世界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10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接受过ICIs治疗的100例Ⅲ~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肺癌合并COPD组(LC-COPD组)52例和非COPD组4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ICIs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接受ICIs治疗的LC-COPD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长于非COPD组(11.97个月vs.7.83个月,P=0.022),两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7个月vs.16.80个月,P=0.110)。与LC-COPD组和肺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比率保留的肺功能减损(preserved ratio impaired spirometry,PRISm)组患者免疫治疗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较差(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治疗线数及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PFS相关(P<0.05);PD-L1表达、免疫治疗疗效、NLR及是否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与OS相关(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在临床治疗中,NSCLC合并慢阻肺患者接受ICIs治疗相较于非慢阻肺患者PFS获益更良好,且安全性可控。肺癌合并PRISm人群ICIs治疗预后不佳。PD-L1表达、呼出气一氧化氮、NLR及ICSs使用可能作为肺癌合并COPD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预测标志物。
赵璨宋丽萍向平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状况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1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舒利迭进行雾化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及预后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以及FEV1%pr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O2)、p(C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以及PCT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CAT评分及各项SGRQ评分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及动脉血气状况,缓解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宋丽萍向平超
关键词: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肺功能预后
无创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对长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需长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TMV)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替代有创呼吸机进行长期家庭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进行TMV的ALS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5—75岁,平均59岁。在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病情稳定,将BiPAP呼吸机的呼吸管道经平台呼气阀和转接管直接与气管切开导管连接(命名为“向氏”连接法),进行机械通气并持续家庭应用。观察使用有创呼吸机时、改用无创呼吸机后及出院前的动脉血气;患者出院前,必须对其家属进行无创呼吸机应用相关知识的培训;随访患者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情况、患者耐受情况和生存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及使用无创呼吸机后2h、1d及患者出院前的PaCO2分别为(36±10)、(42±10)、(41±10)及(42±11)mmHg(1mmHg=0.133kPa),Pa02分另0为(84±11)、(80±12)、(87±14)及(86±12)mmHg,SaO2分别为(96.7±1.3)%、(96.5±0.8)%、(96.8±1.2)%及(96.5±1.0)%,各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1、0.59、0.97、0.41,均P〉0.05);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主诉,未发现有不能耐受无创呼吸机的现象,也未发生呼吸机故障等问题。截至2008年7月31日随访结束,16例患者中除1例在治疗13个月后猝死外,其余15例存活至今,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平均时间为39个月(4—66个月)。结论对于需长期TMV的ALS患者,临床情况稳定后采用无创BiPAP呼吸机连接气管切开导管进行家庭机械通气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向平超杨慧郭伟安张硕宋丽萍鞠立新张鑫张二明杨珺楠孙佳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气管切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