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甫

作品数:30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腰椎
  • 9篇椎间盘
  • 6篇骨折
  • 5篇腰椎间盘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退变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微创
  • 5篇基因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手术
  • 4篇髓核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椎间盘退变
  • 4篇股骨
  • 3篇疗效
  • 3篇关节
  • 3篇高龄
  • 2篇动物

机构

  • 23篇西安医学院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医学院附...
  • 3篇榆林市第一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30篇孙甫
  • 9篇王磊
  • 7篇赵晓光
  • 4篇张银刚
  • 3篇赵晓光
  • 3篇田宇
  • 3篇周永新
  • 2篇裴东红
  • 2篇王莉
  • 2篇杜成林
  • 2篇杨玉林
  • 2篇汪兵
  • 2篇白旭东
  • 1篇徐锐
  • 1篇屈继宁
  • 1篇盛旭东
  • 1篇王卫国
  • 1篇李寒春
  • 1篇赵玲
  • 1篇何爱萍

传媒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骨科牵引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牵引架,包括承重底座、滑动槽、滑动块、液压杆一、背靠板、支撑柱、坐板、固定板、旋转轴、固定套、连接件和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板、固定件、活动槽、活动块、螺纹电机、螺纹杆、连接柱、牵引件、支...
申绒赵晓光孙甫张云杨婷金莉莉
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网状Meta分析。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22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有关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基于贝叶斯框架进行网状Meta分析。多种微创手术直接与间接的比较以联赛表的方式呈现,并通过R语言的ggplot2程序包绘制累积排序概率图,疗效结果根据累积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进行排序,SUCRA的范围为0~100%,越接近100%提示干预措施越好。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包括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ID)、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TD)、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通道下椎间盘切除术(TD)、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D)6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式。15篇文献中,13篇报告了住院时间,涉及1414例患者,住院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PETD、PEID、TD、MD、UBE、MED(SUCRA依次为82.03%、78.37%、72.06%、43.86%、11.51%、12.16%%);10篇报告了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涉及1004例患者,术后3个月ODI从低到高依次为MD、UBE、PEID、TD、MED、PETD(SUCRA依次为88.33%、50.56%、50.36%、47.59%、32.13%、31.03%);10篇报告了术后1年ODI,涉及960例患者,术后1年ODI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PEID、MD、TD、MED、PETD、UBE(SUCRA依次为74.03%、66.56%、43.22%、42.63%、40.75%、32.80%);12篇报告了手术并发症,涉及1412例患者,手术并发症从少到多依次为MD、TD、UBE、PETD、PEID、MED(SUCRA依次为81.60%、76.55%、72.86%、24.43%、23.41%、20.97%)。结论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
刘凯王磊高浩然孙甫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随机对照试验
AKAP12基因与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A型激酶锚定蛋白12作为一种支架蛋白,能锚定细胞中的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磷酸酯酶(PDE4D)等关键信号分子形成复合物,并动态调节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复合物。调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A型激酶锚定蛋白12(AKAP12)的甲基化水平与肿瘤分期分级相关,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
李寒春徐锐孙甫戎彪学王莉
关键词:肿瘤
新型生物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糖尿病足溃疡是长病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且最棘手的并发症,比正常伤口更难愈合,容易恶化,严重者可导致截肢。DFU的愈合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高糖环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微生物感染、异常炎症反应等综合因素共同促成糖尿病创面。各种细胞因子的应用、外泌体中的生物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外科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及新型生物组织工程技术等为DFU的愈合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献将新型生物疗法在DFU治疗上的进展、不足及期望做出了总结,以望生物疗法成为未来治疗DFU的新策略。Diabetic foot ulcer is the most common and troublesome complic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 long cours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heal and easy to deteriorate than normal wounds, and can lead to amputation in severe cases. The healing mechanism of DFU is still unclear, and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such as high glucose environment, vascular lesions, neuropathy, microbial infection, and abnorm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diabetic wound.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cell factors, biological molecules in exosomes, MMP and their inhibitors, surgical applications of TTT, and new Biological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iques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healing of DFU. This literature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deficiencies and expectations of new biological therapy in DFU treatment, and hopes that biological therapy will become a new strategy for treating DFU in the future.
高金金杨玉林郭文博孙甫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外泌体
经皮椎间孔镜对比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荟萃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并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通过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3日。收集关于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后有32篇相关研究被纳入此次荟萃分析。荟萃分析结果表明,2组术后住院时间、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更加微创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刘凯孙甫王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椎板开窗
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椎间盘的退变机制,建立一种模仿人体姿势性应力诱发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及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常规饲养;纤维环穿刺组使用16号针穿刺大鼠椎间盘纤维环建立模型;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将大鼠放置于大小适中的方形透明塑料管内,将管体倾斜60°放置,每日持续8 h,使大鼠在倾斜面上活动或休息,改变大鼠椎体应力,建立模型。分别在第6周和第12周观察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建立了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及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纤维环针刺组与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髓核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越发明显。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环针刺组纤维环结构被破坏,纤维环与髓核边界不清;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纤维环结构紊乱,向两侧明显突出,髓核与纤维环边界不清。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第6周时,纤维环针刺组和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纤维环Ⅱ型胶原阳性细胞数量下降(P<0.05,P<0.01);第12周时,纤维环针刺组和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仍表现出纤维环Ⅱ型胶原阳性细胞数量,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下降更为明显,但第6周与第12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椎间盘退变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第6周时,纤维环针刺组和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椎间盘发生退变(P<0.05,P<0.001);第12周时,纤维环针刺组和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椎间盘退变更加明显(P<0.01,P<0.001)。结论:本实验通过无损伤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该模型能够模仿人类直立行走的姿势,退变过程更接近人体结构,�
吕权高金金杨玉林王磊孙甫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髓核细胞纤维环
双股骨干骨折并发脑脂肪栓塞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51岁,车祸致双下肢多发骨折3h入院,入院查体:T36.5℃,P76次/分,R18次/分,BP110/6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双侧大腿上段肿胀,畸形。入院诊断:双侧股骨干骨折。急诊行双侧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嗜睡,6h后出现昏迷,T38.2℃,心率约140—150次/分,双侧病理征阴性。急查血气分析:氧分压63mmHg。
孙甫杜成林赵晓光
关键词:脑脂肪栓塞双侧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并发入院查体术后患者
41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又叫过伸型脊髓损伤,是指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颈脊髓损伤,常常是由于挥鞭样暴力造成的脊髓急性损伤。X线检查无骨折或脱位,但是却有明显神经体征。近年来随着CT、MRI检查的普及应用,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诊断已经不再困难,分析我院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1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赵晓光孙甫
关键词: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
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治疗组和椎间盘镜下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Nakai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开放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椎间盘镜下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的优良率为77.5%(31/40)略高于椎间盘镜下治疗组的70%(2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P=0.446)。步行距离、并发症以及术前JOA评分等为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但后路椎间盘镜下的有限减压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开放治疗组少;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步行距离、术前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王磊赵晓光孙甫周永新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腰椎管狭窄症
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7
2018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11月骨科ASA分级Ⅰ~Ⅱ级拟在神经阻滞麻醉下接受锁骨手术的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组(A组,n=29)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n=29)。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尖到达目标位置后,回抽无液体,注入局麻药。记录患者穿刺前(T0)、穿刺成功后10 min(T1)、30 min(T2)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剥离骨膜时,手术后1、6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霍纳综合征并对各组在阻滞成功后进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比高位肌间沟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更短(P<0.05),阻滞维持时间更长(P<0.05),运动神经阻滞概率较低(P<0.05)。霍纳征发生率较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组低(P<0.05)。剥离骨膜时及术后1、6 h高位臂丛神经阻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组(P<0.05)。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30 min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均较小(P<0.05),患者感觉比较满意(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麻醉优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赵玲李静党旭云何爱萍黄涛孙甫赵晓光盛旭东
关键词:神经阻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