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昊

作品数:1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边疆
  • 3篇东北边疆
  • 3篇北边
  • 3篇渤海国
  • 2篇东北民族
  • 2篇政治
  • 2篇视域
  • 2篇女真
  • 2篇民族
  • 2篇民族交往
  • 2篇金史
  • 2篇北方民族
  • 2篇《金史》
  • 2篇勃兴
  • 2篇渤海史
  • 1篇点校
  • 1篇点校本
  • 1篇殿本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视角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15篇孙昊
  • 1篇王飞峰
  • 1篇范恩实
  • 1篇王美华
  • 1篇何明
  • 1篇孙昊
  • 1篇金旭东
  • 1篇毛巧晖
  • 1篇李大龙
  • 1篇陈晓伟

传媒

  • 3篇史学集刊
  • 1篇北方文物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史林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地域文化研究
  • 1篇中国边疆学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造“夷狄”:古代东亚世界渤海“首领”的历史话语及其实践被引量:3
2017年
唐朝与日本传世文献中的渤海"首领"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但已有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存在误区。"首领"在封贡秩序的语境中,主要是用于指称四夷社会的习用语汇,带有鲜明的立场性和指向性。唐朝、日本、渤海三方文献记述的渤海"首领"记述立场不一,其指涉对象并非同一范畴,并不能如实地记述渤海地方社会之状况。渤海"首领"的话语是古代东亚世界各方在华夷分野语境之下,能动地塑造自我中心立场的表现。
孙昊
关键词:渤海史首领
辽朝在全球史中的历史定位及意义
2025年
10-13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存在相似的情况,令人津津乐道的古典“世界帝国”退出历史舞台,各大文明体系内部出现地域性王朝、政权林立的局面,进入文明再凝聚的螺旋上升阶段。很多学者都把这一阶段视作“全球中世纪”的转折期,更重视把中国的辽宋金时代纳入比较研究。④中国10-13世纪的经验进入全球史视野,南北、胡汉问题在理论构建中进一步发酵,成为中国古代史研究与全球史理论对话的一个契合点。⑤辽史研究参与“全球中世纪”的讨论,重在揭示中华文明南北一体互动格局的世界意义,剖析多元社会文化碰撞、融合在周边世界形成的涟漪,阐释全球历史的东方经验。这也可视为立足中国历史,构建全球史叙事的一个尝试。
孙昊
关键词:历史定位辽朝
释《金史》“豪剌唐古”被引量:1
2014年
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讹古乃传》述讹古乃仕履,云“皇统元年,以功授宁远大将军,迭刺唐古部节度使”。按“迭剌”二字,百衲本、南监本、北监本及殿本《金史》原作“豪刺”。此名在金朝文献中颇为罕见,故施国祁《金史详校》在无任何证据的前提下,
陈晓伟孙昊
关键词:《金史》中华书局点校本节度使百衲本殿本
世界史论说中的中国边疆及其省思:古畑徹《渤海国与东亚》书后
2023年
古畑徹2021年新著《渤海国与东亚》通过对7~9世纪渤海国前期与周边政治势力多边关系的实证研究,认为渤海国并没有被动地受到唐王朝和新罗的影响,而是立足于自身立场进行政治决策,是构成古代东亚世界历史的主体之一。该书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政治过程分析方法,揭示东亚唐朝、日本“边缘”政权、部族的主体能动性,以此来论证东亚世界史中国的“相对化”,进而解构日本传统的东亚“册封体制”论和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论。然而,该书只是截取一个特定时段的过程进行分析,没有从长时段展现政治过程的全貌,无法充分支撑其东亚世界认识趣旨。本文认为,运用政治过程分析方法,从更长时段揭示东北边疆区域史的历史趋势,能够证明正是世界历史的合力,才使得渤海国史无法脱离中国中原—东北轴线而独立说明问题。关于如何在世界历史中叙述中国边疆,仍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议题。
孙昊
关键词:边疆史
渤海国靺鞨部族官称蠡测被引量:3
2019年
渤海国上自渤海国王为代表的统治集团,下至被统治阶层,都广泛使用靺鞨部族官称。从渊源关系来看,渤海统治集团的"可毒夫"、"舍利"等官称、尊号多借自鲜卑、突厥政治文化,并为该集团所专有。《册府元龟》等文献记述的靺鞨朝贡人名后缀,如"芝蒙"、"伯计"都是靺鞨部族社会广泛使用的官称。靺鞨部族官称与官僚制并行不悖,是渤海统治体系的重要基石。
孙昊
关键词:渤海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渤海国历史阐释的一维多面
2025年
渤海国研究从不是依靠完善资料体系自我说明,遗世独立的精专之学,而是各类“大历史”叙事阐释理论、印证观点的重要节点,理论范畴的“渤海问题”始终萦绕在东北边疆、中国民族史,乃至世界史等多个领域的思考之中,这才是学界对渤海史研究兴趣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渤海国在历史空间上,是中原内地、北疆草原、东北渔猎、海洋人群、文化的交错汇聚之地;在历史进程上,不仅是东北边疆内聚中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古代边疆与周边历史关联的重要个案,是理解中国与东亚世界关系史的重要窗口。
孙昊
关键词:历史阐释中国民族史渤海国东北边疆
说“舍利”——兼论契丹、靺鞨、突厥的政治文化互动被引量:13
2014年
作者认为突厥的"舍利"一词源于中亚波斯语或粟特语的国王,后发展为对贵族阶层的泛称。在契丹建国前后,舍利属于贵族身份称号,不属官称。棘鞨"大舍利"号并非源于契丹授职,而是源自突厥。"舍利"在契丹、靺鞨、突厥三族社会的流变,揭示了6—10世纪内亚草原帝国政治形式对这些民族的影响。
孙昊
关键词:舍利突厥
中古北方民族交往格局嬗变与东北民族的勃兴被引量:1
2024年
东北边疆在中国北方历史中处于一个特殊位置,与草原游牧社会和中原定居社会同时存在紧密的依存关系,是欧亚大陆与太平洋海洋世界联通的主要过渡地带之一。由于与周边地域存在如此丰富的关联性,东北边疆往往被纳入诸如东亚史、内亚史、海域史等各类区域世界的研究视域。②实际上,东北的历史命运并不取决于某个单一生态人文区域属性,或者某一古代民族的政治抉择,而是由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交往的整体格局所决定的。本文即通过解读中古北方多民族政治互动秩序嬗变的原理,及其对东北地域政治重组、凝聚过程的影响,揭示东北边疆“地方因素”不断形塑的内聚趋势,分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新范式对边疆区域历史研究产生的影响。
孙昊
关键词:民族交往东北边疆政治互动
宗藩玉册:9世纪唐与黠戛斯交通的一个侧面
20世纪俄国哈卡斯共和国首府阿巴坎南部拉伊科沃村(Райково)村民在农田劳作中曾经发现5片汉字大理石条形残片,入藏Л.Р.克孜拉索夫哈卡斯民族方志博物馆,编号6640/1~5(图一、图二)。日本学者枡本哲在20世纪9...
孙昊
关键词:黠戛斯
辽金女真的“家”与家庭形态——以《金史》用语为中心被引量:4
2015年
《金史》中记载的"家"是指女真的同居单位,其内部存在各异的家庭形态。从景祖乌古乃家庭演变的事例可知,女真的家庭形态是以两代同居的多偶家庭为主,兼具兄弟联合式家庭或者三代同居的主干家庭形态。通常显贵之家则是带有依附人口的复合式家庭。"家"承担基本的经济责任,由"家"构成的"族"则是社会与政治互助单位,这才是金代女真"兄弟虽析,犹相聚种"的根本原因。
孙昊
关键词:女真家庭形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