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比值(neutrophil to platelet ratio,NPR)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202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将脓毒症患者分为AKI组及非AKI组。记录入院时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合并症、28天预后情况和入住重症监护室24h内首次检测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乳酸、NPR等,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脓毒症AKI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PR对脓毒症AKI发生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NPR与脓毒症AKI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脓毒症患者159例,其中AKI组87例,非AKI组72例,AKI发生率为54.7%。与脓毒症非AKI组比较,脓毒症AKI组降钙素原、白介素-6、乳酸、D-二聚体、尿酸、NP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and platelet ratio,N/LPR)高于脓毒症非AKI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脓毒症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R、乳酸、尿酸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脓毒症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PR对预测脓毒症AKI发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0.731,且优于NLR,但低于N/LPR,N/LPR预测效能还高于NPR与NLR两者联合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AKI患者的NPR、N/LPR与AKI的分期呈正相关。结论入院NPR的升高是脓毒症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高NPR与脓毒症患者严重的AKI发生风险密切相关。NPR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脓毒症AKI发生。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D-二聚体(D-dimer,DD)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天生存情况进行分组,比较LYM、IL-6、D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截断值绘制28天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最终纳入脓毒症患者107例,28天生存66例,死亡41例。死亡组DD、IL-6水平较生存组明显升高,LYM水平较生存组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YM、IL-6、DD均是患者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YM、IL-6及DD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独检测(0.909 vs 0.821、0.788、0.8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YM水平≤0.52×109/L的患者较LYM水平>0.52×109/L的患者28天生存率随时间延长明显下降;IL-6水平≥551.45pg/ml的患者较IL-6水平<551.45pg/ml的患者28天生存率随时间延长明显下降;DD水平≥3.25mg/L的患者较DD水平<3.25mg/L的患者28天生存率随时间延长明显下降。结论DD、IL-6和LYM对预测脓毒症28天预后均有价值,3项指标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指标检测,期望可以为临床医生在脓毒症诊疗中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