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志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3篇伊马替尼
  • 3篇粒细胞
  • 3篇慢性
  • 3篇慢性粒细胞
  • 3篇急性
  • 3篇病患
  • 2篇性细胞
  • 2篇药物
  • 2篇移植后
  • 2篇预激
  • 2篇预激方案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三尖杉酯碱
  • 2篇生存质量调查
  • 2篇髓性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娄底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姜志平
  • 7篇陈方平
  • 3篇赵谢兰
  • 3篇徐萍
  • 2篇何群
  • 2篇彭捷
  • 2篇徐雅靖
  • 2篇章志福
  • 2篇陈懿建
  • 2篇张颖
  • 2篇曾辉
  • 2篇王清
  • 1篇张立群
  • 1篇李晓林
  • 1篇张卓
  • 1篇孙莉
  • 1篇曹朝晖
  • 1篇王一任
  • 1篇舒义刚
  • 1篇朱飞跃

传媒

  • 2篇中南药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4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环孢素体内代谢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进一步观察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于环孢素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Pubmed搜索C3435T基因多态性对于环孢素体内代谢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取AUC0-4,AUC0-12,AUC0-inf,Cmax,CL/F,和C0等药物动力学参数,使用STATA 9.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14篇参考文献,包括1036名受试者符合本次荟萃分析的入选条件,荟萃分析显示在C3435T野生型杂合子(CC)中,AUC0-12低于其他基因型的受试者。在白种人中,C3435T野生型杂合子(CC)携带者的C0低于其他基因型的白种受试者。其他药物动力学参数在C3435T各基因型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本荟萃分析没有发现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于环孢素体内代谢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观察指标的选择是观察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MDR1 C3435T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可能存在种族差异。
姜志平王一任徐萍刘荣荣赵谢兰陈方平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环孢素药物代谢种族差异
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黄芪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32例和化疗加黄芪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uSA法),对治疗前后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升高(P<0 05)。②治疗后,化疗加黄芪组与化疗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下降(P<0 05),化疗加黄芪组下降尤为明显(P<0 05)。结论黄芪可通过降低白血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朱飞跃张卓曹朝晖姜志平
关键词:白血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预激方案HAG及CAG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比较
目的:评价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 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的预激 HAG 及 CAG 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两个方...
陈懿建姜志平章志福吴登蜀舒义刚何群李晓林陈方平
关键词: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
文献传递
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谷浓度(C_0)是否可以影响伊马替尼的临床反应。方法通过因特网搜索Pubmed数据库,收集从2003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收集不同C_0水平间达到不同临床反应患者例数的差异和直接研究达到不同临床反应患者体内C_0水平的差异的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使用随机效益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18项研究涉及2965名患者纳入本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获得MMR患者C_0水平高于未获得MMR患者,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获得CCy R患者C_0水平高于未获得CCy R患者,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本研究还发现C_0>1000 ng·m L^(-1)组较C_0<1000 ng·m L^(-1)组更易获得满意的临床反应(P=0.000)。结论本研究证实伊马替尼的血浆C_0与其治疗效果存在显著相关性,这项结论可作为支持临床开展伊马替尼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和遗传药理学研究的依据。
姜志平赵谢兰孙莉曾晶王清徐萍
关键词:伊马替尼谷浓度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伊马替尼(格列卫,Imatinib)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治疗。尽管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药物耐药性一直是困扰和阻碍其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该耐药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许多研究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从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两方面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姜志平陈方平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药效学药代动力学
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某些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移植后无病生存率逐年提高,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问题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方法:选择1994年4月-2011年05月于中南大学...
张颖徐雅靖曾辉姜志平彭捷陈方平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
文献传递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VAD方案或单独使用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VAD方案化疗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单用VAD方案化疗,并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轻,治疗组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可以减低患者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姜志平陈方平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VA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3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CRBSI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CRBS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ICC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235份病历,其中感染组79例,非感染组156例。感染组共检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革兰阴性菌43株,真菌9株,其他5株,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菌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对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内科病房[OR=10.616(95%CI:3.377,33.378)]、入住重症监护室[OR=29.635(95%CI:4.745,185.090)]均为PICC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P<0.05);红细胞计数高[OR=0.186(95%CI:0.098,0.356)]、血小板计数高[OR=0.995(95%CI:0.991,0.999)]、白蛋白高[OR=0.895(95%CI:0.828,0.967)]均为PICC患者发生CRBS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PICC患者CR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ICC患者发生CRBSI与入住内科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红细胞计数低、血小板计数低、白蛋白低有关,临床上需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
邓思敏姜志平危柱玲窦钰姣张京慧刘昊黄苇萍
关键词: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
预激方案HAG及CAG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的预激HAG及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两个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65例老年初治AML分为HAG预激治疗组及CAG预激方案治疗组,31例患者予以HAG预激方案治疗,34例患者予以预激方案CAG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在第1疗程后间歇14d左右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HAG预激方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74.2%,总有效率为83.8%;CAG预激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67.6%,总有效率达为82.4%。两治疗组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非血液系统毒性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AG预激方案化疗强度温和、敏感性好、CR率及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与CAG预激治疗比较,HAG预激方案可以取的相似的疗效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在老年初治AML患者值得推荐应用。
陈懿建张立群姜志平章志福陈方平
关键词: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
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指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是否可以通过对伊马替尼(Imatinib,IM)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2018年就诊于我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分为试验组(药物监测组),对照组(常规经验治疗组)。对服药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及比较。结果:共有51人入选此次临床试验。其中试验组35人,对照组16人。结果:服用伊马替尼400mg/d时,血药浓度568. 00~3 989. 66ng/ml,均数(标准差):1 716. 46ng/ml (788. 96);服用伊马替尼300mg/d时,血药浓度720. 89~1 497. 11ng/ml,均数(标准差):971. 67ng/ml (204. 02)。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高于未达到稳态时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两组不良反应评级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III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伊马替尼的稳态血浆药物谷浓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与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相关性。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可以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尚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伊马替尼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原因需要大样本遗传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探讨。
张暕姜志平徐萍何群王清朱艳赵谢兰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治疗药物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