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献东

作品数:2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甲基
  • 5篇试剂
  • 5篇自由体积
  • 5篇甲基化试剂
  • 4篇正电子
  • 4篇正电子湮没
  • 4篇水解
  • 4篇壳聚糖
  • 4篇碱性
  • 4篇碱性水解
  • 4篇高分子
  • 3篇滴液
  • 3篇盐酸
  • 3篇正电子湮没技...
  • 3篇水合
  • 3篇相容性
  • 3篇共混
  • 3篇分子
  • 2篇亚砜
  • 2篇盐溶

机构

  • 27篇绍兴文理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浙江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龙华精细...

作者

  • 27篇姚献东
  • 17篇齐陈泽
  • 13篇孙旭东
  • 10篇曾敏峰
  • 8篇肖慧泉
  • 7篇刘健
  • 7篇胡六江
  • 5篇沈永淼
  • 4篇季根忠
  • 4篇梁洪祥
  • 4篇李虎
  • 3篇王宝义
  • 3篇王芸
  • 2篇郝小鹏
  • 2篇鲍高强
  • 2篇卢红娟
  • 2篇蒋杭平
  • 2篇张明珠
  • 1篇胡仁国
  • 1篇阎逢元

传媒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化学试剂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核技术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合成化学
  • 1篇胶体与聚合物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第九届全国正...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碳键型活性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的研究现状
2004年
与其它引发剂相比,碳-碳键型引发剂由于其自身的优良性能,因而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碳-碳键型引发剂在热引发转移终止剂和反向ATRP引发体系中的引发机理,及这两种活性自由基的聚合方法。
姚献东祁茵季根忠孙旭东王芸郑小明齐陈泽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高分子产品
一种二水合3-(2,2,2-三甲基肼)丙酸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水合3-(2,2,2-三甲基肼)丙酸盐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在带有机械搅拌和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丙烯酸叔丁酯,滴加过量5-50%的偏二甲肼,减压蒸馏蒸出3-(2,2-二甲基肼)丙酸叔丁酯...
姚献东胡六江梁洪祥李虎刘健
文献传递
一种米屈肼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米屈肼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烧瓶中加入丙烯酸苄酯,冷却至0-20℃;滴加过量5-50%的偏二甲肼,减压蒸馏蒸出3-(2,2-二甲基肼)丙酸苄酯;将上述蒸馏产物用乙醇...
姚献东胡六江梁洪祥蒋杭平刘健
正电子湮没技术在高分子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一、引言对于高分子薄膜来说,膜的微观缺陷(自由体积)尺寸大小对膜的各项性能(如分离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等)有重要的影响。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自由体积,与常规方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原位探...
鲍高强曾敏峰孙旭东姚献东郑厚天郝小鹏王宝义王天民齐陈泽
关键词:正电子湮没技术反渗透膜高分子薄膜
文献传递
壳聚糖/水溶性高分子共混膜相容性的预测与表征被引量:1
2008年
高分子(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间的相容性,壳聚糖与极性水溶性高分子在溶液状态时,分子间相互吸引,相容性好,向本体转化而成膜时,CS/PVA体系比CS/PEG体系有更好的本体相容性。原因可归结为PEG不能像PVA一样提供足够多的极性基团与壳聚糖分子形成强烈相互作用,CS与PEG间的氢键强度要弱于CS与PVA间的氢键;另一个方面,PEG结晶能力很强,在由溶液转化为本体而成膜过程中,PEG分子自身之间易于形成较规整的结晶而逐渐使体系发生分相。
曾敏峰顾峰肖慧泉孙旭东姚献东齐陈泽
关键词:壳聚糖水溶性高分子相容性黏度法
多取代的N-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张明珠沈永淼孙旭东姚献东齐陈泽
环境因素对蛭石吸附重金属钴离子的影响及机理被引量:5
2013年
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蛭石对重金属钴离子的吸附行为和机理,考察了平衡时间、pH、固体浓度、腐殖酸等水化学条件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Co(Ⅱ)在蛭石上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达到平衡。Co(Ⅱ)在蛭石上的吸附受体系pH影响很大,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吸附机理是外层配合和离子交换,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的吸附机理是内层配合,腐殖酸对Co(Ⅱ)在蛭石上的吸附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低pH下,腐殖酸在蛭石上吸附后形成了新的表面配合物而增强Co(Ⅱ)的吸附,而在高pH下,腐殖酸存在于吸附体系中,Co(Ⅱ)的吸附量明显小于Co(Ⅱ)/蛭石吸附体系。研究结果为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危害评估和有效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梁洪祥姚献东
关键词:蛭石腐殖酸钴离子
一种二水合3-(2,2,2-三甲基肼)丙酸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水合3-(2,2,2-三甲基肼)丙酸盐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在带有机械搅拌和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丙烯酸叔丁酯,滴加过量5-50%的偏二甲肼,减压蒸馏蒸出3-(2,2-二甲基肼)丙酸叔丁酯...
姚献东胡六江梁洪祥李虎刘健
环氧树脂/贝壳粉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特性的正电子湮没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气流磨粉碎的方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在微米尺寸的三角蚌贝壳粉,将此贝壳粉与环氧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得到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贝壳粉的有机质有助于提高两相间的相互作用,适量微米级贝壳粉的引入,在环氧基体和粒子相之间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界面层,两相间有较强的界面亲和力,体系的自由体积尺寸与强度略有下降,中间寿命分量强度升高,这种较好的界面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断裂能和应力能够很好地通过界面传递到贝壳粒子上,从而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
孙旭东曾敏峰鲁越青姚献东王芸肖慧泉阎逢元齐陈泽
关键词:环氧树脂自由体积正电子湮没增韧
一种米屈肼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米屈肼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烧瓶中加入丙烯酸苄酯,冷却至0-20℃;滴加过量5-50%的偏二甲肼,减压蒸馏蒸出3-(2,2-二甲基肼)丙酸苄酯;将上述蒸馏产物用乙醇...
姚献东胡六江梁洪祥蒋杭平刘健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