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奚玉芹

作品数:52 被引量:42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风险投资
  • 7篇企业
  • 6篇股权
  • 5篇期权
  • 5篇人-组织匹配
  • 5篇股票
  • 5篇股权激励
  • 4篇契约
  • 4篇绩效
  • 4篇高管
  • 3篇期权激励
  • 3篇契约安排
  • 3篇网络
  • 3篇股东
  • 3篇股票期权
  • 3篇过度投资
  • 2篇代理
  • 2篇道德风险
  • 2篇信息甄别
  • 2篇甄别

机构

  • 38篇上海对外经贸...
  • 23篇华东理工大学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东华大学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学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怀化职业技术...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1篇奚玉芹
  • 18篇金永红
  • 7篇金永红
  • 7篇杨慧辉
  • 6篇戴昌钧
  • 4篇潘飞
  • 4篇叶中行
  • 3篇王金桃
  • 3篇何光辉
  • 3篇张列平
  • 1篇慈向阳
  • 1篇杨晓光
  • 1篇张立
  • 1篇徐波
  • 1篇韩立岩
  • 1篇闫宇坤

传媒

  • 6篇科技管理研究
  • 3篇软科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商业研究
  • 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上海投资
  • 1篇金融教学与研...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市场周刊·理...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系统工程学报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管理现代化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科研管理
  • 1篇集团经济研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经济管理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励与约束: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防范被引量:38
2001年
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都是风险投资中宝贵的人力资源。结合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具体情况,探讨了主要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其道德风险,推动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尽最大努力经营企业,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
奚玉芹王金桃
关键词:风险投资道德风险激励约束机制风险企业家风险投资家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高管激励与股价波动被引量:4
2024年
为避免股权被平仓的风险,控股股东质押股权后应该有动机降低股价波动风险,现有文献对此虽有探讨,但结论并不一致,而且对具体机制的探讨也不清楚.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股价波动负相关关系及其具体机制与路径,并选取2007年到2021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的股价波动确实显著降低;为了维持短期股价稳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股权后,会增加公司高管的短期薪酬,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高管激励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股价波动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的平滑作用并不是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能力和盈余管理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和大股东掏空来实现的.异质性结果也说明了非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对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行为都更为敏感.本文探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的作用及其机理,从理论上对股价波动文献进行了补充,并为外部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出相应建议,对提升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奚玉芹张凯歌胡金月金晨曦金永红杨晓光
关键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高管激励股价波动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现实选择被引量:15
2007年
退出机制对风险投资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对我国目前环境下风险投资的发展尤其重要。文章首先对几种退出渠道进行了简述并作了比较分析,然后对世界上主要国家以及我国近年风险投资退出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出对建设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借鉴和启示。
金永红奚玉芹
关键词:风险投资
虚拟团队及其管理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介绍了虚拟团队的产生条件、特点和功能,并对虚拟团队的管理价值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奚玉芹戴昌钧
关键词:虚拟团队管理价值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同构问题与产业能级提升对策被引量:7
2006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要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各地区间协调发展。本文在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同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的措施。
金永红奚玉芹
关键词:产业同构区域经济
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分离均衡式契约安排被引量:29
2002年
在VCs和创业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风险 .为了消除这种逆向选择风险 ,VCs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创业家采用分离均衡式契约安排 ,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业家 .论文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于VCs和创业家之间的逆向选择问题并讨论了不同能力的创业家的分离均衡 ,证明在不同能力的创业家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分离均衡 ,然后建立了一个风险投资分离均衡式契约安排模型 .最后以一个例子说明该模型的具体运用 .
金永红奚玉芹叶中行
关键词:风险投资委托-代理模型信息甄别模型
乐观与悲观:投资者情绪的跨市传染
2024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不同市场间的资本流动日渐频繁,由此引起投资者情绪的跨市传染日渐明显。投资者情绪传染问题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但不同情绪状态下投资者情绪的跨市传染效应研究较少。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对股市收益和波动率产生不对称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乐观和悲观这两种不同情绪状态下投资者情绪的跨市传染效应。研究选取2010年至2018年的数据,以关联程度较高但存在卖空限制差异的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对投资者情绪进行整体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项式分布滞后回归方法,分别探究不同情绪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在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间的传染效应,包括传染方向和传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情绪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在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之间的传染方向和传染程度是不同的。①由于卖空限制的存在,悲观情绪更容易从卖空限制高的A股市场向卖空限制低的港股市场进行单向传染,并且传染效应具有即时性和滞后性;②乐观情绪在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之间进行双向传染,但港股向A股的乐观情绪传染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而A股向港股的乐观情绪传染则具有较强的即时性;③不同情绪状态下投资者情绪的传染程度不同,乐观情绪的传染程度大于悲观情绪的传染程度。研究结果揭示了卖空限制下不同投资者情绪状态的跨市传染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有助于对已有投资者情绪传染效应的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同时为中国股市的进一步完善发展以及市场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防范股市风险提供经验证据。
奚玉芹韩立岩张晓晖吴晓倩金永红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乐观情绪悲观情绪传染效应卖空机制
现金股利分配、投资效率与投资者回报被引量:15
2021年
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对公司利润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投资效率作为调节变量,并将投资效率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组,将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分为分红不足、分红适度和分红过度三组,分别研究了不同组合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与投资效率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投资者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投资不足的企业,分红过度和分红不足都会损害投资效率,并通过投资效率损失对投资者回报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分红适度才能使投资不足有所缓解;对投资过度的企业,分红不足会损害企业投资效率,并通过企业投资效率的调节作用,减少投资者长期回报,过度分红则会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并通过这种抑制行为的调节作用,提升投资者回报。本文研究结果对公司股利研究文献进行了补充,也对公司管理者制定更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股利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奚玉芹金永红韩钰魏萌
关键词:现金股利分配
风险投资机构公司制与有限合伙制的比较被引量:15
2002年
在风险投资的发展进程中 ,风险投资机构所采用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 .在风险投资发展初期较多地采用公司制 ,但目前则以有限合伙制为主 .基于对两种组织结构的运作机制运行的简要分析 ,运用委托 -代理理论 ,从风险投资家期望收入最大化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期望收入的角度 ,分别建立了两种制度安排下的规划模型并求解 .对两种组织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
金永红张列平奚玉芹
关键词:风险投资机构公司制有限合伙制
国外期权激励诱发高管择时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3
2015年
由于存在高管自利择时行为,期权激励有可能无法实现缓解公司高管与股东利益冲突的激励相容目标。本文从高管在期权激励契约的授予、行权及行权所得股票的出售三个环节中的事前信息披露时间操纵和事后倒签这两类择时行为出发,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高管期权激励制度和相应的税收制度安排,阐述了实施期权激励的高管为了最大化自身期权激励净收益,在激励计划披露、行权以及行权所得股票的出售等关键环节也存在的自利择时行为动机;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剖析了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对期权激励中的高管择时行为的影响。本文对于丰富和深化我国期权激励中高管行为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杨慧辉潘飞奚玉芹
关键词:期权激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