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参新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液
  • 5篇血液透析
  • 4篇肾病
  • 3篇导管
  • 3篇动脉
  • 3篇血症
  • 3篇肾病患者
  • 3篇尿毒
  • 3篇尿毒症
  • 3篇桡动脉
  • 3篇病患
  • 2篇单中心研究
  • 2篇蛋白
  • 2篇导管相关
  • 2篇端部
  • 2篇血管通路
  • 2篇血透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肾内科

机构

  • 16篇宁波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作者

  • 19篇周参新
  • 8篇周美央
  • 6篇单爱琴
  • 6篇何永平
  • 5篇黄昊乐
  • 4篇潘翠萍
  • 4篇施善芬
  • 3篇钟国平
  • 3篇冯为盛
  • 2篇陈江华
  • 2篇陈鲧
  • 2篇陈娜
  • 2篇王乾波
  • 2篇蒋华
  • 1篇谢盛彬
  • 1篇徐成钢
  • 1篇张萍
  • 1篇占刘俭
  • 1篇黎良达
  • 1篇赵学智

传媒

  • 5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终末期肾病患者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用状况的单中心研究
目的:   调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接受首次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时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以及各类血管通路的转归,为推进有计划地建立透析通路的事业...
周参新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血管通路
文献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2在尿毒症患者桡动脉中膜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2)在尿毒症患者桡动脉中膜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时修饰下来的桡动脉为实验标本,应用茜素红染色观察中膜钙化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桡动脉中膜MMP-2、TIMP-2、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情况。根据钙化分级、各个检测蛋白在桡动脉中膜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结果:80例桡动脉标本中有3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中膜钙化,钙化率46.25%;钙化的桡动脉中膜均可见MMP-2、TIMP-2、OPG和OPN的表达。均随血管钙化程度的加深而表达增强。相关分析显示,MMP-2、TIMP-2、OPG和OPN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发生几率高。桡动脉中膜钙化的出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2相关,MMP-2、TIMP-2、OPG和OPN在桡动脉中膜钙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单爱琴周参新何永平冯为盛陈鲧钟国平
关键词:尿毒症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腹膜透析拔管中pull技术与常规技术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pull技术拔管和常规开放手术拔管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导管拔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PD导管拔除的81例PD患者,根据拔管方式分为常规拔管组(n=43)和pull技术拔管组(n=38)。常规拔管组采用开放式手术拔管,pull技术拔管组采用pull技术拔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ull技术拔管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拔管组(P<0.001);术后即刻和术后24h的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拔管组(P<0.001)。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ull技术作为微创拔管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医疗成本低等优势,可作为PD导管拔除的首选术式。
周美央周参新潘翠萍
关键词:腹膜透析术后疼痛并发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尿毒症合并RH患者经CBP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尿量、体重改变。结果:32例患者经过CBP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体重较前亦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尿毒症患者RH的发生与容量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活跃以及继发性甲旁亢等有关,CBP为一有效的控制尿毒症患者高血压的方法。
周参新孙琳琳徐成钢赵学智叶朝阳梅长林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
老年肾病患者应用半永久导管透析不同换管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应用带涤纶环半永久导管透析的老年患者首次、再次置管后,导管总使用时间及无感染使用时间。方法选择老年患者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61~86岁,平均(72.4±6.7)岁。共行导管131例次(首次57例、再次74例);再次导管中导丝引导下在原血管中放置导管(wire—guided exchange,WGE)48例次,拔除导管后在其他部位重新置入导管(removal and replacement,RAR)26例次,共2686导管月。因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换管占42.0%(55/131),因失功或涤纶环滑出隧道换管占28.2%(37/131),选择性拔管或仍在使用导管占29.9%(39/131)。结果首次置管组和再次置管组1年导管无感染使用率分别为35.8%和28.4%,首次置管组的导管使用时间长于再次置管组,分别为(29.8±7.9)个月对(28.7±6.0)个月(t=0.711,P=0.443)。首次置管组的无感染使用时间与再次置管组比较[(13.1±3.5)个月对(11.6±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5,P=0.018)。WGE组与RAR组比较,总导管使用时间[(28.2±7.2)个月对(28.5±5.8)个月,t=-0.1633和无感染使用时间[(11.1±3.1)个月对(12.2±2.1)个月,t=0.1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首次置管组及WGE组比较,原位治疗后无感染使用时间[(8.20±2.14)个月]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2,5.601,P〈0.05)。结论无隧道及创口感染的患者进行WGE安全、有效,同时有保存血管通路放置部位的获益。
周参新蒋华陈江华
关键词:肾透析导管插入术
神经梅毒误诊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经性行为传播。有资料显示,近年来神经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起病隐匿,极易引起误诊。
黎良达施善芬周参新占刘俭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神经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误诊苍白密螺旋体性行为传播
终末期肾病患者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用状况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接受首次血液透析(HD)时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以及各类血管通路的转归,为推进有计划地建立透析通路的事业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进行首次HD的ESRD患者,统计他们在首次HD时使用的血管通路种类,并对各类透析通路的转归和替代治疗的方式转换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观察期内共836例首次HD的ESRD患者,其中男性510例,女性326例,平均年龄(49.77±17.65)岁。首位基础疾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2.7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1.60%)和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3.95%)。首次HD时仅有73例(8.73%)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763例(91.27%)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开始透析后半年内有535例(81.5%)患者使用AVF,123例(18.5%)患者使用带袖套导管,54例患者接受了肾移植、55例患者转为腹膜透析。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来自杭州市以外地区的患者以及开始HD时患者GFR小于5 ml·min-1·(1.73 m2)-1均为首次HD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危险因素。结论 ESRD患者在开始HD时使用AVF的比例较低,但经过我们的努力大多数患者最终使用AVF作为维持性HD的长期血管通路。提高计划性通路建立的比例,增加开始HD时AVF的使用比例,仍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周参新蒋华张萍陈江华
关键词: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诊治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双腔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细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菌血症治疗对策。结果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1.05‰,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为0.85‰;染菌次数与置管时间成正相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89.29%)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62%、表皮葡萄球菌占37.50%;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用于初始透析或急诊透析的临时导管主要以拔管重新换位置治疗为主,辅以抗菌药物治疗;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长期透析导管以抗菌药物封管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
单爱琴王乾波周参新陈娜潘翠萍黄昊乐周美央施善芬何永平冯为盛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菌血症
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肾小球肾炎6例报道
2015年
目的探讨真红细胞增多症(PV)合并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PV患者发病时平均年龄54.5岁,蛋白尿为主要就诊原因,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三系异常升高,JAK2V617F基因阳性,合并蛋白尿,伴或不伴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肾活检可表现为不同程度受损,其病理类型以局灶阶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及Ig A肾病多见。治疗上给予治疗PV、抗血小板、改善高凝状态及降压等综合治疗。结论 PV患者可能合并肾小球肾炎,积极治疗,可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周美央周参新施善芬何永平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细胞生长因子
LAM密度、SM密度及其比值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研究
2024年
2019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发布的全球肾脏健康地图横断面调查报告称,全球平均每百万普通人群中新诊断的终末期肾病病例144例,且不同国家之间的发病率差异较大[1]。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尽管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但其长期生存率仍然较低[2]。对于接受PD治疗且具有高死亡风险的患者亟需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率[3]。
毛丽蔓黄昊乐周参新
关键词:腹膜透析全因死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