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玲 作品数:38 被引量:153 H指数:8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化学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双吡啶基双西佛碱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超分子晶体 被引量:9 2004年 合成了双吡啶双西佛碱(bpb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bpb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吡啶环上的N原子和西佛碱H—CN基团上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bd分子同另外4个bpb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在bpbd晶体中还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并导致一维分子柱的形成.二维氢键和一维π…π的协同作用,导致了三维超分子晶体的形成. 叶开其 孔建飞 姜世梅 叶玲 王悦关键词:超分子 西佛碱 晶体 二维网状结构 氢键相互作用 分子间 二维无机-有机杂化层网骨架晶体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1 2003年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二维层网结构的无机 -有机杂化晶体Zn(BDC) (C3 H3 N2 )·(DMF) (1)和Co2 (BDC) 2 (C5H5N) 4 ·2 (DMF)·(C5H5N) (2 ) ,并通过ICP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1的晶胞数据 :C14 H14 N3 O5Zn ,Mr=3 69 65 ,单斜晶系 ,C2 /c空间群 ,晶胞参数a =2 10 5 9(4 )nm ,b =1 0 3 16(2 )nm ,c =1 483 6(3 )nm ,β =99 0 9(3 )° ,V =3 182 6(11)nm3 ,Z =4,DX=1 5 43Mg/m3 ,μ =1 5 71mm-1,F(0 0 0 ) =15 12 .最后的一致性因子为R =0 0 697,Rw=0 2 0 18.2的晶胞数据 :C47H47N7O10 Co2 ,Mr=987 78,单斜晶系 ,P2 (1) /n空间群 ,晶胞参数a =1 0 82 9(2 )nm ,b =1 5 43 1(3 )nm ,c =1 44 2 8(3 )nm ,β =10 1 65 (3 )° ,V =2 3 612 (8)nm3 ,Z =2 ,DX=1 3 91Mg/m3 ,μ =0 767mm-1,F(0 0 0 ) =10 2 4.最后的一致性因子为R =0 0 65 2 ,Rw=0 1888.1和 2的结构都是由无机簇M2 (CO2 ) 4 (M =Zn ,Co)通过苯环连接而形成的层网结构 .它们都存在由 4个无机簇与 4个苯环形成的环 ,其大小约为 0 .9nm× 0 9nm .由于咪唑和吡啶分别与 1和 2无机簇的两极配位 。 石鑫 方千荣 吴刚 田歌 朱广山 叶玲 王春雷 张震东 裘式纶关键词:晶体结构 分子筛 对苯二酸 双希夫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1990年 本文报道了双(N-氧化吡啶-2-甲醛)缩乙二胺合镍(Ⅱ)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用分子轨道理论的近似方法(CNDO/2)分析了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分子轨道,阐明了红外光谱中C=N和N-O振动峰的移动和它的成键特征之间的关系。 尹湛峰 王国雄 叶玲 王凤山 樊玉国关键词:镍 双希夫碱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基于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铜形成的配位聚合物网络晶体 被引量:4 2004年 合成了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铜(Cu(bpb))配合物,以该配合物为基本构筑基元(buildingblock),通过分子间配位键及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获得了配位聚合物的单晶结构,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Cu(bpb)晶体中由于分子间一维无限伸展的弱配位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分子柱(molecularcolumn),许多一维分子柱沿同一方向取向、排列构成三维网络晶体,分子柱之间有氢键相连,这些氢键沿晶体学bc平面无限伸展.以Cu(bpb)为构筑基元,通过分子间一维配位键作用结合二维氢键作用,形成了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叶开其 吴英 张红雨 叶玲 于景生 杨光第 王悦关键词:配位聚合物 分子间 配位键 单晶结构 基元 配位聚合物[Cu(NIPH)(bpy)]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5 2006年 在水热条件下(120℃),醋酸铜,2,2′-联吡啶(bpy)与5-硝基间苯二甲酸(H2NIPH)反应72h,得到配位聚合物[Cu(NIPH)(bpy)](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1具有类螺旋形链结构,链间通过弱共价键、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95510(19)nm,b=1.2592(3)nm,c=1.3737(3)nm,β=95.13(3)°,V=1.6455(6)nm3,Z=4,Mr=428.84,Dc=1.731Mg/m3,Z=4,R=0.0297,wR2=0.0979.热重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另外该配位聚合物显示了较强的反铁磁行为. 叶俊伟 张萍 叶开其 叶玲 王悦 杨光第关键词:超分子 配位聚合物 铜 晶体结构 三维金属有机骨架微孔晶体化合物Cd_(5)(BTC)_(4)(H_(2)O)_(8)·6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6 2006年 金属有机骨架微孔晶体化合物由于具有可调的孔道形状、大小以及孔道骨架组成丰富等特点而在选择性吸附、分子识别、可逆性主客体分子(离子)交换及手性拆分,特别是储氢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1-11].均苯三甲酸(H_(3)BTC)是较早使用的、也是最常用的羧酸有机配体之一[12~14].例如,Williams小组[15]以二价铜离子和H_(3)BTC配位构筑了一个具有0.9 nmx0.9 nm四方孔道的三维金属有机骨架微孔晶体化合物. 孙福兴 朱广山 叶玲 方千荣 裘式纶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 晶体结构 微孔化合物 三维无机-有机杂化骨架微孔材料──[Co_3(BTC)(HBTC)(H_2BTC)(C_2H_4O_2)_3]·3(DMF)·6(H_3O)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13 2003年 Compound [Co 3(BTC)(HBTC)(H 2BTC)(C 2H 4O 2) 3]·3(DMF)·6(H 3O) was synthesiz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solved by direct method and refined by full-matrix least-square method.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and belongs to space group Cc with a=2.645 3(5) nm, b= 1.670 4(3) nm, c=1\^821 6(4) nm, β=128.16(3) °, V=6.329(2) nm 3, Z=2 , D c=20.200 Mg/m 3, M r= 1 314.744, μ=10.274 mm -1, F(000) =38 226, GOF=0.99, R=0.094 1, ωR=0.257 3. 方千荣 石鑫 辛明红 吴刚 田歌 朱广山 李亚丰 叶玲 王春雷 张震东 唐璐璐 裘式纶关键词:沸石 微孔材料 系列Mn(Ⅱ)配位超分子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面光电压研究 被引量:17 2007年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三种Mn(Ⅱ)配位超分子:Mn(2,5-dcp)2(H2O)2(1),Mn(INA)2(H2O)4(2)和Mn(phen)2Cl2(3)(2,5-dcp=pyridine-2,5-dicarboxylic acid,INA=iso-nicotinic acid,phen=1,10-phenanthrolin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Vis)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三种化合物中均存在大量的氢键,使化合物晶体构成了无限延伸的三维网络结构.表面光电压谱显示了化合物1~3在300~600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带,具有P-型半导体的特征.讨论了氢键在超分子构建中的作用以及不同配位环境对于配合物表面光电压的影响. 张丽 牛淑云 金晶 孙丽萍 杨光第 叶玲关键词:锰配合物 配位超分子 氢键 表面光电压 含柠檬酸配体的钨氧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及电子结构 2006年 报道了W/O柠檬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光电子能谱、核磁、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而且还用EHMO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子结构.解释了该类配合物的羧基红外振动峰是一宽峰且有劈裂的特点. 白凤英 牛淑云 邢永恒 郭纯孝 杨光第 叶玲 徐吉庆关键词:柠檬酸 电子结构 金属-氧簇支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Ni(phen)_2}_2(ξ-Mo_8O_(26))]的水热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2001年 以MoO3, H2MoO4, Ni(OAc)2·6H2O 和 1, 10-邻菲咯林(1, 10-phen)为原料, 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八钼氧酸盐支撑的镍-邻菲咯啉配合物[{Ni(phen)2}2(ξ?Mo8O26)]. 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 a = 1.2952(2), b = 1.6659(10), c = 1.3956(12) nm, ? =106.273(8)°, V = 2.8906(5) nm3, Z = 2. 由5604个可观测衍射(I >2? (I ))用于精修所有的结构参数, 得一致性因子R1 = 0.0414, WR2 = 0.0815. 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化合物中的八钼氧酸盐具有新奇的前所未有的结构类型(称之为?-isomer), 其特点是它由Mo6O6环和环中两侧处于戴帽位置的2个MoO6八面体组成. Mo6O6环含有2个八面体配位的MoⅥ原子和4个三角双锥配位的MoⅥ原子. 每个?-[Mo8O26]4?结构单位通过Mo6O6环中八面体配位的Mo原子的端氧和相邻的三角双锥配位的Mo原子的端氧与2个[Ni(phen)2]2+单位相键合. 测定了化合物的IR和UV-Vis光谱, 并用EHMO方法对其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徐吉庆 王仁章 郭纯孝 杨国昱 曾庆新 卜卫名 叶玲 樊玉国 杨光第关键词:金属-氧簇 过渡金属配合物 水热合成 量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