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 作品数:62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糖尿病心肌病关键基因及潜在靶向药物筛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通过对GEO数据库中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筛选出DCM的关键基因并探索潜在的靶向药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61052和GSE161931。选取基因集进行差异基因分析,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使用String软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使用Cibersort工具评估免疫细胞在样本中的浸润比例。使用DGIdb数据库搜索靶向生物标志物的潜在药物。结果 FKBP5、CYP2B6和RET是DCM的关键基因。NTN1与SLIT3、CYP1B1与CYP2B2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RET与NK细胞呈正相关(P<0.05);FKBP5与CD8+T细胞、T细胞共抑制细胞、Th1呈负相关(P<0.05);CYP2B6与B细胞、Ⅱ型INF呈负相关(P<0.05)。蒿甲醚、氯氮平和AST-487的活性成分分别与CYP2B6、FKBP5和RET基因靶点结合时显示出最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FKBP5、CYP2B6和RET通过不同分子途径在DC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蒿甲醚、氯氮平和AST-487可能是治疗DCM的潜在靶向药物。
- 邓亮段一璇孙婧靓刘畅邓捷王梓铭
-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血管钠肽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2023年
- 目的评价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血管钠肽(VNP)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体重200~25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VNP组(V组)、PD98059+VNP组(P+V组),每组5只。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动脉夹夹闭肝左叶和肝中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45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V组于缺血前10 min注射VNP,P+V组在给予VNP前20 min注射PD98059,再行VNP给药和缺血再灌注处理。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的ERK (p-ERK)1/2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P+V组血清ALT[(489.65±11.22)、(333.05±24.77)比(33.78±4.88)U/L]、AST[(651.43±14.99)、(503.18±21.48)比(154.84±12.32)U/L]、TNF-α[(12.83±1.09)、(9.64±0.57)比(2.11±0.11)ng/L]、IL-1β[(7.19±0.62)、(5.12±0.22) 比(1.10±0.49)ng/L]、肝组织匀浆MDA[(8.00±0.88)、(5.60±1.01)比(2.76±1.29)μmol/mg]升高,而SOD [(54.89±10.60)、(68.85±8.33)比(126.10±15.63)nmol/mg]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R组相比,V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及IL-1β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I/R组与P+V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加重。与I/R组相比,V组p-ERK1/2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NP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ERK1/2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 张馨朱宇麟刘畅朱皓阳于军吕毅赵鸽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血管钠肽
- 基于特征行为分析的被动式工控设备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行为分析的被动式工控设备指纹识别方法和装置。利用采集的特征指纹样本训练分类器模型,确定分类器的关键参数,为指纹识别提供分类器模型;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模型,对工控设备进行指纹识别,具体为对待测设备指...
- 沈超贾战培刘畅陈宇飞张萌刘烃管晓宏
- 文献传递
- 药物涂层球囊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疗效的荟萃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同时查阅心血管专业相关网站。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9月。收集关于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例患者,其中4篇文献达到低度偏倚风险,其余3篇达到中度偏倚风险。荟萃分析结果显示,DCB组和普通球囊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65,95%CI 0.39~1.08,P=0.10)、心肌梗死(RR=0.68,95%CI 0.25~1.80,P=0.4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RR=0.94,95%CI 0.53~1.67,P=0.8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球囊组(WMD=-0.25,95%CI-0.41~-0.09,P<0.01)且分支血管再狭窄发生风险较普通球囊组低(RR=0.47,95%CI 0.22~0.98,P<0.05)。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国内文献和国外文献在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分支血管再狭窄上得出的结论有差异: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治疗后发生分支血管再狭窄的风险较普通球囊低(RR=0.29,95%CI 0.15~0.57,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球囊组(WMD=-0.32,95%CI-0.51~-0.13,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结论在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治疗中,与普通球囊相比运用DCB有降低分支血管再狭窄率、减少分支晚期管腔丢失的可能,但鉴于目前已发表研究的数量、质量及结果,仍然需要�
- 谢恩睿刘畅倪雅娟高登峰邓捷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分叉病变
- 一种基于UUV的可变桨距同轴反桨推进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UV的可变桨距同轴反桨推进系统,属于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推进技术领域。该推进系统主要由可变桨距系统和同轴反桨系统构成,变桨距电机驱动变桨距蜗杆与变桨距齿条配合,带动主动、从动推杆使扇叶变桨距;主...
- 胡桥张明明徐新权崔智博符运龙刘畅
- 一种灰尘分布的非接触测量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灰尘分布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物品表面图像;对待测物品表面图像进行采样,并获取各采样点的灰度值;将采样点的灰度值与积灰厚度标准数据库中的灰度标准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待测物品表面灰尘分布情况...
- 党政刘畅
- 基于不同表情驱动的脑电信号辨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同表情驱动的脑电信号辨识方法,其特征是基于大脑生理学知识,首先对不同面部表情驱动产生的脑电信号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面部表情驱动过程中脑部FC5、FC6、F7、F8四个测点位置所产...
- 张小栋李睿陈江城刘畅郭晋赖知法尹贵
- 文献传递
- 一种Zigbee接入的电动轮椅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igbee接入的电动轮椅控制器及控制方法,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板、数据采集板、电机控制盒和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制板连接并通信,数据采集板与主控制板连接,电机控制盒与主控制板连接。控制方法如下:(...
- 田锋黄凯兵冯祖仁宋亮徐明钊田晓刘畅
- 文献传递
- 如何使合金兼具高强度与高塑性被引量:1
- 2025年
- 屈服强度与拉伸塑性是衡量金属材料是否具备应用潜力的重要指标。然而,两者之间往往呈现倒置关系:屈服强度的提升常以牺牲拉伸塑性为代价。因此,同时获得高强度与高塑性一直以来都是材料科学家追求的目标。本文探讨室温下屈服强度与拉伸塑性的本征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根源,论证金属材料在强化的同时保持拉伸塑性、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可行性。以兼具高屈服强度(约2 GPa)和高拉伸塑性(约30%均匀延伸率)为目标设计合金。文中提出的策略从多主元合金中复杂多样且在纳米尺度上非均匀的微观组织结构出发,调控强化和应变硬化机制,包括利用浓质固溶体合金中的宽广成分空间将传统的机制发挥到极致,并辅以非均匀性(特别是化学非均匀性)诱生的新机制。本文总结了既定强度-塑性目标范围内的最新进展。文中的观点与论述,旨在为解决强度-塑性相互掣肘难题提供新见解和新思路。
- 马恩刘畅
- 关键词:金属材料塑性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4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按照术后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和单纯肠外营养组,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特征、病理结果、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础状态、切除组织病理类型以及术中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全肠道外营养组相比,联合营养组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率增加(15.9%比6.7%,P〈0.05),肺炎发生率增加(10.3%比3.6%,P〈0.05),鼻胃管放置时间[(5.6±0.2)d比(3.9±0.1)d,P〈0.05)]延长,住院费用亦增加[(65 397.0±861.2)元比(50 663.9±239.2)元,P〈0.05]。结论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能导致DGE、肺炎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增加,并延长鼻胃管放置时间。因此,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需严格谨慎。
- 陆建文吕毅殷国志刘畅杜肇清章建飞张谞丰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