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畅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验案
  • 2篇针灸
  • 2篇皮肤
  • 2篇细胞
  • 2篇疗法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2篇鬼针草
  • 2篇分子对接
  • 1篇调任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性关节炎
  • 1篇学成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速度
  • 1篇验案举隅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医经

机构

  • 1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南阳理工学院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作者

  • 12篇刘畅
  • 3篇张世卿
  • 2篇张涛
  • 2篇王红
  • 2篇刘佃温
  • 2篇王民集
  • 2篇邹忠梅
  • 1篇杨会举
  • 1篇孟庆良
  • 1篇郑福增
  • 1篇姜楠
  • 1篇陈爽
  • 1篇祁文胜

传媒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医研究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老年皮肤病验案举隅
2012年
老年性皮肤病多迁延难愈。笔者从事针灸临床数十载,运用针刺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颇有心得,现举例如下。
王民集刘畅王红
关键词:针刺治疗老年皮肤病验案举隅老年性皮肤病针灸临床疑难杂症
鬼针草的化学成分鉴定及其体外抗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研究鬼针草的化学成分,以及部分化合物的体外抗胃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中压色谱分离凝胶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圆二色谱等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噻唑蓝法测定部分化合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高活性发挥其抗胃癌作用的潜在靶点。结果:从鬼针草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鬼针草木脂素A(1)、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3β-羟基豆甾-5-烯-7-酮(3)、(20R)-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4)、5,22-二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5)、(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豆甾-5-烯-3β,7α-二醇(7)、豆甾-5,22-二烯-3β,7α-二醇(8)、7β-羟基谷甾醇(9)、豆甾醇(10)、鹰爪花醇(11)、秋英酸(12)、4(15)-桉烯-1β,6α-二醇(13)、clovandio(l 14)、3-吲哚甲醛(15)、6,7-二甲氧基香豆素(16)、3′,4′-二甲氧基槲皮素(17)、8,8′-bis(-dihydroconiferyl)-diferuloylat(e 18)、hydroxydihydrobovolid(e 19)、2-去乙酰基-11β,13-二氢苍耳亭(20)、黑麦草内酯(21)、豨莶酮(2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23)、单棕榈酸甘油(24)和正十六烷酸(25)。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9、11~12、18~20、22~23为首次从鬼针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18对SGC-7901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1μmol·L^(-1)和7.22μmol·L^(-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二者发挥抗胃癌活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可能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7(PARP7)。结论: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14个�
韩玉刘畅刘畅张涛张涛
关键词:鬼针草胃癌分子对接细胞增殖活性作用靶点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相关分子机制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寻能有效区分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探讨二者在生物信息学方面差异的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2份RA和OA作为相互对照样品的公开可用基因表达谱(GSE55235、GSE55457数据集),并筛选OA与RA的差异表达基因(DEG)。采用LASSO回归模型和SVM-RFE算法识别并筛选生物标志物,在验证组(GSE55584数据集)中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辨别能力。利用CIBERSORT算法与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预估RA与OA的生物信息学关联。结果共鉴定出410个DEG,涉及多种信号通路、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疾病。特征基因有COPZ2、FAH、IL15RA、LTC4S、SCRG1、SFRP1和SLAMF8共7个,且ROC曲线验证结果符合预期。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巨噬细胞M1、CD8+T细胞、静息肥大细胞、浆细胞、静息树突状细胞等与特征基因相关。结论基于免疫细胞浸润的模型可用于预测RA与OA的鉴别诊断,为RA与OA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许博郑福增刘畅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
鬼针草全草中一个新的橙酮苷类化合物
2024年
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MCI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手段从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全草95%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依据其理化性质、波谱数据(UV、IR、MS、NMR)等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鬼针草橙酮苷A(1)、Z-6-O-(4″-O-乙酰基-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2)、okanin 4′-O-β-D-(4″,6″-diacetyl)-glucopyranoside(3)、Z-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4)、6,7,3′,4′-四羟基橙酮(5)、Z-6-O-(6-O-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6)、Z-6-O-(4′,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7)、Z-6-O-(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8)、木犀草素(9)、7-O-β-D-glucopyranosyl-5,3′-dihydroxy-3,6,4′-trimethoxyflavone(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和9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油酸钠−棕榈酸钠诱导的人肝HepG2细胞脂质沉积。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其发挥降脂活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可能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刘畅韩玉刘娇张涛张涛
关键词:菊科鬼针草化学成分降脂作用
张世卿河洛理筋正骨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经验
2025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属于中医筋骨病范畴。张世卿认为本病病位在背,连属于脊柱与肌肉,责之于肾,溯源在督与任,病机是本虚标实和气机阴阳升降失调。在治疗上重视调和阴阳,促进气机升降,调整脏腑功能,坚持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河洛理筋正骨术“调任脉,通督脉”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将中医学“经筋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筋膜链”理论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其核心即调任通督、理筋调曲,临床疗效显著。
赵中实张世卿祁文胜张子龙刘梦琪向家雨刘畅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名医经验
栀黄止痛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栀黄止痛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科学原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HERB数据库查找栀黄止痛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名称规范及转化,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总结GA相关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3.8.0软件生成“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进行拓扑分析,获得核心基因;运用Metascape网页、R软件构建的数据包对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选取核心靶点与药物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栀黄止痛颗粒活性成分88种,作用靶点212个;GA疾病靶点312个,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43个。GO富集分析共包含56条富集通路,其中生物过程4条、分子功能21条、细胞组成31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33条通路,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基因之间能相互结合并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栀黄止痛颗粒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对GA产生药理作用,这为探索该方剂药效药理作用机制建立了基础。
刘畅许博孟庆良郭克磊卞华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肠道菌群-线粒体轴探讨从脾论治小儿迁延性腹泻机制
2025年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肠道菌群-线粒体轴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不同途径参与到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理上脾分别与肠道菌群、线粒体功能存在相似性,病理上脾虚状态下影响线粒体的结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基本病机为脾失健运。本文从现代生物学角度出发,探讨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发病机制,论述了脾与肠道菌群-线粒体轴的密切联系,认为可能通过健脾来改善迁延性腹泻患儿线粒体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分布,恢复肠道功能,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提供新靶点。
刘梦琪张世卿张子龙赵中实刘畅向家雨
关键词:脾虚肠道菌群线粒体从脾论治小儿迁延性腹泻
刘佃温教授采用四神丸贴脐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被引量:12
2019年
刘佃温教授是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便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肛肠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外科学会会长,曾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等。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目前世界性难治疾病,中医学对于其治疗有独到见解,根据患者不同证型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结合疏肝解郁法以达到满意疗效。通过跟随刘佃温教授坐诊学习,观察其临床经验。列举刘佃温教授采用四神丸贴脐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验案1则,介绍四神丸温肾健脾的作用,通过脐疗的经络循行作用,再结合解郁丸等疏肝解郁药物对精神情志的干预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
高莉莉刘廷富仝若平刘畅冯娇娇魏鹏辉杨会举刘佃温
关键词:中医师溃疡性结肠炎四神丸脐疗验案
针灸“三步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被引量:3
2012年
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亨特综合征。本病发病急速,不受年龄限制,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临床表现主要为口眼歪斜,
王民集王红刘畅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
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T细胞辅助细胞17(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miR-155antagomir抑制剂组(250 nmol/3 d)和温阳化浊通络方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21、42、84 g·kg^(-1)·d^(-1)),每组10只。使用盐酸博来霉素建立硬皮病模型。连续给药3周后,取小鼠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IL)-6和IL-17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皮肤miR-155及IL-6、IL-17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S S C模型小鼠皮肤炎症水平远高于正常小鼠。免疫组化显示,硬皮病模型组I L-6、I L-17含量高于正常小鼠(P<0.01);温阳化浊通络方可有效降低IL-6、IL-17含量(P<0.01)。模型组皮肤CD4+IL17+Th17细胞比例,miR-155、IL-6及IL-17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P<0.05),温阳化浊通络方中、高剂量组可有效降低上述指标(P<0.01)。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可能通过抑制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miR-155、IL-6、IL-17基因表达,进而调控Th17细胞,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减缓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纤维化进程。
郭嘉韩立单雨陈爽刘畅卞博卞华
关键词:硬皮病动物模型TH17细胞免疫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