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沈阳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凸模
  • 3篇汽车
  • 3篇汽车模具
  • 3篇冷冲
  • 3篇冷冲压
  • 3篇覆盖件
  • 3篇车模
  • 3篇车身
  • 3篇车身覆盖件
  • 3篇冲压
  • 2篇电池
  • 2篇质子交换
  • 2篇质子交换膜
  • 2篇设计方法
  • 2篇燃料电池
  • 2篇流道
  • 1篇单通
  • 1篇单通道
  • 1篇电气
  • 1篇电气化

机构

  • 6篇沈阳化工大学

作者

  • 6篇刘强
  • 3篇李翔
  • 3篇邱国俊
  • 2篇郝敏

传媒

  • 1篇节能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渐缩型流道结构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2025年
基于Fluent软件,对渐缩型流道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和直型流道电池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以及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高电流密度区域,渐缩型流道通过增强气体浓差扩散效应,可以明显提升电池的性能;阴极侧氧气传输对电池性能的提升贡献明显高于阳极侧氢气传输的影响;渐缩型流道的电池性能优于直型流道的电池;通过优化氧气传输效率、改善液态水管理能力以及合理的流道内压降,渐缩型流道在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运行效率以及节约能源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刘强郝敏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一种车身覆盖件冷冲压成型的可拼组模具及其设计方法
一种车身覆盖件冷冲压成型的可拼组模具及其设计方法,涉及一种汽车模具设计制造领域,所述的模具包括:底部垫板(1)、模具单元体组成的成型部分(2)、定位挡板(3)、定位孔(4)和定位销(5)。通过所述的模具单元体拼接组成的成...
李翔刘强邱国俊
文献传递
电气化铁路用接触线的最新发展与未来趋势
本文综述了电气化铁路用接触线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用各种铸造工艺生产的接触线的性能及其在铁路电气化接触网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对接触线材料发展的未来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展望。提出目前接触线向铜合金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接触线发展的总趋向,...
刘强张翔葛研
关键词:接触线CU-CR-ZR铜合金电气化铁路
文献传递
一种车身覆盖件冷冲压成型的可拼组模具
一种车身覆盖件冷冲压成型的可拼组模具,涉及一种汽车模具设计制造领域,模具包括:底部垫板(1)、模具单元体组成的成型部分(2)、定位挡板(3)、定位孔(4)和定位销(5)。通过所述的模具单元体拼接组成的成型部分(2)实现模...
李翔刘强邱国俊
文献传递
基于FLUENT的单通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尺寸优化
2025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结构尺寸的合理设计,对燃料电池综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单通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流道深度、流道宽度和流道脊宽对燃料电池输出性能、流道压力、反应气体传质特性、水热管理能力的影响规律,并得出最佳流道结构尺寸。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随流道深度的减小逐渐提高,但不是越小越好,而是存在最优流道深度;流道宽度的改变对燃料电池输出性能影响较小,电池输出性能主要取决于阴极氧气浓度;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随流道脊宽的增大逐渐变差,设计时流道脊宽不应大于流道宽度;在最佳流道深度的前提下,流道宽度与流道脊宽的尺寸比例为1∶1时,燃料电池的综合性能最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当流道深度为0.4mm,流道宽度与流道脊宽均为0.4mm时,燃料电池的综合性能最佳。
刘强郝敏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输出性能
一种车身覆盖件冷冲压成型的可拼组模具及其设计方法
一种车身覆盖件冷冲压成型的可拼组模具及其设计方法,涉及一种汽车模具设计制造领域,所述的模具包括:底部垫板(1)、模具单元体组成的成型部分(2)、定位挡板(3)、定位孔(4)和定位销(5)。通过所述的模具单元体拼接组成的成...
李翔刘强邱国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