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中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20例婴儿血管瘤的回顾性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0例普萘洛尔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的婴儿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120例患儿服药3个月有效率为59.2%,6个月有效率为96.46%,82例停药时有效率为98.7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67%。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轻。
- 李建红李萍刘建中崔荣冯进云罗珍罗均芬李丹魏海琴
- 关键词:婴儿血管瘤普萘洛尔
- 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中的检测及意义
- 目的:检测AD患者血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并观察与病情及瘙痒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轻度25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和60例...
- 李萍刘启文李建红刘建中冯进云崔荣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神经生长因子神经源性
- 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并观察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NGF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80例AD(其中轻度25例、中度30例和重度25例)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NGF水平。结果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中NGF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与中度和轻度组相比较,及中度与轻度相比,血清中NGF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内源性和外源性AD患者血清中NG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水平与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NGF可能是表明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 李萍刘启文李建红刘建中冯进云崔荣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神经生长因子
- 儿童难辨认癣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儿童难辨认癣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难辨认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中男6例,女9例,年龄1~11岁,平均4.84岁。病程1~6个月,平均2.88个月。皮损部位:14例发生在面部,局限于颞、面颊、口周、眼周、鼻周,其中2例合并下肢和躯干的多处皮损;1例发生在左手背和左下肢股内侧。均表现为单侧分布的湿疹样皮损,为红斑片、丘疹,可有水疱和结痂,界限常常不清楚,无鳞屑或少许鳞屑,伴瘙痒。治疗前均有间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历史。确诊后给予口服特比萘芬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4~8周后均获痊愈。结论:儿童难辨认癣临床常表现为湿疹样皮损,面部好发。口服特比萘芬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孟圆张珍珍刘建中李萍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分析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SSSS患儿均具有触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剥脱;102例患儿眼周首发红斑,135例患儿口周首发红斑及放射状裂纹;另各有3例患儿分别表现为泛发性大疱、弥漫性红斑。结论:眼周红斑、口周红斑伴放射状裂纹及皮肤触痛可提示本病诊断。
- 刘启文李建红刘建中李萍冯进云
- 关键词: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特应性皮炎外周血白介素17水平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中白介素17(IL-17)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血中IL-17含量。结果:患者组血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01),中度组与轻度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L-17可能在AD患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 李建红李萍刘建中崔荣冯进云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白介素17
- 幼年黄色肉芽肿85例临床分析
- 2021年
- 回顾性分析85例经病理确诊的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患者中男54例,女31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95天。60例患者(71%)为单发皮损,25例(29%)为多发皮损。皮损主要颜色为黄色(44例,52%)和红色(29例,34%)。85例患者共有108处皮损,其中位于头面部的皮损占31.5%(34/108)、躯干占34.2%(37/108)和四肢占28.7%(31/108)。黄色和红色皮损中更容易见到Touton巨细胞、以泡沫细胞为主的浸润和嗜酸粒细胞。85例患者均未发现系统受累。
- 唐鹏跃李建红冯进云李丹刘建中罗珍冯思航朱思虹石航李萍
-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幼年
- 合并骶尾部皮肤表现的脊髓拴系综合征74例临床分析
- 2018年
- 目的总结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者骶尾部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骶尾部皮肤表现的74例TCS患者的皮肤表现类型、就诊年龄、首诊原因及合并系统表现的情况。结果 74例患者中共有脂肪瘤50例、潜毛窦19例、脊髓脊膜膨出12例、脊膜膨出10例、血管瘤8例、皮赘2例、藏毛囊肿2例、脊髓表皮窦1例。其中一种表现39例、两种表现29例、三种表现6例。明显类33例、非明显类41例。以皮肤表现首诊者48例,其中皮肤肿物33例、血管瘤8例、皮肤凹陷6例、皮肤缺损1例。结论脊髓拴系综合征常合并骶尾部皮肤表现,且常为首发的单一症状,临床易忽视,臀沟不对称和血管瘤皮损为预示因素之一,早期识别并行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可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 刘建中李萍唐鹏跃李建红罗珍冯思航
-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皮肤表现骶尾部
- 幼儿Sweet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儿男,2岁7个月。面部、颈部及手背突发水肿性红色丘疹及斑块2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水肿、弥漫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大量核尘。诊断:Sweet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 冯进云李建红李萍崔荣刘建中罗珍
- 关键词:SWEET综合征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儿童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中白介素17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中白介素17(IL-17)水平,并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L-17与A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轻度22例、中度23例、重...
- 李建红李萍刘建中崔荣冯进云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白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