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指引导丝操作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应用以球囊做支撑用普通指引导丝(中等硬度3~6g)(球囊支撑组)及单独使用指引导丝(普通组)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27例)。普组组65例,球囊支撑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08例CTO病变88例(81.5%)获得成功,20例(18.5%)未成功,普通组与球囊支撑组分别成功52例(80.0%)与36例(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并发症普通组7例(10.8%)高于球囊支撑组的1例(2.3%)(P<0.05)。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结论以球囊支撑普通指引导丝做CTO安全方便。
- 郭炜华王国宏吴明营陈波王雷刘君马志敏陈喆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及急诊介入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青年急性心肌梗死(STEMI)特点及急诊介入治疗后1年随访预后分析。方法≤40岁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均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PCI),调查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行冠心病二级预防,随访1年。结果①28例STEMI,27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35.1±3.7)岁。其中吸烟22例(78.6%),发病前有劳累、情绪激动20例(71.4%),缺乏体育锻炼18例(64.3%),肥胖11例(39.3%),高血压9例(32.1%),糖尿病4例,冠心病家族史3例,9例(32.1%)患者合并多重危险因素。②血管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82.1%,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7例(60.7%),前降支4例(14.3%),回旋支4例(14.3%),冠状动脉正常1例,多支病变4例(14.3%)。③随访1年,血压控制达标率100%,LDL—C达标率78.6%,5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青年STEMI急诊介入治疗后,积极控制吸烟等多重危险因素,加强冠心病二级预防,预后较好。
- 王国宏陈波路亚枫刘君王雷
- 关键词: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 可回收全覆膜气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可回收全覆膜气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5例经可回收全覆膜支架治疗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及术中的护理经验。结果:15例气管狭窄患者成功植入15个支架,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立即缓解。其中12个支架成功回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通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患者个体化的护理,熟悉可回收全覆膜支架的特点和手术过程,掌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技巧对手术成功和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 厉红闫丹丹彭华马晖刘君
- 关键词:可回收气管狭窄气管支架护理
-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 2024年
- 永久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障碍的重要医疗设备,通过电脉冲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奏。接受了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在术后需要特别注意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和医疗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和患者的健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永久起搏器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医疗管理的要点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指导。
- 宋敏刘君
-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电脉冲
- 室性早搏行Array球囊射频消融术的护理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室性早搏行Array球囊射频消融术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Array球囊对23例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对术中、术后护理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中成功消融21例,急性消融成功率为91%。其中右室流出道室早16例,急性消融成功率100%;希氏束旁室早1例消融成功;左室流出道6例,成功消融5例,1例因患者不配合放弃;23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左室室早因球囊放置在左室,术中发生低血压事件,球囊撤出后好转。21例成功消融患者平均随访(8±3)个月,其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4.7%。结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Array球囊射频消融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刘君闫丹丹
- 关键词:护理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
- 球囊支撑导引导丝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以球囊支撑普通导引导丝(中等硬度3~4 g)行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并行介入治疗(PCI)的患者38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稳定型心绞痛7例。比较单独使用导引导丝以及使用导引导丝未成功,以球囊支撑导引导丝治疗成功方法,分析成功病例与未成功病例临床特点。结果 38例患者29例(76%)获得成功。完全闭塞时间≤12个月者17例(58.6%)比3例(33.3%),>12个月为12例(41.4%)比6例(66.7%),闭塞端的形状(刀切状:20.7%比55.6%;桥侧支:13.8%比66.7%),闭塞段的长度≥15 mm的患者比例(37.9%比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结论以球囊支撑普通导引导丝行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安全方便,成功率较高。
- 郭炜华王国宏陈波王雷刘君马志敏吴明营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球囊
-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封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应用封堵器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巨大PDA合并SPH患者,应用封堵器封堵PDA,观察封堵前及封堵后肺动脉压力改变,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23例封堵成功,PDA最窄处直径8-18.0 mm,平均(12.2±4.6)mm。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98.3±23.4)mmHg,平均压为(69.1±15.0)mmHg,封堵后30分钟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4.6±10.6)mmHg,平均压为(28.9±7.3)mmHg,较封堵前显著降低(P〈0.01),3例PDA伴SPH者术中试封堵证实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而放弃干预。封堵后30分钟降主动脉造影示22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1例存在中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超声心动图示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分流,术后未见溶血、封堵器脱落、移位并发症。结论应用封堵器治疗巨大PDA伴SPH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介入方法。
- 郭炜华史旭波王国宏吴明营陈波王雷刘君陈喆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