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冼文彪

作品数:92 被引量:15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会议论文
  • 2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2篇帕金森
  • 62篇帕金森病
  • 37篇电刺激
  • 36篇脑深部
  • 36篇脑深部电刺激
  • 29篇丘脑
  • 29篇丘脑底
  • 29篇丘脑底核
  • 18篇帕金森病患者
  • 18篇病患
  • 16篇电刺激术
  • 16篇电刺激治疗
  • 16篇脑深部电刺激...
  • 16篇脑深部电刺激...
  • 14篇双侧丘脑底核
  • 11篇症状
  • 10篇随访
  • 9篇多巴
  • 9篇白质
  • 8篇术后

机构

  • 91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新海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91篇冼文彪
  • 71篇陈玲
  • 53篇刘妍梅
  • 48篇裴中
  • 35篇江璐璐
  • 33篇郑一帆
  • 33篇刘焯霖
  • 31篇刘金龙
  • 30篇黎锦如
  • 19篇叶静
  • 16篇杨超
  • 15篇周鸿雁
  • 14篇符小丽
  • 12篇陈杰
  • 11篇钱浩
  • 11篇许少华
  • 9篇梁秀龄
  • 9篇吴琪
  • 6篇方莹莹
  • 5篇张为西

传媒

  • 10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2014国际...
  • 4篇第七届中华医...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广东省医师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22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LRRK2基因S1647T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郑一帆吴琪方莹莹刘妍梅冼文彪符小丽江璐璐陈玲裴中
神经结节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结节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性疾病,主要侵犯肺、皮肤、周围淋巴结、腮腺和眼睛等多个器官,少数情况下也可侵犯神经系统,
张为西钟志刚吴琪郭文苑冼文彪李洵桦
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核磁共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核磁共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13例,行常规核磁共振序列及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扫描,获得双侧黑质、红核的标准化体积、各向异性比值、表观弥散系数,比较两组的差异,并研究其与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红核及黑质的标准化体积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帕金森病组黑质的各向异性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表观弥散系数低于对照组(P<0.01),帕金森病组黑质的各向异性比值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年龄、病情严重度、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无相关性。结论:应用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核磁共振能够获得较高分辨率的黑质、红核影像,可协助帕金森病的诊断。
刘妍梅陈玲裴中周鸿雁钱浩张中伟杨智云冼文彪郑一帆陈杰张思乐黎锦如刘焯霖
关键词:帕金森病表观弥散系数
单发/多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对照研究——66例PCNSL回顾性分析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起病隐匿,症状多样,病程进展快,长期生存率低,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像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PCNSL通常可得到较快诊治,而影像...
冯黎冼文彪廖焕权申存周周鸿雁王海燕陈玲
关键词:PCNSL病理确诊占位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长期疗效观察
2025年
探究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长期疗效。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双侧STN-DBS手术的13例PD患者,全面评估术前、术后1、3和10年以上非运动症状情况。评估内容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爱普沃思嗜睡量表(ESS)、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并记录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术后3年以内MoCA评分高于术前(均P<0.05),而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0年以上MMSE[(23.7±5.7)分比(28.4±2.4)分]和MoCA[(18.4±6.4)分比(22.2±5.0)分]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各个时间点PDSS-CV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ESS评分在术后3年以内无明显变化(均P>0.05),术后10年以上ESS评分[(10.9±8.2)分]较术前[(6.9±4.2)分]增加(P=0.042);术后3年以内HAMD、HAMA评分低于术前(均P<0.05),术后10年以上恢复到基线水平(均P>0.05)。与术前相比,PDQ-39综合指数在术后3年以内均有降低(P<0.05),但在术后10年以上恢复到基线水平(P=0.089);与术前[(689±204)mg]相比,LEDD在术后1、3、10年以上均有减少,分别是(439±300)mg、(411±213)mg及(489±170)mg(均P<0.05),依次减少36.29%、40.40%、29.10%。STN-DBS可使中晚期PD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及认知在术后3年内均得到较好改善,术后10年以上生活质量与情绪恢复到术前基线水平,认知较术前恶化。
储建敏吴蕾陈金花钱浩陈杰顾菁江璐璐冼文彪刘妍梅刘金龙陈玲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后五年随访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术后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探讨STN DBS对患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术后药量和刺激参数的变化。
江璐璐冼文彪刘金龙杨超刘妍梅叶静郑一帆黎锦如刘焯霖裴中陈玲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基底节相关疾病
2009年
Thomas Wichmann,Mahlon R. DeLongMahlon R. DeLong冼文彪陈玲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肌张力障碍强迫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可改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生活质量、情绪、睡眠、认知及术后用药剂量的影响。方法10例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价其临床情况,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及其变化,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例PD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疗效,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等都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开机未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68%、53%、35%,开机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86%、78%、69%,其中以震颤改善最为显著。术后UPDRSIII评分及Hoehn&Yahr分级均降低,术后6个月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67%、32%;日常生活质量提高,PDQ-39术后6个月改善率为71%,睡眠质量较术前改善,焦虑抑郁情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术后6个月较术前减少45%。结论双侧STN-DBS能明显改善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钱浩陈玲刘金龙黎锦如何月梅冼文彪周鸿雁张健刘妍梅陈杰陈曦刘焯霖裴中
关键词: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后参数调整策略的研究
目的:帕金森病统一量表第三部分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估患者药物关期的运动症状,观察不同刺激参数(电压、脉宽、频率)对肢体症状(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中轴症状(姿势稳定性、步态)的改善程度.结果:术后1年...
冼文彪陈玲符小丽刘金龙郑一帆刘妍梅裴中黎锦如刘焯霖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40例,在原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3个月定期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Diseas...
刘妍梅陈玲裴中刘焯霖黎锦如冼文彪周鸿雁申存周张健
关键词: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