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兰 作品数:15 被引量:86 H指数:6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髋关节外展辅助训练仪的设计及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自制髋关节外展辅助训练仪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80例行TH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髋外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应用自制的髋关节外展辅助训练仪对患者进行髋外展肌训练。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工时、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外展Lovett肌力。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外展Lovett肌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外展Lovett肌力均轻于或优于对照组,护理总工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髋关节外展辅助训练仪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在有效康复锻炼的同时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冯晓兰 高卉 王洁 周军 徐耀增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骨盆与髋臼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骨盆与髋臼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骨盆与髋臼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50例(前后压缩4例,侧方压缩22例,垂直剪切24例),髋臼骨折36... 冯晓兰 高卉 陈玉芬关键词:骨盆 髋臼 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预见性护理在透析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4年 慢性肾病患者由于矿物质代谢紊乱等原因髋部骨折发生率显著增加。维持性透析患者髋部骨折年发病率约为0.89%。由于维持性透析患者常合并多系统的损害,术后易出现多系统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院2007年12月-2013年6月共收治维持性透析合并髋部骨折患者17例,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我们采取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冯晓兰 邹叶芳 陈利勤 赵波关键词:维持性透析患者 预见性护理 骨折患者 多系统并发症 围手术期并发症 骨折发生率 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干预至出院后6月,比较2组患者在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文化差异及知识接受理解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平台干预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居家骨科护理平台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了新型延伸护理模式,是科学可靠的康复锻炼咨询平台,使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蒋莹卿 王洁 朱红霞 程敏 冯晓兰 高卉 邹叶芳 陆秀珍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锻炼 日常生活能力 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粉剂对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术后低蛋白血症影响 目的:通过对60岁以上的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加强营养干预,围手术期给予口服肠内营养素剂,探讨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对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效果及改善的程度。 高卉 冯晓兰 吕蓓蓓关键词:围手术期 足底静脉泵对骨科大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对骨科大手术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骨科大手术治疗的1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1 h组、>1~6 h组、>6~12 h组、>12~<18 h组、≥18 h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进行干预,1 h组、>1~6 h组、>6~12 h组、>12~<18 h组、≥18 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足底静脉泵进行干预,每日干预时间依次为1 h、>1~6 h、>6~12 h、>12~<18 h、≥18 h,直至出院。比较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D‐二聚体水平、患肢腿围。结果:研究过程中,20例病人失访,最终对照组有30例病人完成研究,1 h组有29例病人完成研究,>1~6 h组有28例病人完成研究,>6~12 h组有25例病人完成研究,>12~<18 h组有24例病人完成研究,≥18 h组有24例病人完成研究。6组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D‐二聚体水平存在时间、组间效应(P<0.05);≥18 h组病人术后第7天大腿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 h组、>12~<18 h组、≥18 h组病人术后第7天小腿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底静脉泵使用时间较长有利于降低骨科大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缓解患肢肿胀情况。 童亚慧 朱红霞 邹叶芳 冯晓兰 钮美娥 徐岚关键词:足底静脉泵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骨科 手术 耳温枪在发热病人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耳温枪在筛查发热病人中的价值,并确认用于判断发热的最佳界值,为临床使用耳温枪测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月—5月外科病房病人1106例,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同时使用水银体温计和耳温枪测量病人体温。结果:Bland-Altman结果显示耳温口温测量一致性较好。口温与耳温均值在总体组、非发热组和发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口温为37.3℃~38.0℃发热截断值时,耳温枪精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以口温37.3℃、37.5℃、37.8℃、38.0℃为发热截断值时,相对应耳温的最佳界值为37.15℃、37.35℃、37.45℃、37.55℃。结论:耳温枪快速便捷、交叉感染风险低、灵敏性较高,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筛查发热病人,耳温枪筛查发热的最佳界值可根据口温判断发热的温度设定。 李彩英 祝瑞琪 冯晓兰 濮怡 赵鑫关键词:体温 口温 发热 水银体温计 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实验组在原有普通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粉剂。术后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胃肠道并发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表)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干预组术后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营养风险评分、围手术期食物每日摄入的热量、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肠道并发症(便秘)发生例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肠内营养干预后,病人平均首次下床时间提前了4.5 h,住院时间缩短了0.53 d,生活能力评分提高了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营养潜在风险病人在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生活能力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高卉 吕蓓蓓 李琳 朱峰 周军 徐耀增 冯晓兰关键词:肠内营养 老年 营养状况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互联网+技术联络服务模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探讨互联网+技术联络服务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外随访,干预组由骨科专科护士基于互联网+技术居家骨科护理平台为主导实施延续管理。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Barthel指数、生命质量评分(SF-36)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49.74±4.28)、(76.59±4.33)、(90.78±2.61)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6.17±3.85)、(74.26±4.24)、(88.65±2.1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2.60、-4.26,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NRS评分分别为(1.33±0.47)、(0.83±0.38)、(0.76±0.43)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61±0.54)、(0.96±0.42)、(0.84±0.38)分,2组NRS评分比较仅在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干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61.74±8.90)、(93.80±5.29)、(98.26±2.83)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0.33±5.81)、(91.09±7.52)、(97.83±3.10)分,2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仅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93.73±3.89)、(100.26±3.77)、(107.50±3.56)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2.67±3.42)、(97.71±2.67)、(103.68±2.83)分,2组在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5.71,均P<0.05)。结论:骨科专科护士主导实施的院内多学科团队合作+基于互联网+技术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实施的延续管理,能够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命质量。 蒋莹卿 王洁 童亚慧 朱红霞 程敏 冯晓兰 高卉 张霞芬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 髋骨折 老年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原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干预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患者45例,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采取心理护理、疼痛管理、肢体康复锻炼、生活指导及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45例患者中44例按照指定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法进行功能锻炼,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脱位、感染发生,仅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原因,并根据手术的不同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冯晓兰 张勇关键词:假体松动 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