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卫

作品数:2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重症
  • 3篇耐药
  • 3篇耐药鲍曼不动...
  • 3篇杆菌
  • 3篇鲍曼不动杆菌
  • 3篇不动杆菌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血管
  • 2篇血症
  • 2篇左室
  • 2篇左室重量
  • 2篇磷霉素
  • 2篇磷霉素钠
  • 2篇脑出血
  • 2篇肺炎
  • 2篇成功率
  • 2篇出血
  • 1篇低钾

机构

  • 18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作者

  • 18篇关卫
  • 8篇王玫
  • 5篇丛云峰
  • 3篇金贞玉
  • 3篇梁明
  • 3篇胡艳敏
  • 3篇张东利
  • 3篇肖洋
  • 2篇张维亮
  • 2篇马峻峰
  • 2篇肖洋
  • 1篇李久红
  • 1篇檀桥
  • 1篇韩颖
  • 1篇初影铭
  • 1篇王岩
  • 1篇陈国俊
  • 1篇马虹宇
  • 1篇魏宪和
  • 1篇伍海安

传媒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校医
  • 2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02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联合药敏的实验研究
关卫韩颖胡艳敏
磷霉素钠联合头胞哌酮舒巴坦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观察
2021年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联合头胞哌酮舒巴坦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重症医学科VAP、经痰培养证实对常用抗菌药物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共62例。给予磷霉素钠4~12 g/次,每日2次,头胞哌酮舒巴坦3.0 g/次,每日2次。直至菌培养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被清除或其他原因停药。结果62例患者中,中途退出6例,死亡4例,完成52例,鲍曼不动杆菌清除48例,清除率92.3%。停药后1周内死亡3例,1个月内死亡7例。结论磷霉素钠联合头胞哌酮舒巴坦对导致VAP的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率达到92.3%,明显高于现有的其他疗法。
胡艳敏关卫丛云峰肖洋
关键词:磷霉素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重症医学
降钙素原指导ICU危重患者抗菌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对指导ICU危重患者抗菌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将88例ICU危重感染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A组、B组两组,A组按照正常的治疗方法给予抗生素治疗,B组根据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含量决定是否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和死亡人数的对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上,A组平均使用抗生素(14.21±2.35)d,多于B组(9.31±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感知机体的感染程度有临床效果,因此对降钙素原浓度的精确监测在临床上对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有重大意义。
肖洋丛云峰梁明张东利关卫
关键词:降钙素原抗生素危重感染抗菌治疗
磷霉素钠联合用药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针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联合药敏试验,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入住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实验室筛选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0株,采用琼脂稀释结合纸片扩散法;制作含磷霉素钠菌培养平板,药物浓度分别为0mg/L,70mg/L,140mg/L,280mg/L;在含药平板上贴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药敏贴片,常规培养。结果磷霉素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鲍曼不动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从0株(磷霉素钠浓度0mg/L),分别增加为7株(磷霉素钠浓度70mg/L)和19株(磷霉素钠浓度140mg/L),有显著协同作用,P<0.05;磷霉素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鲍曼不动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从0株(磷霉素钠浓度0mg/L),分别增加为0株(磷霉素钠浓度70mg/L)和8株(磷霉素钠浓度140mg/L),也有显著协同作用,P<0.05;磷霉素钠与头孢哌酮、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没有显著协同作用。磷霉素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合与磷霉素钠左氧氟沙星组合头对头比较,P<0.05;结论针对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磷霉素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合和磷霉素钠左氧氟沙星组合有显著协同作用,但前者更好。
关卫韩颖胡艳敏丛云峰肖洋
关键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磷霉素钠
心室分离
1990年
心室分离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国内外报导甚少,现将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例1,男,36岁,以慢性克山病急性发作于1983年1月4日入院。合并三度心衰、心源性休克、室性早搏、室速、室颤,死于1983年1月7日。 心电图所见(图1):本图是Ⅱ导联心电图。第一行可见连续出现的宽大畸形RQS波,呈rS型,QRS时间0.20秒。
关卫王玫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室分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干预实验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量的影响 ,间接判断其对左室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初次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给培哚普利或苯钠普利 ,对照组给美托洛尔 ,观察之初及 3个月后用二维心动超声测量左室重量。结果 ACEI组平均心肌重量低于美托洛尔组 (P =0 0 44 97)。结论 ACEI能够有效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量的增加 。
宋继英关卫李久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量左室重构干预实验
肾上腺素致低血钾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肾上腺素为心肺复苏时选用的血管加压素,有助于自主循环的迅速恢复,而在临床上确发现心脏骤停者发生低血钾,导致复苏失败,本文重点讨论低血钾是否与肾上腺素的应用有关,通过家兔试验说明二者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实验结果如下。
于鸣凤关卫王玫马虹宇檀桥
关键词:肾上腺素低钾血症
振动排痰仪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仪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收治的40例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振动排痰仪联合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仪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ICU入住时间、医疗费用、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血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结果观察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RR、HR均慢于对照组,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仪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机体炎症因子、血气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洋赵男马峻峰张维亮张东利关卫
关键词:振动排痰仪
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发作和时间规律的观察
1999年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呈现不仅上升而且年轻化趋势。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生猝死,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利用Holter对109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可疑冠心病者给予24小时心电监测,发现心肌缺血、心...
王玫关卫金贞玉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病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再通成功率的比较
1998年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静脉溶栓是两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有效方法.自97年9月至9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51例,随机分为 PTCA 组和静脉溶栓组.PTCA 组27例,静脉溶栓组24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给与相同的一般治疗,治疗后静点肝素,保持 ACT 在160-180秒之间,持续72小时.PTCA 组成功率96.3%.成功的靶血管术前平均狭窄率94.2±4.3%,术后残余狭窄15.3±8.9%.静脉溶栓组成功率79.1%,梗塞相关血管残余狭窄率56.4±18.3%.未成功的5例中1例死于心源性体克,4例行补救 PTCA,3例溶栓后残余狭窄>75%者,做了择期 PTCA.两级血管再通率和残余狭窄存在明显差异(P<0.01).PTCA 可使闭塞血管迅速恢复血运,对血管的结构起到即时修复作用.溶栓的疗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作用降低.即使溶栓成功,也常遗留高度的残余狭窄.残余狭窄可导致梗塞后的缺血和梗塞复发.本文溶栓治疗组中1例死亡,4例失败者做了补救 PTCSA,另有3例患者因残余狭窄>75%,做了择期PTCA,说明两种方法在血运重建方面的差别.文献报道急诊 PTCA 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而溶栓治疗并不能显著提高心源性休克的存活率.本文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PTCA 成功后休克纠正.溶栓组1全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考虑休克未能纠正的原因可能是梗塞相关血管未再通,或可能再通,但存在高度残余狭窄或为多支血管病变.静脉溶栓治疗失败,可能增加早期死亡率,补救 PTCA 可能使溶栓失败的梗塞相关血管获得再通,以挽救濒死的心肌.多个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溶栓后立即 PTCA 较溶栓后1-7天的择期 PTCA死亡率,出血发生率及急诊 CABG 需要率均增高,因此冠脉造影最好在溶栓后1-7天进行.如需做 PTCA,选择这段时间较为安全,亦可提高成功率.TIMI-2B 及 SWIFT 试验比较了静脉溶栓后择期 PTCA 与保守治疗的观察�
伍海安陈国俊梁明关卫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心源性休克血管病变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