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国
- 作品数:140 被引量:36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MMAA基因非编码区变异叠加单亲二体所致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多组学分析
- 2025年
- 目的·针对1例临床表现疑似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但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为阴性的罕见疑难病例,利用多组学测序分析其遗传学致病原因。方法·提取先证者及父母的外周血DNA及RNA样本,先应用MMA相关基因Panel测序和WES,再利用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综合分析该患儿基因变异、来源及可能的遗传方式。结果·MMA相关基因Panel测序及WES常规分析均未发现与患儿表型相关的致病性变异。对WES的拓展分析提示患儿可能存在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WGS发现患儿MMAA(metabolism of cobalamin associated A)基因非编码区域c.-66+2T>C纯合剪接变异。该变异位于5'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具体位置为第1个外显子的剪接供体位点下游第2个碱基处(参考序列:NM_172250);在基因组坐标(hg19)中,该变异的位置为4号染色体第146540561个碱基(chr4:146540561)。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其母亲携带该位点杂合变异,父亲未携带;RNA-seq发现该患儿4号染色体上的MMAA基因表达量几乎为0,反转录实时定量PCR进一步证实该基因mRNA几乎不表达,提示MMAA非编码区剪接变异影响转录水平表达。结论·位于WES范围之外的MMAA基因非编码区c.-66+2T>C纯合剪接变异是该患儿可能的致病原因,推测由4号染色体母源单亲二体所致。
- 霍晓燕罗小梅叶贤涛孙昱余永国梁黎黎范燕洁
-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甲基丙二酸血症
- 血尿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与二代靶向测序结果的平行比对研究
- 目的:数十年来,串联质谱技术一直用于遗传代谢疾病的新生儿筛查。然而,传统的新筛方法由于易受到生化水平波动的影响,可能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召回患者之后进一步的辅助检测来确诊,有时还需要多次反复召回某些患者。为了克服...
- 罗小梅王瑞芳顾学范余永国
-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串联质谱
- 文献传递
- 全基因组测序在不明原因重度智力落后儿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 我国不明原因智力落后/发育迟缓、多发畸形、孤独症儿童患者数量众多,染色体芯片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的应用解决了 10~15%患者的诊断困境,全外显子组测序(W...
- 孙昱余永国顾学范
-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智力障碍
- 软骨发育不全的指南变迁与多学科诊疗建议被引量:2
- 2022年
- 软骨发育不全是最常见的骨骼发育不良,以短肢、大头畸形、面中部发育不良和三叉戟手为特征。软骨发育不全相关的潜在并发症包括下肢长骨弯曲、中耳功能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更罕见的颈髓压迫、脑积水和胸腰椎后凸。软骨发育不全的管理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多个学科共同参与。该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软骨发育不全患者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指南或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疗提供指导,以帮助识别软骨发育不全疾病有发生严重后遗症的高风险患者、并在并发症出现之前进行干预。
- 王瑞芳余永国
- 关键词:软骨发育不全
- 肌营养不良蛋白病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被引量:3
- 2023年
- Dystrophin基因的变异可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肉疾病,包括进行性杜兴(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贝克(贝氏)肌营养不良(BMD)和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遗传学诊断对于这类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何合理选择、规范应用各项基因检测技术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本共识经过同行专家的共同探讨,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指南,从遗传学诊断角度,针对dystrophin基因检测技术的选择、检测策略、检测流程等方面提供指导性建议。
-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中国罕见病联盟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河南省医学会遗传医学专科分会娄桂予侯巧芳张玉薇祁娜余永国廖世秀
- 关键词:DYSTROPHIN基因遗传学诊断
- 白细胞介素-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1(IL 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IL 11对移植前后ALL幼龄小鼠CD4、CD8T细胞亚群影响 ;记录ALL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存活时间 ;观察移植后ALL小鼠内脏的GVHD病理变化 ;ELISA检测与GVHD密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结果 IL 11降低CD4T细胞亚群的同时增加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 ;明显提高ALL小鼠的生存时间 (P <0 .0 0 1) ;推迟GVHD发生时间 ,减轻GVHD发生程度 ;下调TNF α水平 (P <0 .0 5 )。结论 IL 11一定程度降低移植后ALL小鼠的GVHD发生 ,并且保留GVL。
- 余永国高清平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白血病
- 华东地区粘脂贮积症Ⅱ/Ⅲ型患者GNPTAB基因突变鉴别以及粘脂贮积症Ⅱ型的产前诊断
- 目的 回顾及分析中国华东地区人群粘脂贮积症Ⅱ/Ⅲ型的基因突变类型,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血浆溶酶体酶活性检测对38例粘脂贮积症Ⅱ/Ⅲ型患者进行诊断,通过对GNPTAB和/或GNPTG基因的Sanger测序及...
- 王瑜叶军邱文娟韩连书余永国梁黎黎高晓岚顾学范张惠文
- 关键词:酶活性基因突变产前诊断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基因突变位点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SNP位点分析和T-A克隆技术,建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基因突变位点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患者33例和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患者2例及所有患者父母的外周血标本,以及10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根据CYP21A2基因与其假基因间的基因序列差异设计高特异性的PCR引物,扩增CYP21A2基因全长,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SNP位点分析以及PCR产物T-A克隆分析检测CYP21A2基因突变.采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CYP17A1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对所有患者的基因突变进行诊断.33例21-OHD患者中,共发现13种不同形式的CYP21A2基因突变,其中IVS2-13A/C〉G、p. I172N和融合基因分别占32%(21/66)、27%(18/66)和15%(10/66).91% CYP21A2基因突变源自于相应的假基因.2例17-OHD患者分别为CYP17A1基因IVS4-6A〉G纯合突变及CYP17A1基因p.487_489del纯合突变.所有患者基因突变均来自父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出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基因突变位点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确诊依据.
- 郁婷婷王剑余永国黄晓东沈永年傅启华
- 关键词:肾上腺增生先天性突变
- 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 ciency,21-OHD)患儿和家系基因突变特征及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试验诊断研究设计。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16例21-OHD患儿及父母外周静脉血,抽提基因组DNA。根据细胞色素P450c21(Cytochrome P450c21,CYP21A2)基因与其假基因间序列的差异,用高特异性引物扩增该基因10个外显子及内含子序列,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1-OHD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与分析16例21-OHD患儿的突变基因型,共检出6种CYP21A2基因突变,其中IVS2-13A/C>G[50%(16/32)]、p.I172N[25%(8/32)]为最常见的2种类型,c.1451_1452delinsC[3%(1/32)]及p.R149P[3%(1/32)]均为罕见突变,除2例患儿未获得父母标本外,其余患儿基因突变均来自父母。失盐型患儿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IVS2-13A/C>G[75%(15/20个等位基因)],而单纯型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为p.I172N[67%(8/12个等位基因)],患儿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具有很高一致性。结论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能较特异地检出21-OHD基因突变位点,并可为疾病确诊及临床表型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 张晓青王丽丽余永国傅启华
- 关键词:21-羟化酶缺乏症细胞色素P450基因
- 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在不明原因智力落后诊断中的应用——附500例基因芯片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近年来.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Chromos-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随着技术的革新和通量的增加.逐步从科研领域走向临床诊断。2010年美国医学遗传医学学会发布了关于CMA在出生后缺陷中的临床应用指南111.提出CMA可代替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作为不明原因的发育迟缓(智力损害)、多发畸形、非明显综合征及临床怀疑染色体病患儿的首选检测手段。随着该指南的颁布,欧洲、日本、新加坡、韩国也相继发布了指南,推荐CMA作为首选检测代替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2011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又发布了产前诊断的基因芯片应用指南。随着各国指南的发布,目前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已广泛被临床实验室所认可.成为相关适应证在产前和产后领域的首选诊断检测技术。
- 余永国
- 关键词:遗传疾病基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