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飞

作品数:25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儿童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3篇急性
  • 11篇细胞
  • 8篇淋巴
  • 8篇儿童急性
  • 7篇淋巴细胞
  • 7篇淋巴细胞白血...
  • 7篇急性淋巴细胞
  • 7篇急性淋巴细胞...
  • 7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儿童急性淋巴...
  • 3篇预后
  • 3篇髓系
  • 3篇髓系白血病
  • 3篇化疗
  • 3篇化疗后
  • 3篇患儿
  • 3篇病患

机构

  • 24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4篇何飞
  • 14篇梁昌达
  • 7篇赖长城
  • 3篇潘晓芬
  • 3篇李艳红
  • 2篇林媛媛
  • 2篇李红
  • 2篇徐忠金
  • 2篇黎文婷
  • 2篇谢淑佩
  • 2篇朱春晖
  • 1篇冯晓勤
  • 1篇王丽娜
  • 1篇杨丽华
  • 1篇甄子俊
  • 1篇钟霞
  • 1篇万伍卿
  • 1篇廖柳华
  • 1篇余强
  • 1篇郭碧赟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药品评价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观察组患儿静注4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5d后联合强的松2mg/(kg·d)(每日3次),30d为一疗程;给予观察组患儿静注200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的用量及疗程均为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治疗后的血小板上升、达峰值以及止血时间对比。结果:经比较得知,两组患者在血小板上升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达峰值时间上要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临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的达峰值时间更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的临床疗效基本等同于大剂量,疗效可靠。
何飞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
116例重型及中间型血友病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116例血友病患儿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患儿的发病年龄、病例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血友病甲92例,血友病乙24例,其中重型48例,中间型68例。各种类型的出血为小儿血友病的主要表现,颅内出血9例,多见于重型...
何飞梁昌达
关键词:中间型
双花百合片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防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双花百合片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防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口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危组)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待早晚刷牙后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双花百合片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效果,第5、10天口腔炎发生率及分级,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043,P=0.044);联合组患儿治疗后第5、10天口腔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且联合组分级普遍较对照组低(P均<0.05);联合组患儿疼痛缓解时间为(4.14±1.23)d,短于对照组的(6.74±1.56)d(t=7.168,P<0.001)。治疗2周后,2组患儿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花百合片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用于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炎防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口腔炎发生率和损伤程度,明显缓解患儿的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李争吴敏何飞余强
关键词:口腔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化疗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的感染及其抗感染治疗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伴感染发生的情况,探究有效地抗感染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150例临床资料,分析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伴感染发生的情况及其抗感染治疗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分析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伴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79.33%(119/150),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诱发的感染发生率为92.50%(111/120),显著高于其>0.5×109/L的发生率为26.67%(8/30)(P<0.05);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致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抗感染治疗的主要抗菌药物为第3代头孢菌素。结论: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感染的发生率高,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呈相关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环境中致病菌的存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何飞梁昌达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化疗抗感染抗菌药物
联合检测AML1-ETO及其9a异构体在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AMLl-ET0及其9a异构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中治疗前后及复发时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4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联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骨髓采集时间在初诊时、诱导化疗结束时、随访每6个月检测1次以及复发时,随访时间为3年。利用RQPCR方法监测AML1-ETO及9a异构体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总结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46例确诊伴有t (8;21)的AML-M2患者的骨髓标本中有41例检测到AE9a异构体,占89.13%。21例复发患者均检测到AE9a异构体;41例AE及AE9a均阳性患者,21例复发,20例未复发,复发组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并且两组对比,AE9a比AE高的更明显(P<0.01);经化疗获完全缓解后,AE、AE9a表达水平均下降,但复发组下降的百分比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复发组AE、AE9a化疗前后的变化发现,AE下降的水平明显高于AE9a (P<0.01);缓解期间,21例复发患者中14例AE9a在AE表达低水平时即出现升高甚至异常升高。结论 AE9a与AE共表达于伴有t (8;21)的AML-M2患者中,AE9a异构体对标准化疗的敏感性较AE差。作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同时检测AE及AE9a两者表达水平的变化比单独检测AE融合基因能更早地预示疾病复发趋势,从而可提前进行临床干预,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何飞潘晓芬陈永昌梁昌达易丽君李红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异构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微小残留白血病
儿童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加一剂蒽环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SCCLG/SCCCG-APL协作组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的基础上,比较加或不加1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10mg/m^(2)(化疗或无化疗组)的缓解情况和不良事件率。结果化疗组139例,无化疗组27例,两组的诱导治疗结果比较: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中位天数分别为26.0(22.0,31.5)d和31.0(27.5,35.0)d(P=0.002);分子学完全缓解分别有29.5%和3.7%(P=0.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别有43.2%和74.1%(P=0.003);最高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8.6(IQR 4.9,18.4)×10^(9)/L和22.7(IQR 16.0,41.7)×10^(9)/L(P<0.001);确诊分化综合征分别有5.8%和33.3%(P<0.001);出凝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4%和51.9%(P<0.001)。感染、颅内高压、心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均P>0.1)。结论儿童NHR-APL可能有别于成人患者,与无化疗比较,诱导治疗加1剂量蒽环类疗效更好,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樊重杨良春陈以乔万伍卿麦惠容杨丽华兰和魁周敦华李婉丽郭碧赟何飞廖柳华陈惠芹甄子俊贺湘玲冯晓勤陈国华吉训琦陈沫黎巧茹龙兴江田川符莹罗杰思黄丹萍张晓莉唐燕来王丽娜李毓李彬黄礼彬罗学群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
16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遗传学分析
李红乐萍何飞黎文婷易丽君周菁
Ikaros蛋白亚型Ik1和Ik2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何飞
重型及中间型儿童血友病116例临床分析
2013年
血友病是凝血因子Ⅷ/Ⅸ缺乏或合成障碍的性联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按缺乏因子的不同主要分为血友病甲(Ⅷ)及血友病乙(Ⅸ),我国血友病患病率为2.73/10万人口[1]。血友病患者80%的出血集中在关节[2],并发症常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致残。颅内出血(ICH)是血友病最严重的出血之一,可危及生命[3]。
何飞梁昌达
关键词:血友病重型中间型关节出血颅内出血儿童
AML1-ETO阳性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治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AML1-ETO阳性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比较不同剂量阿糖胞苷缓解后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AML-ETO阳性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血象、染色体核型、治疗效果及预后。诱导缓解治疗采用DAE/HAE/IA方案,缓解后进行6-10个疗程的联合化疗,根据缓解后化疗所用阿糖胞苷的剂量不同分为A、B两组。结果 43例AML1-ETO阳性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治患儿中,男24例,女19例,中位年龄9(2-15)岁;1疗程完全缓解率77.1%,2疗程完全缓解率94.3%。A,B两组间无事故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AML-ETO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男性居多,年长儿多发。有无附加染色体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应用中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化疗远期疗效好。
赖长城李艳红梁昌达何飞
关键词:白血病髓系儿童AML1-ETO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