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东
- 作品数:272 被引量:87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超临界CO_2发泡聚丙烯挤出工艺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通过对普通等规聚丙烯(PP)共混改性,实现PP的超临界CO2挤出发泡成型。考察了熔体温度、机头压力和CO2浓度对改性PP发泡过程和泡孔结构的影响。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制备出发泡倍率高、泡孔形态完整的改性PP发泡材料。
- 钱敏伟信春玲郭奕崇何亚东
- 关键词:挤出发泡泡孔密度
- 共混PBS改善PBAT发泡材料的收缩性分析
- 2025年
- 利用环氧扩链剂(KL-E4370B)与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充分反应,再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获得基体弹性模量更高的共混物。采用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扩链共混改性PBAT的结晶、流变、发泡性能表征,研究了PBS含量对发泡样品的收缩行为和恢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BS能提高共混物的结晶能力,结晶度由9.87%提高至35.89%。PBS能提高基体的弹性模量至6.15×10^(7) Pa,与未添加PBS的样品相比,提高了2.24倍。PBS能大幅缓解PBAT发泡样品的收缩问题,收缩率降至17.18%,缩短恢复时间,稳定时间降低至336 h,提高恢复能力,恢复率能提高至100%。当PBS添加量为30份时,能制备开孔率为85.01%、收缩后可完全恢复的、发泡倍率为33倍的发泡样品。
- 蒋晓怡苏振乾吴锐赵笑微何亚东信春玲
- 关键词:发泡性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材料成型研究与结构分析被引量:12
- 2001年
- 围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微孔隔板这种典型的功能性微孔材料展开其成型加工的实验研究 ,确定了工艺流程、物料配比和工艺参数并获得了微孔隔板样品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测定UHMWPE微孔材料微观结构参数 ,并引入分形理论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 。
- 赵忠华何亚东薛平朱复华
-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结构UHMWPE
- 大豆蛋白质流变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和布拉本得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大豆蛋白质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在通常的挤出加工条件下 ,大豆蛋白质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 ,其非牛顿指数在 0 .2~ 0 .6之间。粘度随剪切速率、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对粘度的影响十分复杂 ,在蛋白质变性前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蛋白质变性后 ,粘度明显增大 ;在 12 0℃左右 ,粘度的动态变化剧烈。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蛋白质基生物高分子材料的挤出加工和功能改性。
- 王洪武何亚东林炳鉴
-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流变性能非牛顿指数表观粘度动态流变性能
- 一种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共混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共混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共混发泡材料由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组合物经发泡制成,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组合物按重量计由以下原料形成: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5‑95份、聚酰胺5‑1...
- 何亚东赵玉印信春玲杨路王鹏慧张鑫马伊赵振伦马宇飞
- 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流变及发泡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聚碳酸亚丙酯(PPC)进行扩链改性,并用旋转流变仪表征改性PPC流变性能,采用间歇发泡装置对改性PPC进行发泡实验,研究温度及MDI含量对PPC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DI的加入有效提高了PPC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PPC的发泡倍率先增大后减小;70℃以下,随着MDI含量增加,泡孔平均直径减小,泡孔密度增大,发泡倍率降低;当MDI添加量达到0.7份时,发泡温区上限可以提高10℃左右,同时MDI的添加可以使PPC的收缩现象得到部分改善。
- 汪扬烨何亚东信春玲杨兆平黄强强
- 关键词:扩链改性流变性能
- 电-液驱动撞针式成型喷射系统的键合图建模及实验验证
- 2015年
- 为了实现微液滴喷射增材成型制造过程中微量高黏性熔体快速、精确的喷射,并探究系统参数对喷射过程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电-液混合驱动的机械撞针式液滴喷射成型方法,对微量熔体进行喷射;同时,构建了该系统的键合图(bond graph)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耦合各能域变量;最后利用Matlab仿真模拟系统的键合图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 郑大龙闫宝瑞罗祎玮信春玲何亚东
- 关键词:键合图
- 制备预浸料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纤维断裂的影响
- 2015年
- 通过自行设计的浸渍模具,采用熔融浸渍工艺,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预浸料,并考察了加工温度、浸渍辊数、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预浸料孔隙率及复合过程中纤维断裂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孔隙率和断裂率的传递函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聪信春玲唐可闫宝瑞任峰何亚东
- 关键词:纤维断裂预浸料熔融浸渍正交实验
- 微发泡注塑制品表面质量的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以聚丙烯(PP)和高纯氮气为原料,采用高压短时和低压长时两种注气方式进行了微发泡注塑实验,并在以低压长时为注气方式的实验中,在不同熔体温度、注气压差和储料长度下,研究了冷却时间与制品表面出现大气泡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高压短时注气方式得到的制品表面出现大气泡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制品质量;采用低压长时注气方式,制品表面出现大气泡的概率显著降低;延长冷却时间可以完全消除制品表面的大气泡,且在一定范围内,熔体温度越高、注气压差越大、储料长度越大,消除大气泡所需要的最佳冷却时间越长。
- 翟玉娇信春玲何亚东闫宝瑞乔林军
- 关键词:工艺参数
- 磷-氮复配膨胀型无卤阻燃聚甲醛体系的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采用磷-氮复配膨胀型阻燃剂进行无卤阻燃聚甲醛(POM)的研究,测试了阻燃POM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阻燃POM燃烧残炭的成分,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阻燃POM燃烧残炭的形态,用热失重分析仪表征了POM及阻燃POM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微胶囊红磷/三聚氰胺氰尿酸酯(MC)/双季戊四醇(DPET)/酚醛树脂(Novolak)复配阻燃体系的阻燃POM的垂直阻燃级别可达到UL94V-1级,采用多聚磷酸铵(APP)/MC/DPET/Novolak复配体系可达到V-0级,其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阻燃机理。
- 谭彪何亚东孙双月汪晓东
- 关键词:无卤阻燃聚甲醛成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