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庆辉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腹腔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观察
  • 1篇毒素诱导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压
  • 1篇血压观察
  • 1篇血压昼夜
  • 1篇血压昼夜节律
  • 1篇血压昼夜节律...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作者

  • 4篇付庆辉
  • 1篇李则林
  • 1篇姜晓峰
  • 1篇于霞
  • 1篇骆晓倩
  • 1篇林琳
  • 1篇付慎文
  • 1篇傅水桥
  • 1篇梁健
  • 1篇陈英

传媒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室性早搏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室性早搏可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两大类,分类不同,处理原则也不同[1].临床上对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室性早搏人群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少.本次研究通过24h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观察分析无器质性心脏病人群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之间的关系,建议对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改变有关的室性早搏患者随访或临床给予治疗,从而维持血压正常生理杓型曲线的昼夜节律特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蒋如芳李则林于霞吴军付庆辉付慎文
关键词:动态血压观察室性早搏无器质性心脏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不同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6年
本文就不同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35),研究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参照组患者采用充分性液体复苏,最后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MAP、UV、ScrO2以及HR的改善程度较比参照组,降低显著,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的死亡率进行对比,差异不是十分显著。结论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付庆辉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分别接受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腹腔镜组,45例)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腹腔镜组,48例),分别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 h和24 h)疼痛评分、止疼药物的应用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一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腹腔镜组〔(59.11±14.15)min比(40.21±11.11)min,P=0.00〕,术后6 h疼痛评分及止痛药物应用率均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6 h疼痛评分:(3.33±1.41)分比(4.60±1.30)分,P=0.00;止痛药物应用率:6.67%(3/45)比31.25%(15/48),P=0.04〕,术后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传统腹腔镜组〔(4.76±6.00)分比(2.60±0.76)分,P=0.02〕。单孔腹腔镜组和传统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14.67±4.80)mL比(13.85±3.85)mL,P=0.36;24 h疼痛评分:(1.60±0.65)分比(1.80±0.70)分,P=0.14;术后住院时间:(3.11±0.77)d比(3.06±0.67)d,P=0.7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腹腔镜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轻术后疼痛,美容效果好,且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陈英林琳付庆辉姜晓峰梁健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神经降压素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在内毒素(LPS)所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保护作用,并明确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100只健康无特异病原级性C57BL/6小鼠(雄性50只,雌性50只),体质量(20~25 g),由上海南方模式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小鼠随机分为以下5组:(1)正常对照组:60μl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滴鼻处理小鼠;(2)急性肺损伤模型组:60μg/只LPS滴鼻处理;(3)20 mg/kg神经降压素组:先使用LPS诱导肺损伤,诱导后1 h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20 mg/kg神经降压素处理;(4)40 mg/kg神经降压素给药组:先使用LPS诱导肺损伤,诱导后1 h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40 mg/kg神经降压素处理;(5)80 mg/kg神经降压素给药组:先使用LPS诱导肺损伤,诱导后1 h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80 mg/kg神经降压素处理。每组20只。肺损伤诱导后24 h,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肺损伤程度、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炎症细胞的浸润、肺水肿程度以及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症细胞的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的滴鼻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包括MPO活性、炎症细胞的浸润、肺泡灌洗液内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b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分泌等(P<0.05);与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相比,神经降压素的给药处理明显减轻了小鼠肺组织损伤的程度,包括MPO活性、炎症细胞的浸润、肺泡灌洗液内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b以及MCP-1)的分泌等(P<0.05),且这种保护性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神经降压素能够有效减轻由内毒素诱导的AL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封闭由速激肽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信号通路,进而减轻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对肺组织所造成的炎症损伤来实现。
傅水桥骆晓倩付庆辉张绍阳俞文桥章渭方
关键词:神经降压素速激肽炎症反应急性肺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